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有多大,為何日本人要想辦法討好他!

早在1906年,日本軍在與俄國作戰勝利後,便以戰勝者的姿態,接收了清政府曾作為賠償給予俄國使用東北的種種權力。隨後,他們在東北建立了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就是後來的關東軍。

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有多大,為何日本人要想辦法討好他!

(張作霖劇照)

關東軍駐軍不久,張作霖和關東軍就交過一次手。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張作霖還是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聽命於清政府。

張作霖頗有些春風得意,一是他剿匪有功,除掉了巨匪杜立三。此事得到清政府的嘉獎,除了賞銀,還得到了提拔。二是他在剿匪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殘匪的武裝力量。因此,在清除匪患的同時,勢力隨之不斷擴大。

也就是說,此時的張作霖,既得清政府器重,又名聲在外,頗有些身份了。

1908年,張作霖手下的官軍,穿著便衣去日本人新開的妓院尋歡作樂。結果,為了個妓女和關東軍發生了摩擦。在爭執中,日本人開槍打死了2個官軍。

事情發生後,張作霖親自找到駐東北的日本領事館,要求他們給個說法。

日本人自甲午戰爭後,一直認為中國人都是些無能之輩,因此面對張作霖時,態度非常傲慢。他們說,就按50塊大洋一條人命吧,說完他們就丟給張作霖100塊大洋把張作霖攆走了。

張作霖是個刀尖上舐血的漢子,哪受得了這份羞辱。回去後,就命部下到街上殺關東軍,並表示,一切後果他承擔。

由於日本人在東北氣焰囂張,早就對日本人恨之入骨的官軍,聽了張作霖的話,誰也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於是都湧上街頭。

不過,由於已經夜深,街上的日本人並不多,找了一個來回,他們才殺了3個關東軍。

作威作福的日本人,見官軍居然敢殺關東軍,自然不依不饒找到張作霖,要他給個說法。

張作霖也不說話,直接丟給他們150塊大洋,然後命人送客。

日本人見此,知道張作霖不好惹。再加上他們也知道張作霖的武裝力量在東北已經是一支不容小覷的隊伍,而他們不過才2萬不到的兵力,硬幹起來肯定會吃虧,所以他們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有多大,為何日本人要想辦法討好他!

(影視中的張作霖和日本人)

不過,自這件事後,日本人開始關注張作霖。

其實,在這之前,張作霖與日本人有過合作。

那是1904年,為了抵禦俄國軍隊的侵略,在清政府的同意下,日本出兵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

在戰爭中,日俄雙方為了在東北搶奪更多的資源,四處燒殺搶掠,姦淫擄盜,已經到了無惡不作的地步。

百姓由於生存得不到保障,於是紛紛僱用武裝隊伍保駕護航,慢慢地,就產生了保險團。

當時,張作霖一窮二白,幸好找了趙地主的女兒,才在岳父的幫襯下,成立了一支保險團。

張作霖一向機敏,在他的運作下,保險團的武裝力量得到了擴充。不過,這對於張作霖來說,還遠遠不夠。於是,他一邊保護境內平安,一邊籌劃如何擴大隊伍。

日俄戰爭讓他看到了機會。

戰爭打響之初,張作霖認為俄國強大,所以他向俄國人表示,願意帶著隊伍幫他們打日本人。條件嘛,就是用武器和金錢交換。

俄國人欣然同意。結果在一次戰役中,他做了日本人的俘虜,差點就被日本人處死了。

後來,還是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換取了日本人的信任,他才得以死裡逃生。隨後,他和日本人簽訂盟誓,表示堅決援助日本軍。

不過,張作霖才不會遵守約定呢!反正誰對他有好處,他便幫誰。他巧於周旋,日俄雙方都被他耍得團團轉,卻又不能不拉攏他。這樣一來,日俄戰爭結束後,雖然日俄雙方都元氣大傷,但張作霖毫髮無損,還擴編了3個營。

此後,張作霖憑著高明的政治手段和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實力,最終坐上了奉天督軍的高位,成為實至名歸的“東北王”。

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有多大,為何日本人要想辦法討好他!

(張作霖和奉軍)

張作霖沒有讀過書,也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他在軍事上的才能,都是從實踐中所得。建立奉軍後,他極為重視各種人才的引進,因此他的隊伍中,精英輩出。奉軍從一支土匪居多的武裝隊伍,慢慢進化成一支訓練有素的現代化強軍。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大敗而歸的張作霖,在總結失敗的原因時,意識到武器的重要性,於是他建立了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東三省兵工廠。在經過多次改革後,製造出了大量先進的槍、炮和子彈,為奉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武器資源。

此後,張作霖還建立了鍊鋼廠、機器廠等配套工廠,以保證軍械的原材料充足,大大地解決了製造武器的原材料來源。

張作霖除了發展陸軍之外,他還加強了海防和空防的建設。當時,除了35萬陸軍外,他還擁有3個艦隊和5個空軍航空隊。在各路軍閥中,張作霖的海陸空聯合戰隊,是其他軍閥所不具備的。

此外,張作霖不光注重軍隊和武器方面,還非常重視培養軍事人才。

最先,張作霖為了培養更多的陸軍人才,建立了東北陸軍講武堂。後來,他又建立了東三省航空學校,專門用來培養飛行員、機械師方面的人才。

在軍事現代化、專業化的同時,張作霖在地方自治上,也很有一套。比如他保護農民土地不得侵犯,鼓勵開荒種地等。另外,他還為積極發展工業,頒佈了不少利民利商的政策。因此在東北三省,張作霖得到了民眾的極大擁護。

有權有勢有影響力,日本政府自然對張作霖極力拉攏。

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有多大,為何日本人要想辦法討好他!

(郭松齡劇照)

在張作霖成為“東北王”之後,日本人曾許諾張作霖,願意支持他掌控北洋政府。不過要和他們簽下喪權辱國的《吉琿鐵路修築合約》。

當時,和張作霖接洽的是日本公使芳澤謙吉。當他把條約拿給張作霖後,張作霖並沒有立刻拒絕,而是一邊看一邊點頭或者搖頭。

因此,芳澤謙吉認為張作霖只是對部分條款不太滿意,所以他把合約內容頗為詳盡地解釋給張作霖聽。並一再擔保,只要他肯簽字,就一定能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成為北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

最後,張作霖終於在條約上籤了字。芳澤謙吉非常高興地把條約接過來,結果頓時傻了眼,原來張作霖在上面簽了個“閱”,意思是他看過了。

1925年,奉軍將領郭松齡倒戈反奉,形勢十分危急。

日本人認為時機成熟,於是讓關東軍參謀長齋藤找到張作霖,表示願意出兵阻郭。條件是允許日本人在東三省和東蒙地區,享有居住和經商的權利,並且將間島地區劃給日本人使用和治理。

張作霖當場氣得大罵,說日本人就會整圈套騙人。表示絕不受日本人要挾,寧可自己丟了性命,也不能做賣國賊。

多次在張作霖這裡吃癟的日本人早已惱羞成怒,但是日本人並不敢明目張膽地對張作霖動武。於是,他們使用了卑劣的暗殺手段,最終制造了皇姑囤事件,炸死了張作霖。

張作霖死後,不光他積累多年的家業和軍械廠等,被少子張學良拱手送給了日本人,就連他一直虎踞的東三省,也因為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全部被日本人佔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