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聽話,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

渴望孩子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當中的那個樣子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家有孩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這種做法其實對孩子的未來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有兩種我們在生活中覺得習以為常的行為,卻都被家長認為是孩子懂事聽話的表現;

但這兩種行為恰好暗示了這類孩子在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會跟成功無緣,家長也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第一:總是把好吃的讓給妹妹

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而很多家長也奉行著故事中謙讓他人的理念,總是希望在家庭中,年齡大的哥哥姐姐能夠主動地把好吃的讓給比自己年齡小的弟弟或者妹妹

鄰居家就是個二胎家庭,平常總是能夠聽見鄰居對孩子說,你是哥哥就要把好吃的先讓給妹妹,這是一種美好的品質。而哥哥也從剛開始的不情不願變得逐漸麻木,有時候我看見哥哥時,都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不僅如此,不少家長只會在孩子被動分享給弟弟妹妹後才對孩子象徵性地誇讚一句

長此以往,這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父母對於自己付出的是有條件的愛

只有自己圓滿完成爸爸媽媽下達的指令,才能得到表揚;

而為了得到表揚,孩子就會在這樣的錯誤認知的壓迫之下,形成討好型人格。這類孩子總會不自覺地以他人的需求為先,而忽略了自身內心的需求,犧牲自己的喜好去成全別人。一個不敢勇敢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成功呢?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第二: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放肆,不敢對抗權威

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孩子的行為是需要受到自己的管制的,孩子也不能隨意挑戰自己的威信

作為家長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去糾正孩子過於任性放肆的行為,同時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受到別人誇讚的“好”孩子

殊不知,這種行為恰恰剝奪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曾經電視上就有報道過一則駭人聽聞的事件:河南四名學生因為不敢對抗教導主任的無理要求,竟然真的將地上的垃圾給吃進了肚子裡。

從這個事件出發,我們除了指責教導主任的過激命令之外,是否還需要認真思考是什麼導致孩子會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舉動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從小所受的教育,讓這群孩子變得不敢對抗權威,也漸漸失去了自己獨立的品格。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李開復先生就曾經說過: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我希望他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孩子不敢對抗權威的行為除了讓家長能夠收穫到短暫的愉悅感之外,毫無用處。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沒有主見的孩子就像是水面上的浮萍,隨波逐流

習慣於隨大流的孩子對於整個團隊的進步並不能做出什麼貢獻,也會讓這類孩子在團隊中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以至於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他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要想獲得成功就會變得非常艱難了。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如果家長

不能及時改變自己的固有思維也會讓孩子的情商處於一個比較低下的水平;

因此,若是家長想要孩子能夠更快地獲得成功,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高情商,讓孩子能夠勇於表達自我的想法,成為人群中的焦點!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情商兩個字有多重要,身為父母的你應該很瞭解,社會上奮鬥的人都知道,

現代社會光有智商沒用,情商高才能吃得開。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情商往往能決定事情的發展跟走向,更決定人在社會中的人際關係網,情商的培養最好從小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父母的表達習慣等,都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情商,情商低的人做事處處受阻礙,所以寶寶情商的培養要從小開始,寶媽也要重視起來。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培養孩子的情商,父母們可以利用這2套培養寶寶情商的書籍——《幼兒情商行為管理繪本》《兒童勵志成長寶典》,通過貼近生活的故事,教會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做人做事,做一個高情商的寶寶。

寶有這2個“聽話”的行為,長大往往跟成功無緣,父母別瞎高興

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第一個鏈接是30冊適合0~3歲,第二個鏈接是8冊適合5~1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