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孩子太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文|福林媽咪

孩子不必太過聽話。

我們在誇孩子的時候,常常會用“聽話”兩個字,以此來表揚孩子的孝順、懂事,甚至以此來讚揚孩子“你做對了”。

武志紅在《奇葩大會》中說:“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孩子太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父母的“聽話”讚揚,其實是擔心孩子脫離自己的控制,害怕孩子拋棄父母,害怕孩子擁有“自我”。

本來只是一句誇獎,卻會給孩子帶來無法忽視的傷害:

在塔拉·韋斯特弗自傳《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被(父親)教導,想麥迪遜那樣的人的話,要被視為模板,我應當把自己思想的石膏倒進這個模子,按照他們完美無瑕的模型輪廓重塑自我。”

這本書被比爾蓋茨推薦,作者也因為這本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人物”。

作者的父親從小給女兒灌輸的思想無外乎這幾樣:

相信上帝;

女人露出胳膊就是墮落;

……

作者對父親的話順從,卻沒辦法從內心深處去接受,而整本書都是她在向陽生長的掙扎。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孩子太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塔拉·韋斯特弗

父母用誇獎的態度讚揚孩子“聽話”,把孩子從思想到行為,死死控制在自己的思想範圍內,讓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無法脫離父母給孩子的“模板”。

這種折斷孩子翅膀,讓孩子無法飛得更高是傷害之一,還有一種傷害是:孩子無法獨立思考。

孩子習慣於將父母或者權威作為思想的指導,容易被別人的思想控制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蔡康永曾經在《奇葩說》裡面這樣表達:我害怕我的話會影響別人的生活。

很多人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想法,這對一個人來說是災難:我們按照別人的想法來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

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作者常常在表達的時候,突然想到:我沒有什麼可以說的,我說出來的話都是別人的想法。

父母的“聽話”會讓孩子變得只會“聽話”,而且不僅會“聽父母的話”,還會“聽別人的話”,從而失去自我的思考能力和思想。

父母應當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思考,而不是該如何通過父母的想法去思考。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孩子太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相對來說,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變成更優秀的人,變成擁有更廣闊的天地的人,變成一個獨立自主、有想法的人,而不是父母或別人的“傀儡”。

對此,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看待孩子的方式,轉變“父母一定是對的”的想法。

·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思想自由。

·孩子有質疑一切的權利。

思想自由,是孩子在將來走的更遠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對“自我”自信的第一步。

當孩子提出想法或異議的時候,父母應當給予尊重,而不是直截了當的否認:“小孩子家家的,懂什麼。”、“你這種想法是錯的,以後別再這樣想了。”

讓孩子思想自由、自信是父母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的第一步,也是基礎。

在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其他方面的引導,也會影響著孩子“獨立思考”的質量和能量: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孩子太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幫助孩子去縷清死想,幫助孩子表達。

很多人沒辦法說出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在想什麼、思考什麼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這樣的人在看文章的時候,恍然發覺:這個人說的都是我想的話!

讓孩子思路清晰、正確表達,能讓孩子在“獨立思考”的時候,對自我想法有更清晰的理解。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縷清思路,讓孩子正確表達呢?

斯坦福大學校長助理Julie Lythcott-Haims在《如何讓孩子成年有成人》中,對“如何教會孩子思考”提出一個方法——對話。

當孩子思慮混亂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對話的方式讓孩子搞清楚自己在想什麼、表達什麼。

比如說,當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哭著跟媽媽說:“幼兒園小朋友欺負我。”

但是媽媽跟幼兒園老師聯繫,發現並沒有發生“欺負事件。”

這時候媽媽可以問孩子:“別的小朋友做了什麼?”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孩子太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孩子說:“他們不讓我玩兒滑梯。”

媽媽問:“大家都是排隊滑滑梯,不讓你排隊嗎?”

孩子說:“不是,他們在比賽誰滑的快,我也想參加。”

媽媽:“你跟別的小朋友說你要參加嗎?”

孩子:“……沒有。”

這時候,媽媽才知道,孩子想要參加小朋友的活動,但是卻不知道怎樣跟別人說。

這時候媽媽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麼,讓孩子更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不僅是幫孩子縷清思路的一種方式,也是父母跟孩子溝通的一種方式。

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問題的答案

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父母不用立馬回答孩子答案,也不用擔心自己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這時候父母可以“偷懶”,讓孩子自己去查問題的答案。

如果孩子已經上了小學,能夠從書上、網上找答案,那麼父母就更省心了。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幾種可能性,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真正的結果。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孩子太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如果孩子還沒有達到去網上、書上找答案的年齡,那麼父母可以通過上面“對話引導”的方式,通過問答遊戲,讓孩子慢慢自己思考出答案。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存在兩面性,對一件事情的評價往往在0—100中間任意數值,這是根據人主觀去決定的事情。

父母不給孩子一個“確定的”答案,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的想法和態度,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態度。

父母不必太過要求孩子聽話,聽話代表不了“孝順”、“愛”、“懂事”和“對”,這隻能代表孩子的“服從”和“順從”。

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尊重自己他才能、信任自己,這樣他才能在未來勇敢、無畏的闖,而不是活在別人給的“模板”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