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為尋求創新和突破,文創業態越來越受到商場重視。


臺灣文創產業起步較早,而且發展速度快,目前已經打造了一批優質的文創IP,如誠品書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桃米生態村等。反觀內地,這兩年人們最熟知的文創IP就屬故宮了,“故宮淘寶”像開掛了一樣,火爆異常,推出的各種文創產品深受90後、00後等年輕群體的喜愛,這也讓許多文化看到了作為授權方更多的可能性。


據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增加值為6975億元,增速達19.4%。據統計,2016年,故宮文創產品達到9000餘種,到2017年底總數量突破了1萬種。故宮文創年銷售收入也從2012年的1.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5億元,這樣的收入在當年已經超過了1500家A股上市公司。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故宮文創只是我國文創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個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已成為共識。自2015年以來,大悅城、凱德、太古、華潤、龍湖等名企紛紛自創IP形象,以提升商場的 “內容競爭力”,所以文創IP與購物中心的融合也是一大趨勢。


但文化IP的打造有其獨特性,且傳統文化在進行創新時存在很多的困難,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留存問題、傳統藝術的美學能否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手工生產方式如何批量複製,文化藝術如何轉型等等......所以,如何為文創IP創造消費場景,文化如何與商業完美結合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IP的打造邏輯



國產IP雖然背靠底蘊深厚的中國文化歷史,但製造和開發都有很大提高的空間,即便爆款出現,但生命週期過短。那麼我們一個爆款且生命力持久的文創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呢?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形式特色化


從文旅商業而言,大部分景區旅遊商品都是考慮如何將地方的特色文化全部推銷給遊客,這樣可能導致的直接問題就是文創商品大而全卻十分平庸化,遊客的選擇性太多,自然認知度和轉化率就過低,同時也出現投資過大,商品滯銷等系列問題。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所以,不妨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轉變,把自身的特色與優勢展現出來,與商業相結合,而不侷限於文創產品本身,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東百南街就是一個典型的“文、旅、商”為一體的商業綜合體,也可以說是東百中心的獨有IP,東百中心作為一個傳統百貨改造升級而成的“超級百貨”,臨近福州三坊七巷知名景點,通過將三坊七巷體驗延展、商業升級繁華再現、城市特色人文藝術相結合,形成一個不可複製的商業的項目。

IP人格化

IP形象化只是外在的形式,而IP的人格化才是核心,人格化才具有連接粉絲,集聚流量的能力。在國內,故宮文創系列產品火爆朋友圈,掀起了國內文創的熱潮。許多企業、景區、博物館等紛紛模仿。


IP開發並不是一味簡單的形象衍生,而是我們要一方面塑造具有強視覺辨識力標誌;同時另一方面還要注重IP背後人格化的塑造,通過外在標誌性符號+人格化才能構建真正的超級IP,逐步構建具有長久市場生命力和自主獨立的IP文創品牌資產。

運營專業化

一個世界級超強IP的落地推廣,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宣傳,它需要360度的總體運營。


IP運營就是完成人與IP的連接,讓人們節省時間並消費時間。國產IP賺的是前端經濟,衍生經濟是短板。而只有真正理解IP即資產、IP即產品、IP即品牌,才能更好的運營好IP。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所以,沒有足夠的市場認知、沒有形成廣泛的粉絲群和產業鏈、沒有知識產權的IP只能是一個形象符號而已。IP是需要運營出來的,並且要以人為中心,而不是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以IP內容為中心”的經營邏輯,只有在受眾心中產生情感共鳴,並樂於分享這種共鳴,才是一個好的IP。


這些都需要精細的策劃包裝,商業化經營、產業化運作等,並實現了一定的社會認知和較成熟的變現模式,才能慢慢形成好的IP。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以誠品書店為例


誠品賣的是什麼?創意、人文藝術、書還是生活?


市場對誠品的認知主要包括:漂亮的書店、24小時書店、有咖啡輕餐的書店、主要是賣商品不是賣書、商業地產·作為房東和做房地產·靠賣住宅賺錢。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誠品書店能取得現在的成就,離不開其優雅、小資的環境陳設、咖啡飄香的雅座、15度傾斜的書櫃面板、柔和溫情的燈光、乾淨整潔的實木地板,都給讀者提供了良好的閱讀氛圍與環境。


人文氛圍與服務,每年舉辦幾千場各類文藝活動,包括講堂、展覽、藝術表演等,涉類廣泛,影響巨大,“24小時不打烊”;定期推送冷門書、不讓好書寂寞;不隨意驅趕讀者、歡迎讀者或站或坐隨意閱讀。


複合式經營模式,誠品的商業定位也不僅僅侷限於銷售圖書的書店,而是複合式的“一站式文藝”,不僅僅是銷售書籍,更豐富的是從這裡延伸出來的傢俱、工藝品、首飾等一系列產品,是集休閒娛樂、文藝、百貨於一體的創意消費場所。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文創IP為購物中心賦能已成新趨勢,爆款IP的打造邏輯是什麼?


目前,國內眾多IP的生命週期很短,儘管推出時關注度很高,但在很短的時間內用戶注意力就會轉移,IP的持續運營、價值變現越來越難。打造真正的超級IP,是一件持續性的事情,須以爆款策略為驅動,迴歸人性需求、納入專業化運營,才能實現其長久的生命力。


中國人的時尚品味,由中國人的工匠藝術來定位用中國好手藝,營造中國新生活場景。如果說IP方開發自營文創產品是商業賦能文化,那麼,文創IP結合購物中心運營、創新共創,就是文化賦能商業,而這將會是一種更大、更讓人興奮的可能性。


其實,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國潮”和“新文創”背後,是一個更關鍵的趨勢:正在崛起的“文化自信”的力量。日本和韓國都曾經歷過這樣的階段,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時候,本土文化就會強勢崛起,更多的年輕人不再追逐洋貨,而轉而欣賞有本民族文化特徵的產品和品牌。如今,中國人均GDP已經近1萬美元,相信“國潮”和“新文創”將會越來越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