唐朝末年的藩镇们,为何不学三国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古今之变


唐末藩镇与汉末诸侯处境不同,这也是唐末节度使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根本原因。

东汉末年,汉天子威严虽大不如从前,但天子还是有政治利用价值的,天下仍然还有忠于天子的臣子,这就是为何曹操会听从毛阶等人的建议,选择“奉天子以令不臣”,当然这是曹操方面的说法,“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的对手袁绍对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诋毁”,而曹操也正是因为正确地利用了汉献帝这个政治资源使得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强大,各路诸侯看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益处后,都眼馋起来,比如袁绍,比如孙策,说不定刘备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曹操死后,汉天子的利用价值基本已被榨干,这也是曹丕为何敢称帝的原因。

而唐末就不一样了,在唐末,唐天子的政治价值根本就无法同汉末天子相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其一,唐天子威严丧失已久,自安史之乱以来,便屡有藩镇挑战天子威严的事发生,至唐末,历经了数十年的皇权藐视,天子威严早就不值钱了。而唐末藩镇有钱有粮,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因而可以视天子为无物。而反观东汉末年,至少在董卓入京之前,皇帝的威严还是在的。

  • 其二,唐末天子大多由宦官拥立,因而天子的正统性受到质疑,威严也因此大打折扣。汉献帝虽说是由董卓拥立,但献帝毕竟是灵帝的亲子,而他的正统性也是得到了士族们的肯定了的。

    综上,因而在唐天子政治利用价值不高的情况下,大多数节度使觉得天子反倒是个累赘,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太多的好处,这也就是节度使不选择“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根本原因。

混沌聊史


诚邀!这里是 我来回答。

唐末的蕃镇们的确没想过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主要是因为挟持了也没用!

首先,我们都知道“节度使制度”是唐朝早期为了巩固边防而设立的。节度使是边防部队的最好首领,但是仅限于军队,地方上仍有观察使、刺史(太守)等主政。

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央皇权衰弱,而蕃镇节度使的权利则日益增长。唐玄宗以后的帝王更迭又多被权臣宦官左右。公元875年爆发了唐朝末年规模最大的黄巢起义,三年后王仙芝阵亡黄巢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号称“冲天大将军”,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均地”思想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军迅速壮大。公元878年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遁逃四川。虽然四年后义军被剿灭,但是对朝廷的打击确是深远的:①为剿灭起义军,不得不赋予节度使更多权利,从此节度使执掌地方军政大权②形成了身兼数州节度使之职的大割据自治势力③中央朝廷无法掌控招降的起义军降将,为后来朱温篡唐称帝埋下隐患。

唐朝末年,蕃镇势力们相互攻伐,朝廷无能为力,蕃镇们亦不把朝廷当回事。

唐昭宗乾宁二年,西川节度使王建攻打东川节度使,唐昭宗两次派人前去劝解,王建不听,直到王建攻取东川占有两川之地后,朝廷无可奈何,只得承认王建的管辖权甚至封其蜀王,以为安抚。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唐灭亡后各地蕃镇军阀纷纷效仿称王称帝,各霸一方,军阀混战的五代十国开始了。

个人谬论,如有不足还望,不吝赐教,评论斧正一二~~


杂谈会客室


汉朝末年的大乱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开始的,一直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三国相继建立,中间的战乱不过才30多年,汉朝天子的余威还在,对诸侯还有震慑力。而且汉末诸侯们也基本上就是汉朝天子的臣子,食汉朝天子的俸禄。

而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平定(公元763年),到唐朝灭亡(公元907年),中间藩镇割据一共有140多年。藩镇这么多年的割据早就对天子基本没有感情了,尤其是安史系的藩镇基本上已经把唐朝当作敌国,形同独立。

另外河北藩镇们多为胡人,本来就不是和唐朝一路的,只是受形势所迫选择了招安。他们对唐朝基本上没有什么认同感,治下的百姓也受其影响,逐渐胡化。


百胜军节度使


导致这一情况的最真实的原因就是唐末的节度使制度,当时的节度使拥有募兵,铸钱等权利,已经是无冕之王了,谁都不希望自己头上在多出一个皇帝来节制自己,节度使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了,而东汉末年大家都需要皇帝这样一块遮羞布的存在,实际上在东汉末年,三国的势力范围确定以后,皇帝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别乱发脾气


唐朝末年虽然藩镇割据,但是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整体势力相对平衡。没有出现某个藩镇具有压倒性优势。而且唐朝中央政府常年掌握十五万神策军。对各个藩镇也是一种震慑压制。所以从各方面讲,缺乏某个藩镇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客观条件。


燕归来a


借用知乎标准开头,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你说唐朝末年没有藩镇挟天子以令诸侯。唐昭宗了第一个不同意。在华州被韩建挟持三年。好不容易刚出狼窝,又被朱全忠直接挟持到洛阳自己的地盘。然后朱全忠觉得昭宗可能不大听话,然后昭宗就死了。唐末帝就要禅位了。

其实韩建和朱全忠的所作所为,又和东汉末年的董卓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题主的问题不成立。

挟天子是个技术活

挟天子以令诸侯,听起来特别简单,很多人以为这句话是因果关系,挟天子就天然可以令诸侯了。

事实上历史哪有这么简单。要挟天子首先第一个前提是天子已经没有自保能力。不然正常的普通人都不想被别人挟持,何况是堂堂天子。

你看献帝之前大汉皇帝还能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昭宗之前神策军还有实力一战时候大唐皇帝。即使天子九迁。去到哪里他大爷还是他大爷。

而已经没有自己嫡系实力的汉献帝和唐昭宗,就真的到哪里都惶惶如丧家之犬。连一个刺史级的小军阀韩建都能限制昭宗的自由。杀死昭宗的兄弟。

挟天子的第二个条件是自己的实力已经够强。要不是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最强者。凭什么拥有天子这样的奇货对吧。

曹操之所以能挟献帝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河南霸主。但他挟了天子河北霸主袁绍,江东孙权这些又听了他的号令没有呢?

李茂贞和韩建挟天子,自身实力不够,招来的只能是各诸侯的围攻和讨伐。而朱温把昭宗带走之后,是不是就安全了许多。那是因为当时的朱温实力最强,其他人敢怒不敢言罢了。

结语

题主的问题不成立,唐末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任何时代只要满足天子已经足够虚弱,没有自己的班底,臣子已经足够强大,显然都会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的最终目的是代替天子上位。

曹操如此,朱温如此,再往后的孙可望如此。

只不过这是一柄双刃剑,要玩好这个动作需要很强的自身实力和个人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