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聶海強和他的花椒團隊

河南縣域經濟網三門峽訊 他把為椒農的情懷寫在花椒園的地頭,標註起他的初心和始終。他叫聶海強,生於1987年,2010年大學畢業並紮根於農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為豫西地區椒農實地指導並培訓花椒農業技術。他樂觀幽默,傳授椒農花椒種植技術,被椒農們親切的稱為“花椒路燈”。

  腳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只有不忘初心,默默無聞地付出,全心全意為椒農致富,牢記椒農對花椒技術的渴求,這是他不斷努力培訓的動力。

  花椒喜光耐旱,而澠池縣位於豫西山坡丘陵地,十年九旱,最適宜種植花椒和辣椒。經過考察,澠池縣把“雙椒一藥”產業作為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強力打造豫西花椒產業第一縣。

  聶海強出身農民家庭,又始終紮根於農村,他從未有一刻忘記,他是農民的兒子,要為椒農致富。心中裝著椒農,腳下便無懼艱險。

澠池:聶海強和他的花椒團隊

  聶海強原計劃先樹立椒農承包大戶作為典型,為他們提供種植技術指導,鼓勵他們科學管理。說著容易做著難。剛開始推廣花椒種植技術時,他也數不清自己進了多少戶,磨爛了多少雙鞋,費了多少口舌。 一路耕耘,一路酸甜苦辣,他總是和花椒產業辦的工作人員說,澠池縣老百姓不是不想致富,是找不到致富路啊,產業辦引導“鋪路”,只要椒農走得快走得穩走得遠,他願意走多少路,付出多少辛苦都值得。守初心 ,讓“搖錢樹”科學管理結碩果。

澠池:聶海強和他的花椒團隊

  專家不是說成就成的。聶海強的車內,副駕駛座上、後排座上摞著厚厚的資料、書籍,後備廂裡放著鐵鍬、園藝剪、大水壺,一輛車滿滿當當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只要一入村,路過哪家花椒地,看著樹苗上枝杈多、長勢滿,他就停車下地,操起剪刀咔嚓咔嚓疏枝;有的花椒樹苗栽種方法不得當,他隨手拿起鐵鍬,培土、踩實,再順手拿著水壺澆好水,一系列動作做得嫻熟無比。他說做好澠池二十多萬畝的花椒技術他的“責任”。他幾乎每天都奔馳在山嶺溝岔、鄉間道路,車外落了厚厚一層灰,車輪子上有乾結的泥,他的白色轎車變成了“灰”轎車。以前見到聶海強總喜歡開玩笑:“只要村裡看到你那輛髒乎乎的車,就知道又給俺們椒農帶技術來啦。”為了隨時隨地指導椒農科學管理,聶海強不僅自己忙時下地,閒時看書,親自給椒農培訓,到花椒種植基地認真觀摩,硬是把自己培養成了“花椒專家”,培訓課堂上答疑解難,花椒田裡能熟練實操。三年多時間,聶海強也變成了“花椒路燈”。

澠池:聶海強和他的花椒團隊

  聶海強和他的“花椒團隊”成員們不論到哪個村,椒農們都喜歡圍上來,蹲在椒園梗上,跟他們嘮嘮嗑,說說花椒長勢,談談掛果情況,親如一家人。為了讓“搖錢樹”結出“致富果”,他的心思用到了花椒園的地頭。聶海強特別強調椒農:幼樹株行距較大時,夏季雜草生長旺盛時,要及時除草,因為農諺說的好“花椒不除草,當年就衰老”,幼苗定植後雜草處理不及時,基至死亡。如果椒農想套種農作物來增加收入,套種原則“一遠二低三淺”的原則,即:農作物離花椒幼樹要遠,至少保留1米;農作物莖杆要低,不能超過70cm,否則,影響花椒幼樹的通光透光;農作物生長根系要淺,不能超過30cm,否則,易與花椒樹爭水爭肥。建議大家種植:花生、中藥材等,不能種植薯類,因為薯類作物套種後,花椒樹易生根腐病,從而影響樹勢。

澠池:聶海強和他的花椒團隊

  工作中的聶海強不怎麼喜歡穿皮鞋,總是一雙運動鞋,因為在田裡走得多了,鞋底沾滿泥土,鞋面也髒兮兮的,無論工作多忙,聶海強沒有漏接過椒農的電話,沒有把椒農的求助技術擱置過。

  沒有一種根基,比紮根於椒農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椒農中汲取更持久。因為,他始終牢記初心,全心全意為椒農致富,一次次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一次次走進椒農家、細心聆聽,一次次奔波勞碌、傾力為椒農,“身”入基層、“心”入椒農,換來了椒農的開心和支持,贏得了椒農的笑臉和口碑。他與椒農“心心相印",在為椒農致富中堅守初心使命的身影,遍野花椒記得,豫西區椒農記得。

澠池:聶海強和他的花椒團隊

  每當和聶海強在一起談起他培訓椒農費時費力還要自己開車不停的奔波,有時甚至還要餓著肚皮為椒農現場指導,到底是圖個啥時,他都會自豪地告訴你:“我能有一個農民的兒子,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大學,最後又獲得瞭如此多的榮譽,無不伴隨著黨的關懷和培養,如果沒有黨的培養和教育,就不會有我的今天,把自己所會東西,無私奉獻給社會、給農業、給農村、給農民,這是我畢生最大的心願。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黨,才能更好的為黨做貢獻,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

澠池:聶海強和他的花椒團隊

  他常說:“椒農的豐收就是我的快樂,我的最高境界不是施捨,而是引路”。他為了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的奉獻給更多的椒農,把花椒技術傳播到千家萬戶,他於2019年創建了《一條農資》公眾號中“花椒直播”欄目,做為自己網絡宣傳花椒視頻技術的“門戶”,同年,又被農業科技報社特聘為“花椒專家”,他的花椒技術文章多次被《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中國農科新聞網頭條號、強農號等國內涉農主流媒體發表。學以致用,奉獻“三農”,傳播技術,無怨無悔。(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崔軍廷 澠池廣播電視臺記者 馬平 範江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