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什麼不修條運河?

李哥愛時尚


馬六甲海峽是扼守住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條天然通道,也是條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中國、日本、韓國等國通往南亞、西亞、非洲、歐洲的重要航道。海灣地區石油大量出口之後,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變得更加重要,馬六甲海峽附近的新加坡也賺得盆滿缽滿。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商船,每年要支付大量“過路費”。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豐厚的收益,也使得周邊國家頗為眼紅。中國、日本、韓國等國也需要支付數額巨大的“過路費”,而且路程還比較遠。如果從泰國的克拉地峽開鑿一條人工運河的話,從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距離會縮短1200多公里,可省下2--5天時間。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國的運費也會減少。泰國也可以收取一定數量的“過路費”,獲取鉅額經濟利益。

世界範圍內有不少運河縮短了原航線的距離。埃及開通了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亞洲的航線。英國掌握蘇伊士運河的時候,曾經獲取了鉅額利益,現在蘇伊士運河也是埃及重要財政來源。巴拿馬運河縮短了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距離,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的距離大大縮短。巴拿馬運河成為巴拿馬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泰國也能開通一條運河,也能從中獲得不少收益。泰國、中國等國家也都想推動克拉地峽運河的開鑿,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沒有成型。

為什麼克拉地峽運河一直沒有上馬開鑿呢,其實不是泰國政府不想開鑿,只是開鑿的條件不成熟!

克拉地峽最窄處只有56千米,最寬處為190千米。在克拉地峽最窄處開鑿運河是最佳選擇,預估運河長度為102千米。相對於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克拉地峽運河的開鑿難度更大。克拉地峽開鑿處,平原相對較少,山地比較多,開鑿的難度相對較大。目前泰國政府的技術還不成熟,還難以承擔如此龐大的工程。

克拉地峽運河地形複雜,開鑿難度大,而且需要花費鉅額資金。2015年,預估投入資金超過280億美元,工期大約為10年。如果採用非常規技術的話,可將工期縮短為7年,但是總投資將會飆升至360億美元。如果以現在的物價水平來計算的話,開鑿運河的總費用將會更多。泰國政府既沒有開鑿運河的技術,也沒有開鑿運河的資金。泰國政府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中國和日本既有資金也有技術,但是泰國政府並不敢輕易引國外資金開鑿運河。

克拉地峽運河開通之後,自然會大大縮短航線,也可以減輕運費。但是無論是蘇伊士運河還是巴拿馬運河通行能力都比較有限,一些大型貨輪很難通過。歐洲的不少貨船還是要繞過好望角,美國的貨船還是要繞過麥哲倫海峽。如果開通克拉地峽運河的話,對馬六甲海峽分流有限,大部分大型貨船還是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克拉地峽運河縮短航程大約為1200千米,與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動輒縮短一兩萬千米縮短距離相比,縮短距離有限。克拉地峽運河可以減少一定距離,對於經過馬六甲海峽的國家來說迫切度沒有那麼高。泰國對開鑿運河的迫切度也沒有那麼高。

泰國遲遲不願意開鑿克拉地峽運河最關鍵的原因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克拉地峽運河以南地區主要是伊斯蘭居民聚集地。該地區居民具有很大的分離傾向,對泰國政府多有不滿,一直都想爭取獨立。南部地區是泰國分裂主義比較嚴重的地區,也是泰國心中的痛。如果開通運河的話,等於人為的把泰國一分為二。泰國南部地區的與泰國本土的聯繫將會更弱,泰國對南部地區的控制力會更弱。到時候極有可能運河開通了,泰國也要面臨分裂的危險。泰國政府和老百姓都非常擔心運河會影響國家統一,對開通運河一直持保留意見。

泰國政府內部政局不穩定,經常發動政變,政府經常更換。老百姓對政府能否完成這項龐大的工程持懷疑態度,擔心修建運河過程中出現貪汙腐敗現象。在泰國修建各種工程,徵地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泰國的土地屬於私有,徵地需要徵得土地所者同意。泰國曆史上修建巨大工程,徵地都非常困難。修建克拉地峽運河也需要徵用大量土地,難以徵收土地,也會大大延緩運河開鑿進程。

開通克拉地峽運河不僅是泰國一國的問題,還要牽扯到其他國家的利益。運河開通之後,首先受到衝擊的就是新加坡。新加坡的地位會下降很多,經濟利益也會受到影響。美國也不會允許泰國開通運河。美國一直利用新加坡和馬六甲海峽牽制我國。如果開通運河,馬六甲海峽的地位下降,美國牽制我國的計劃也會受到損害。美國在泰國也有駐軍,自然會想辦法阻止泰國修建運河。馬來西亞與會阻止泰國政府修建運河,保證自己的利益。

開鑿運河還會對當地的環境有所影響。如果運河開通的話,運河附近就是成為重要航道,不少船隻需要經過克拉地峽附近,自然會對這一地區的環境產生影響。斯米蘭群島、素林群島、安通群島、蘇梅島等地區的旅遊業會受到一定影響,當地的捕魚業也會受到衝擊,港口等也會受到影響。

由於開通克拉地峽運河的影響巨大,泰國政府需要通盤考慮問題,需要考慮各方面利益關係。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克拉地峽運河項目一推再推,始終沒有正式被提上日程,也沒有正式開工。


依稀說史


三方面原因:

1,經濟上不划算;

2,很難過環保主義和反腐倡廉這一關;

3,國際反對。

泰國擬建中的運河叫克拉運河,根據一家香港公司做出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開建克拉運河至少需要250億美元,約合1700億人民幣,要知道三峽大壩也才耗資954.6億人民幣,算上通脹,也還是比這條運河要少得多。

(▲上圖中的克拉地峽就是擬建的克拉運河)

250億美元,泰國是不可能拿得出來的,只能尋找第三方。找地方幫忙解決資金問題,無非兩個方案,一個是貸款,另一個是合股。對泰國來說,這麼大金額的貸款,光是利息,就是一個嚴重的負擔,運河開通後賺的錢全花到償還本息上了,而要是合股,那更慘,收益減少不說,甚至要犧牲主權利益(這並非無稽之談)。

所以,泰國國內可謂是顧慮重重的。

(▲泰國央行行長Veerathai Santiprabhob剛剛還宣佈泰國今年的經濟表現令人失望,泰國是真的缺錢啊)

目前泰國國內關於建運河這件事主要分為三類人,三類人人數都差不多。

一種是主張建設的,這些人大多是政客和年輕的民族主義者,政客自然覺得這是一個大工程,建成了就是大政績,而民族主義者則認為建成後的運河是世界上最大的運河,感覺很驕傲,這個都很好理解。

(▲泰國民族主義者)

第二種是可建可不建的,無所謂。實際上,每個國家最多的都是這類人,只要你建運河拆房子別拆到我家,或者拆到我家給我足夠的補償就行,你愛建建。

第三類是嚴重反對的,這類人主要是環保主義者和政府的反對者。環保主義者就不提了,請參考三峽大壩;政府反對者給出的反對理由也很合理,一個是浪費錢,另一個是對泰國沒啥好處,好處全給其他國家佔了(至於是哪個國家,就不需要說了吧),再一個是,泰國貪腐嚴重,250億美元的工程款不知要被貪走多少,最後可能建的是一個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丟人丟到國際上,最後是泰國的沒有建設這樣大工程的經驗,很難成功,一條從曼谷國際機場通往市區的高速公路修了十年都沒修好,前車可鑑呀。

(▲泰國反腐敗遊行。泰國的貪腐問題嚴重,民眾對於這種高支出的大工程有很多顧慮)

以上,主要是從泰國國內考慮的,國際上,反對修建的人也很多。

首先是美國,美國反對運河的修建更多是出於政治利益,因為泰國和某國關係很好,有了泰國運河,某國就不用走馬六甲了,而馬六甲是美國的勢力範圍,控制馬六甲就相當於扼住了某國的咽喉,美國不希望失去這個工具。

(▲從馬六甲海峽附近的國家可以看出,大多是美國的盟友)

其次是東盟國家,尤其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國家。要知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主要還是靠海運碼頭吃飯的,要是大家都走泰國的運河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就被邊緣化了,尤其是新加坡,經濟立馬奔潰。

還有印度,本來這事和印度無關,但是印度的莫迪政府不是說要向東看了嘛,所謂向東看就是針對某國來的,任何有利於某國的事情它都反對,這也不難理解。日本則有些為難,經濟上,泰國運河對日本的好處太大了,日本是島國,經濟全靠海運,用了泰國運河,可以少走很多海陸,省下很多運費,對於提高日本產品的競爭力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政治上,日本還是有顧慮,這個顧慮和印度一樣,就不重複了。

鑑於以上種種理由,所以泰國到現也沒有下定決心去建設這條運河。

(▲一張圖看出要是泰國的克拉運河開建,對於我們的好處)


人間戲


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及國際社會大國的博弈:

1 經濟原因;

根據前期已有的初步規劃建設方案,擬建中的“克拉運河”,全長102公里,雙向航道,寬400米,水深達25米,建設工期10年,總投資約280億美元。如果克拉地峽運河修建成功,將成為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並列的世界三大海上重要交通樞紐。


如果,這只是如果,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修建前,船隻要要東西往來,需要經好望角,或者經整個美洲,跨越近半個地球進行同行,所以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修建後,這兩條運河是毫無選擇的必選項,收費多少都是其次,只要不要太誇張其實大家都可以接受。

再回過來看“克拉運河”和馬六甲的關係,這是個即可又可或者的關係,這就意味著,過往船隻只比走馬六甲海峽僅縮短了1200公里,這與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所縮短的距離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如果收費過高,那麼商船很可能不會走,如果收費過低,那麼投資回收週期就非常長。所以克拉地峽在經濟上與走馬六甲海峽相比優勢並不突出。

如果這樣?修建克拉地峽運河是否划算呢?恐怕現如今誰也不敢輕易回答這個問題。

2 政治原因;

泰南四府居民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已深深地紮根於泰南穆斯林的心中。他們認同馬來族,與北方信奉佛教的泰族格格不入。泰南的穆斯林一直受盡歧視,諸如政治、工作、教育等方面均受排擠,失業率偏高。同時泰國近年的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以曼谷為中心的中部地區,泰南備受忽略。泰南地區居民大部分從事農林業,主要種植橡膠和從事割膠工作,收入微薄,生活普遍貧困。

泰國南部本來就存在著分裂勢力,一旦運河開通,直接將泰國南部領土一分為二,造成領土上的割裂。而且泰國是一個以信仰佛教為主要宗教的國家,修建運河將領土分裂會影響泰國的國運。同時,修建運河還有可能破壞泰國南部的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這些都是泰國沒有修建克拉地峽運河的原因。加上泰國南部本來就與泰國中央陽奉陰違,運河一旦修建,一個本來就遊離的邊緣勢力加上猖獗的分裂主義,在加上宗教信仰的衝突,試問,哪個泰國領導人敢拍板這個決定?搞不好就成了泰國的千古罪人了。

3 大國博弈

經濟賬不好算,政治又異常複雜,加上大國之間得博弈,修建運河問題重重吶~


歐奈爾杯柄


克拉運河工程壓根沒得賺,如果能賺錢,泰國早就幹了

克拉運河工程前幾年曾鬧得沸沸揚揚,但是其實泰國根本沒有動工的想法,很多人都是替泰國政府瞎操心,這件事完全就是捕風捉影。


泰國地處中南半島中部地區,其南部一部分國土位於馬來半島上,與馬來西亞接壤。由於這塊地區在地形上非常狹窄,因此被命名為“克拉地狹”。

克拉地狹東臨太平洋,西鄰印度洋,最窄的地方東西寬度只有50公里。50公里什麼概念?從北京市中心到天津市中心還要130公里的,50公里跑高速也就是半個小時。

(克拉地狹位置)

如此狹窄的地形除了克拉地狹之外,只有北美洲南部的“中美地狹”與之類似,而人類就在中美地狹上修建了著名的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修建大大縮短了從北美東海岸到北美西海岸以及東亞地區的距離,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運河之一,如今已經成為巴拿馬共和國的主要收入來源。

眼瞅著巴拿馬政府守著一條運河大賺特賺,不少人就提出在克拉地狹上也挖一條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這樣從歐洲、中東、東非到東亞的船舶也就不用繞經南邊的馬六甲海峽了,到時候泰國政府只需要安心坐在家裡收過路費就可以了,而這條設想中的運河就叫“克拉運河”。

不過現實和夢想都是有一定距離的,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現實和夢想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克拉運河就是現實擊碎夢想的典型案例。

咱們首先要明白一點,誰都不傻,哪怕是不會賺錢,但彎腰撿錢的這個動作大家應該都會。像挖運河這種事情,一旦建就等於天天撿錢,那麼泰國政府為啥就是不肯彎彎腰,去撿這些錢呢?

原因當然是沒錢可撿!

克拉地狹是多山之地,如果要在這裡挖運河,那麼花費是非常大的,動輒就是數百億美元,泰國政府自己肯定是掏不起。

但如果克拉運河真的能賺錢,那麼多少錢都不是事兒,有錢的主兒多得是。只需提前說好分成或者講好條件,然後大家一起投資唄,所以錢不是問題,問題是這條運河壓根就不賺錢!

運河修好之後靠什麼賺錢?自然是往來商船、軍艦繳納的過路費!但這筆過路費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巴拿馬運河平均通行費也要5.4萬美元,而大型貨輪通過蘇伊士運河至少也要幾十萬美元。

商船之所以選擇花大價錢走運河是因為走運河花的錢比繞遠道便宜,這裡麵包括燃料成本的節約和時間成本的節約,綜合算下來大家還是願意花錢走運河。

但是相比於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克拉運河的地位十分尷尬,克拉運河南面不遠處就是馬六甲海峽,而馬六甲海峽是公海,不收費的,隨便走!如此一來商船為啥還要花錢走克拉運河呢?直接走馬六甲海峽不就得了。

當然走克拉運河確實能節約航程,但是走克拉運河所節約的路程太少了,走克拉運河僅比走馬六甲海峽節約1500-2000公里的路程,為了這點路程多掏幾萬甚至幾十萬美元顯然是不值當的。。

(走巴拿馬運河雖然花錢多,但卻能節約上萬公里的路途)

也許有人會說克拉運河可以適當降低收費,從而吸引商船,畢竟是撿錢,無非就是少撿一點,別那麼貪心嘛!

的確,克拉運河可以通過降低過路費來吸引商船,但過路費和成本之間太難平衡了。要知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都是一個世紀前建造的,當時的建造成本放到今天不值一提,因為當時的勞動力很廉價。今天雖然不再需要人口挖掘了,當現代購買機器的成本也遠超當年的人工,所以收費太低壓根回不了本,沒有哪個投資商有耐心等上上百年。

而且更重要的是,運河都是很窄的,走運河需要組成編隊才能通過,商船需要在此等待一段時間,這又進一步拉近了它與馬六甲還海峽的時間成本。如此一來,走運河時間不佔優勢,路程優勢不大,還得花錢,這是很沒有競爭力的。

再者,新加坡是世界上知名的中轉港口,東亞地區的許多集裝箱需要在這裡分類,然後再運往世界各地。

例如從寧波港使出一艘貨輪,這艘貨輪上載有去不同國家的集裝箱,但貨輪不會挨個國家去送,而是把船先開到新加坡,在新加坡港把所有集裝箱卸下來,之後這些集裝箱被逐一分類。比如去法國的集裝箱統一放到一個地方,去南非的集裝箱統一放到一個地方,最後再由去法國或南非的船隻把他們統統拉走。這種貨運方式非常高效,新加坡也正式靠著這種中轉業務起家的。

(繁忙的新加坡港)

很顯然克拉運河沿岸不具備做中轉港的條件,因為運河太窄了,大型貨輪無法自由航行,所以即便是克拉運河建成了,甚至不收費,大家還是要走馬六甲海峽,因為要去新加坡卸貨。

總的來看,修建克拉運河是一件得不償失的買賣,泰國對這條運河真的沒啥興趣。


千佛山車神


其實300多年前泰國人就想修一條繞過馬六甲海峽的運河了。

幾十年前,現代的泰國政府就在考慮這件事了。

這條運河計劃從本國中南半島克拉地峽開鑿,所以這條運河當時就被命名為“泰運河”,也被稱為“克拉運河”。

去年11月泰國總理巴育下達一道命令,指示該國安全委員會研究這條運河的可行性。

有關這條運河的最新消息是2019年5月,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提到了這件事。

當時有馬來西亞議員詢問他,泰國正在對克拉運河進行可行性研究,一旦泰國決定建造,會對馬來西亞帶來什麼影響?

這位部長回答說,馬來西亞尊重泰國可能修建克拉運河的計劃,馬來西亞的航運在今年發展也不錯,未來應該還會保持這個勢頭。

當然這些話比較官方,其實一旦克拉運河修建成功,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可能受影響非常大。

(泰國總理巴育)

正如開頭所言,木叔查了一下資料,早在17世紀,就有人提出要修建克拉運河的計劃,但當時顯然沒有人力物力。

之所以提出,是因為馬六甲海峽等地海盜猖獗,給過往商船帶來威脅,所以很多人處於樸素的思想,就像繞開馬六甲。

雖然當時只是一個設想,但後來幾百年來不斷有人充實這個設想。

巴育讓官員進行研究,甚至有官員提出,一旦可行性通過,10年內就能建造通航。

這條運河的作用很簡單——

就是把之前必須要經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的馬六甲海峽的船隻,吸引到這條運河,讓泰國成為第二個馬六甲海峽。所以,一旦克拉運河成功通航,在馬六甲海峽兩邊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戰略意義當然會打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不是泰國人非要搶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生意,是因為從東方來的船隻通過克拉運河,要比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的話,確實便利很多,省時省力省錢。

有數據顯示,一旦開鑿克拉運河,東方的船隻從這裡到中東的話,可以縮短1000-1200公里的行程。

這意味著什麼?時間就是金錢啊。

比如進口中東石油就會方便很多,連中東這些石油大國都會很高興。

泰國這次確實是認真的,因為根據研究,大約5年後,馬六甲海峽的通行船隻數量將面臨飽和,屆時通行能力和速度都會減弱,這對國際海運業不是好消息。

泰國正在努力發展經濟,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提升國家發展,並且在國際戰略上還能佔有先機,當然克拉運河的地位一下子就出現了一舉多得的局面,這也是泰國研判這條運河可行性的背景。


木春山談天下


我在看地圖時間,看到地處東南亞的泰國的國土在往馬來西亞方向有一處陸地東西方向很狹窄(有點類似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處的那樣),那為什麼泰國不在此處修建一條運河呢?

修建了運河後多多少少泰國也能多些收入啊?而且我知道目前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很關鍵的通道。泰國在那裡如果建了運河,船隻不是可以少繞些路麼,成本也能降低啊?





土匪頭


泰國有運河啊,天然的,昭帕雅河還有湄公河。泰國的土地面積並不大,而且中間很長的國土屬於細小狹窄的地形,一邊是緬甸一邊是泰國,可以通過東部沿海的海路運輸把南北的貨物運送到連接起來,又何必修運河?再說中部和東部大面積平原,陸地交通雖然不如中國,總體說來是通暢而且運輸時間並不長,何必修運河?只有北部清邁一代有高原陸地交通不好,但地形劣勢也不適合修運河啊。而且運河受潮汐和水流速度影響,安全性也比陸地交通差,運載能力又極為有限,這種成本高還不討好的事,泰國人是傻嗎?美國地大平原多,提問的人怎麼不問美國怎麼不修運河?即便今天在中國也致力於發展高速軌道交通而不是勞師動眾修運河。提問的人腦洞清奇啊……


泰金馬旅運韓羿


泰國提出修建運河是在100多年前的曼谷王朝五世王朝時期,那時國際間協力興辦巨型工程還不成熟,單靠泰國的實力絕難勝任。並且接踵而來的一戰二戰和印支戰爭使泰國難以顧及此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