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导弹怎么做到在坦克正上方爆炸?

ITS72754119


先聊聊坦克,坦克又叫做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这是现代战争的标志武器之一,坦克目前是现代占中陆军作战的主要战力武器之一,具有较强的直射火力,同时兼备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能力。坦克主要用来对付对方坦克或者其他的装甲车辆,可以压制敌对火力,摧毁工事,消灭反坦克武器。坦克是对手最多的陆战武器,反坦克就是各国陆军军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一般制造坦克的工厂同时也制造反坦克武器,而现在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要超过坦克的发展。其中反坦克导弹就是坦克的天敌之一,下面再聊聊反坦克导弹。

既然叫反坦克导弹,顾名思义这种导弹就是专门对付坦克而生的,反坦克导弹是用于击毁坦克或者装甲目标的导弹,最先使用反坦克导弹的国家是法国,经历三代的发展,现在反坦克导弹是反坦克武器最有效的武器。

反坦克导弹的主要组成有:战斗部、动力装置、弹上制导装置和弹体组成。战斗部一般是采用空心装药聚能破甲型,(空心装药是一种装药方式,也是聚能装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聚能效应”是破甲的关键所在,而实心装药达不到破甲目的)

世界上十大反坦克导弹:

一、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美国)

二、“长钉”-MR/LR/ER(以色列)

三、“标枪”反坦克导弹(美国)

四、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美国)

五、“崔格特”远程反坦克导弹(欧洲)

六、MMP反坦克导弹(欧洲导弹公司)

七、Kornet-EM反坦克导弹(俄罗斯)

八、“拉哈特”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以色列)

九、“米兰”-ER反坦克导弹(法德)

十、MBT LAW反坦克导弹(瑞典)

以上列举出的反坦克导弹都是目前比较出名的反坦克导弹,像地狱火和长钉几乎是所有坦克的克星。

反坦克导弹怎么做到在坦克上方爆炸?

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是天敌,就像矛与盾的关系一样,现在坦克装甲性能越来越好,而反坦克导弹的目的就是摧毁坦克,一般都是攻击坦克防御最薄弱的位置,所以反坦克导弹盯上了坦克的顶部位置,所以反坦克导弹的爆炸位置选择是在坦克的顶部,因为坦克的这个位置防御最弱。

导弹攻顶的方式一般是有两种:

一、过顶市(又叫做“飞掠式”)这种反坦克导弹就是飞到了坦克的顶部时就会爆炸。

二、弹道式,利用导弹弹道直接攻击坦克的顶部。

瑞典的RBS-56比尔反坦克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攻顶式反坦克导弹,因为坦克复合装甲的加成,使得破甲弹威力大大削弱,所以传统正面刚的导弹对坦克造成的伤害大大降低,这时攻顶式反坦克导弹就诞生了。

怎么做到在坦克上方爆炸?

“比尔”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光学瞄准,同时安装了红外半自动有线指令制导装置,这种导弹的装药轴线和弹体轴线是呈现三十度倾斜角,在传感器的作用下起爆,这样就能够能以垂直的方式攻击坦克的“首上装甲”,或者是最薄弱顶部装甲。再到第二代“比尔2”就采用的串联的战斗部,第三代则是上面所列举的第十号反坦克导弹,MBT LAW是一种智能化的反坦克导弹,使用了预测瞄准线技术,这种导弹士兵发射时不需要考虑目标的距离和角速度,号称是“发射后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不管是飞掠式还是直接正面攻击导弹都能飞向目标。这种导弹完全是坦克们的噩梦。

【上图:MBT LAW】

你最喜欢的坦克是哪一辆?欢迎评论!


四十五度历史


身披重甲的坦克,曾是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只是一物降一物,在各种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导弹面前,坦克装甲越来越不占优势。

本来“地狱火”导弹1400毫米等效穿深,就已经让坦克压力山大了。怎想到半路里又窜出一员大将,一言不合直奔天灵盖而去,它就是攻顶导弹。

1982年,瑞典率先发明攻顶模式的“比尔”反坦克导弹。随后,美国“陶IIB”、“标枪”、以色列“长钉”、俄罗斯“Kornet-EM”、瑞典“MBT LAW”等一系列反坦克导弹也纷纷加入。到现在,攻顶已成为大批导弹的必备技能。

攻顶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掠顶攻击,代表型号有比尔、陶IIB等。

以比尔导弹为例,射手先瞄准坦克,建立瞄准线。导弹发射后沿瞄准线上方1~1.2米飞行,这个高度能让金属射流发挥最大作用。

普通反坦克导弹的战斗部与轴线平行,金属射流向前喷射。比尔导弹的2个聚能装药战斗部却向下倾斜,第一个战斗部向下偏转30度,第二个与轴线垂直,其产生的金属射流向下喷射。

导弹里有陀螺稳定仪,确保导弹飞行中战斗部始终向下。导弹通过导线接收信号,修正方向,向坦克扑去。

它的非触碰近炸引信安装在头部整流罩中,由光学传感器、激光测高仪、磁性传感器组成。光学传感器负责探测目标轮廓,激光测高仪测量高度,磁性传感器对一定重量的金属信号做出反应。

当导弹飞到目标坦克上空,磁性传感器引爆聚能装药战斗部,高温高速金属射流便从天而降,五雷轰顶,使坦克魂飞魄散。

比尔导弹也能用碰炸引信,攻击车体上方倾斜部分,金属射流垂直射入,减小倾角对射流的分散作用。

美国的“陶IIB ”导弹的也采用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它的战斗部是固定角度的。

第二种攻项方式是弹道式,沿弹道俯冲攻击。代表型号有美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等。

标枪反坦克导弹采用串联战斗部,既能水平攻击,也能俯冲攻击。它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制导,实现了“发射后不管”,提高了射手生存能力。

标枪导弹以一定的高低角发射后,先爬升到100~200米高度,接近目标后迅速俯冲下来,直击车顶。这种攻顶采用和直射导弹一样的近炸+碰炸的组合引信,不像掠飞攻顶那样复杂,但其飞行弹道却需要软件计算优化。

▲“标枪”导弹的弹道

标枪导弹还可以切换成水平攻击模式,打击直升机、碉堡及工事等目标。

第三种攻顶方式,就是直升机发射的"地狱火"、"小牛"等空地反坦克导弹了。直升机高度高,视野开阔,导弹从高空呼啸而下,普通导弹也自带“攻顶”技能。

为了应对攻顶导弹,坦克想尽了办法。在顶部加装反应装甲,格栅装甲什么的,但都不太理想。

正面装甲已经厚重的要命了,如果顶部再同等加强,坦克重量就无法控制了。再加上车顶有那么多观瞄、探测设备,也没空间加装装甲,还影响成员出入,有诸多不便。

于是人们研发了主动防御系统,在坦克上安装雷达探测来袭导弹,并在近距离用拦截弹摧毁它。

目前主动防御系统还不太成熟,困难不少,比如:防御角度有限,拦截弹数量不足,不能拦截高速目标,且危及周围跟随的步兵等等。等技术成熟后,坦克防御性将大大提高,进入一个新天地。

综上,反坦克武器和坦克装甲就像跷跷板,今天你道高一尺,明天我魔高一丈,在相爱相杀中携手共进。


和风漫谈


能够在坦克正上方爆炸的反坦克导弹一般是掠飞式攻顶反坦克导弹,它属于攻顶反坦克导弹中的一种。一般来说,反坦克导弹主要有两种反坦克攻击方式。

第一种是直射攻击坦克,此时反坦克导弹攻击的是坦克的四面车体,有时遇上坦克防护能力最强的正面装甲时,反坦克效果会被大幅度降低。

第二种反坦克方式就是攻击坦克的车顶,坦克的车顶一直是坦克上防护最薄弱的地方之一。反坦克导弹选择这里进行攻击时,避开了坦克车体上的复合装甲、爆反装甲等防护装甲,可以避实击虚,让轻型反坦克导弹在战斗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重型主战坦克进行有效打击,反坦克效果比较出色。

而攻击坦克的车顶又主要分为两种方式:掠飞式攻顶和弹道式攻顶。掠飞式攻顶的导弹仍采取直线飞行方式,只不过飞行高度稍高,等到导弹直接飞掠过坦克的正上方时,导弹上的传感器会迅速感应到坦克,瞬间引爆战斗部,垂直向下布置的战斗部将形成金属射流击穿坦克的顶部装甲。

以非常经典的“陶”2B掠飞式攻顶反坦克导弹为例,发射前先将它对准敌方坦克,“陶”2B导弹发射后将保持距离地表约5米的高度飞行,弹体上装有激光测高仪/无线电测高仪,帮助它维持飞行高度。

它的导弹前部拥有一个非触碰式的近炸引信,内部集成光学、磁性、红外线等传感器,能够对目标坦克进行各种测算,算出导弹飞抵坦克上方的距离和时间,保证导弹在恰好飞掠坦克顶部时爆炸,获得最佳杀伤效果。

如果说掠飞式攻顶反坦克导弹已经令不少坦克瑟瑟发抖,那么弹道式攻顶反坦克导弹则成为了很多坦克的噩梦。

弹道式攻顶反坦克导弹顾名思义就是反坦克导弹的飞行路线不是直线的,而是弹道式曲线,和抛物线类似。这种导弹的飞行高度更高,在飞行末段锁定坦克后将直接向下俯冲攻击坦克顶部。和掠飞式攻顶导弹相比,它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战斗部的威力,毁伤能力更强。

目前比较典型的弹道式攻顶反坦克导弹有美国“标枪”、中国红箭-12,它们的存在给很多坦克带来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科罗廖夫


挺简单的啊,话说导弹的问题就得问W君。

先看一个动图:

这是一枚陶-2反坦克导弹攻击坦克的过程。导弹飞临坦克上空直接爆炸。

要想知道tow-2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就得看看这枚反坦克导弹的结构了

简单的看攻顶的tow-2导弹有两个战斗部(Warhead),其药罩的方向都垂直向下,同时在两个战斗部之间还有一个出发引信。这是一个红外线信号传感器,当信号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这枚导弹就会立刻爆炸。

在往后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枚导弹在尾部其实还有一个传感器,这是一个无线电测高传感器,它维持着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始终距离地面大约5米高度。


通过这两个传感器就可以使导弹在坦克上方不远的高度飞行。


在看导弹的前部,导弹前部还有一个目标传感器,这也是一个红外线和微波装置,会应引导着导弹向信号最强的方向飞行。这样一来也就依靠目标传感器解决了导弹临空的问题。

通过这三个传感器,一枚导弹就可以平直着飞到坦克上面爆炸。

这里再说一个就是陶氏导弹的两个战斗部,这两个战斗部其实是先后起爆的。前面的战斗部先打穿坦克装甲,后面的战斗部继续爆炸使坦克内部升温殉爆。所以攻击坦克的效率极高。


还有一种反坦克导弹也是攻顶的,但是区别于tow-2的水平攻顶方式,而采取了垂直攻顶的打击形式。

这就在于导弹的航路规划的不同设计思想了,往往水平攻顶部的反坦克导弹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垂直攻顶部的反坦克导弹由于飞行高度相对较高,射程和地形适应性上都做得更好一些。


垂直攻击顶的方式其实就是在末段或者是在发射后就呈抛物线方向进行爬升,然后再依靠传感器找到坦克并引导摧毁。


通俗的讲就是,只要行进方向正确,垂直航路上有点小变化小修正其实都不碍什么事情的


军武数据库


坦克作为目前陆军最为强大的武器存在,其防御性是空前的,主流的三代坦克正面装甲已经超过600毫米,诸如M1A2坦克使用贫铀装甲已经达到抗1000毫米穿深,所以不管是反坦克火箭弹还是坦克自身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都几乎没有绝对把握击穿坦克的正面装甲。相对于正面装甲,坦克的侧面尤其是顶部装甲就显得相对薄弱,例如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其顶部装甲不超过40毫米,如果能对这一部位进行专门攻击,那将会发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80年代之后,陆续诞生了一批以攻顶打击为目的的反坦克导弹。


▲标枪俯冲攻顶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在坦克顶部上方爆炸分为两种,一种是俯冲攻顶,导弹以斜角向上发射,导弹向上爬升至约150米高度,然后弹道变为平直,向下搜索,到达坦克所在区域一定高度,最后向下俯冲对坦克顶部进行攻击。标枪导弹采用的触发引信,也就是说撞击到坦克装甲才会发生爆炸,配合其特殊的纵列锥形装药双弹头设计,可以在第一个弹头引爆反应装甲以后,第二个弹头再继续贯穿坦克本体装甲,具备极强的破甲能力。

▲标枪反坦克导弹攻击弹道



▲攻顶式导弹内部双弹头设计

标枪之所以能具备这样的俯冲攻顶能力,主要源于其特殊的制导系统,标枪导弹的弹头其实是典型的末敏弹药,使用图像识别锁定跟踪系统。在导弹发射时,只要将瞄准器对准目标,在搜索到的红外图像后,迅速按下快门,这一图像就会被发送到导弹内部的图像处理系统,当导弹被发射到高空,弹头上的红外图像识别器通过探测到的目标图像与之前锁定的目标图像进行特征比对,从而确定攻击目标,一旦完成锁定,导弹马上进行俯冲攻顶攻击。



▲标枪导弹图像跟踪识别目标

相对于俯冲攻顶,还有一种成本更低的掠飞攻顶模式,这种模式由瑞典的“比尔”反坦克导弹首先运用,我国的93毫米反坦克火箭也采用这一攻击模式。导弹在瞄准时可以事先确立一条与坦克高度一致的瞄准基线,导弹发射后会在瞄准基线一到两米的高度进行恒定弹道飞行,同时弹头内感应器向下不停扫描,调整弹道与瞄准基线的高度,当飞至目标上空时,弹头内部近炸引信感知到坦克存在,马上就会启动引信,通过向下设置爆炸方向的合金穿甲金属射流,可以直接洞穿坦克顶部装甲,甚至直接引发坦克殉爆。




这种掠飞型攻顶不需要复杂的图像跟踪瞄准系统,只需要在弹头内加装一个近炸引信和高度感应装置即可完成。近炸引信是一种智能化引信,用于掠飞攻顶的导弹通常装备的电磁或者磁场感应引信,一旦磁场强度达到引信设定值,信号处理装置就会发出启动电流,从而将导弹引爆。这种导弹相对于俯冲攻顶导弹而言,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但是由于需要瞄准基线的辅助,导弹无法离开这一范围寻找目标,因此在对付静止目标时非常有效,但是应对运动目标则无法做到精确打击。▲93毫米掠飞攻顶火箭弹


军武吐槽君



兔哥42928


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不断提升,现在的反坦克武器不仅能够打得准,而且还能够做到在坦克的顶部爆炸。反坦克导弹在坦克的正上方爆炸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掠顶式攻击,第二种是弹道抛物线攻击,第三种是直接攻击。

掠顶攻击是从地面发射一枚倾斜角度较小的导弹,当这枚导弹到达坦克的上方的时候,导弹内部的一级战斗部自动引爆,推动二级战斗部朝着坦克的内部发起冲击。一级战斗部爆炸的时候会让二级战斗部与坦克的顶部实现轴线垂直,这样坦克的二级战斗部爆炸所产生的威力就能够贯穿到坦克的内部将坦克整体摧毁。这种攻击方式的技术成本较高,在实战中的意义不如后两种,主要作用是显示国家的军事科技实力。


弹道式攻击的反坦克导弹攻击原理同弹道洲际导弹相似,在发射的时候这类反坦克导弹的角度是比较偏上的,根据坦克的距离不同来调整不同的角度。这种导弹在发射之后会呈一种抛物线的方式飞行,最后直达坦克的顶部。这种攻击方式是陆军对付坦克的主要手段,在一些空中力量不强的中等国家,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对付坦克。


第三种导弹是直接攻顶,这种导弹是从高处发射的空对地导弹。这种反坦克导弹都是在武装直升机和战斗机上发射的,比如说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就是这类的导弹。空中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在穿透性上的优势比较明显,要比地面攻击的反坦克导弹对坦克的伤害更大。因为空中力量在对坦克的时候具备决定性优势,现代军事化强国经常会采用这种方法攻击坦克。


坦克为了能够对付攻顶,也是做足了准备工作,现在的坦克在顶部都会加装反应装甲,增加坦克的顶部防御能力。然而导弹杀伤力的发展远胜于坦克防御技术的发展,即使是最坚固的坦克,被导弹击中也会报废。因此在现代战争中钢铁洪流已经很难发挥出来主导作用,空中力量开始主导了战争的走向。

拿海湾战争来说,装备着大量坦克的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对付不具备空中优势的伊朗的时候,还能够发挥不错的作用。到了海湾战争的时候,在美国的空中优势下,伊拉克的钢铁洪流根本不堪一击,大批的坦克都被摧毁在了伊拉克到科威特之间的道路上。因此随着导弹攻击坦克技术的不断提升,坦克这种二战时期的主流武器,终究将会退出主力位置。


军武小咖


为了对付不断出现的各种新装甲,不少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在原型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改进型,如是:射手操控困难,射手需进行严格训练;有效射程范围扩大,死区明显减小,其中,“陶2B"采用的双级片列式爆炸成形战斗部,可同时高速攻击坦克顶部的较薄装甲,显著地提高了毁歼能力,最小射程一般在25m~75m之间;导弹飞行速度明显提高,飞行时间缩短,从而可提高发射速度,缩短射手在发射阵地暴露的时间。导弹的发射与制导过程如下:射手用瞄准镜捕捉目标,当瞄准镜的十字线对准目标时,即可发射导弹;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射手要始终用瞄准镜瞄准目标导弹能否命中目标,完全取决于射手的人工操控,故射击精度较低;导弹飞行速度低,飞行时间长,发射阵地易被敌压制火力摧毁。此时,与瞄准镜同轴安装的红外测角仪,通过探测导弹尾部的红外辐射,自动测出导弹偏离瞄准线的偏差;小型电子计算机将偏差信号换算成控制指令;该计算机通过导线将控制指令传给导弹;导弹上的执行机构,根据指令修正导弹飞行方向,直至命中目标。

战斗部威力增大,原型的破甲厚度最大达800mm,改进型的破甲厚度最大达1300mm,“霍特2”反坦克导弹的战斗部直径由原型的136mm增大力150mm,能穿透1300mm的轧制均质装甲。装备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在昼间能见度良好的条件下射击时,命中概率可以达到85%~95%。

反坦克导弹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在导弹飞抵目标的全过程中,射手必须始终用瞄准镜瞄准跟踪目标,不能离开发射阵地,因而易受敌火力伤害;采用红外跟踪方式易受烟雾等干扰;由于采用导线传输指令,导弹飞行速度的提高受到限制。


总说装甲


目前,中国已经研发出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有三种型号,红箭-10、红箭-11、红箭-12。可以在4分钟内,毁伤60-70辆坦克。

反坦克得用穿甲弹,当弹头撞击到坦克时,会有射流向前喷出,高温高压射流熔化坦克装甲,然后弹体进入坦克内爆炸。这是破坦克装甲的有效方法。

中国的反坦克导弹都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自动跟踪目标。红箭-11还可以发射后,跟踪修正,保证击中目标。

坦克的第二代装甲是复合装甲,但是抵挡不了穿甲弹。第三代装甲是主动装甲,在坦克的外边安放炸药包,在外边引爆炸弹。以免坦克内的人员受到打击。虽然如此,坦克也基本不能动了。


华中小隐


坦克是被称为钢铁洪流的可怕装备,由于装甲防护,坦克可以在战场上横冲直撞,不过有一款武器被发明之后坦克就遇上了麻烦,这就是反坦克导弹,而使用直升机携带的反坦克导弹更是让坦克雪上加霜。


目前的反坦克导弹中大部分是采用直接打击的形式,就是瞄准坦克的装甲直接撞击,利用聚能装药实施攻击,但实际上除了这类导弹之外还有一类采用顶攻的反坦克导弹,这就是美国的标枪系列发布坦克导弹。

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后是正常飞行的,但是当接近目标时候就可以采用跃升后俯冲攻击坦克的顶部装甲。采用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击毁坦克,这是由于坦克顶部装甲与别的部位相比就薄弱了许多。



顶功程度是设定好的,这也是标枪反坦克导弹的一个特色,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反坦克导弹在发射过程中可以实现发射后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