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楚漢英烈傳》—引言

自三皇五帝之後,夏、商、週三朝皆是君王統治,諸侯臣服,以王國威信定天下,諸如是,一旦王國威信勢微,諸侯並起,始有春秋後有戰國,戰亂紛起,豪傑並出。

秦本為附庸,不在五等之內(公、侯、伯、子、男),偏居西戎(隴濟及涇洛一帶,今陝西以西地區),遊牧民族,周平王東遷時,秦襄公護駕有功,升位為伯,後又掃平犬戎,得岐、豐之地,始成一方大國,得為諸侯國。後經七公(文公、寧公、出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傳至穆公,修德政,興武力,重人才,稱霸西戎,自此秦國始強,其後百年,得孝公,商鞅君臣竭力,變法圖強,國力大增,加以崤山、秦嶺、黃河、長江之險,得以攻守兼備,後經惠文王,武王之治到昭襄王時,秦滅周取九鼎,實力已冠絕諸侯。傳至秦王嬴政,重用李斯,託以國政,又借王翦、蒙驁、恆齮(yǐ )之武力,先滅韓、魏,次滅趙、燕,再滅楚齊,遂統一全國,號始皇帝。

秦國統一六國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國家,在法家思想的基礎之上,秦始皇逐漸形成了大一統的治國方略①,在政治上,統一中央集權,建立三公九卿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在社會生活上,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軌;在經濟上,統一貨幣。

然而連年戰亂,百姓苦不堪言,始皇一統天下後也未曾停下來休養生息,大肆徵發徭役,大興土木,北修長城以抵抗匈奴,南鑿靈渠以征戰百越,為鞏固中央集權焚書坑儒,為彰顯帝王氣派大建阿房宮,又為了死後繼續有豪華的生活,修建驪山陵。同時為了壓服六國的反抗之心,顯示秦國的武力和威風,始皇親領百官僕從,大規模出遊,巡視東方。無一不是勞民傷財之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哀怨連天。

加之始皇晚年篤信方術,發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千人前去海內尋找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得見得仙人,尋得長生不老之藥。後又派侯生、盧生再次入海,覓求仙藥。仙藥未得,丹藥常服,終在巡遊期間身染重病,沙丘病死。

卻說周赧(nǎn)王期間,沛縣少年劉執嘉(劉太公,劉邦父),頗有產業,素來遊手好閒,一日入山射獵,得贈寶物匕首,後於沛、豐山澤之中,得一神匠冶煉,終成神兵,世代相傳,是以劉邦持劍斬白蛇。邦,劉太公,三子也,字季,為赤帝之子②,及立,人身高七尺八寸,相貌堂堂,而面如冠玉,眼若流星,隆準龍顏,濃眉大目,美須鬢,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不善言語,卻多機變,性不張揚,極能忍耐,心靈胸闊,常有大度,仁而愛人,喜好施捨,遇事不獨斷,好三思而後行,不好讀書,卻極有悟性,乃當世之豪傑也。初身為亭長私放囚犯,落草為寇,後起兵反秦,得韓信、張良、蕭何(漢初三傑③)、曹參、樊噲、夏侯嬰等豪傑相助,又經過歷時四年多的楚漢相爭,終得以君臨天下,建立西漢。


註釋①:大一統治國方略具體可參考

註釋②: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ǎo)。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明,太公視之,則見蛟龍於其上,而後有身,遂產高祖。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後來人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史記》高祖本紀,司馬遷

註釋③:“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高祖本紀,司馬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