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一位高中生你好!

网上有人说,一场疫情火了一个高中生,而且是匿名理科生,说的就是你。

因为你写给方方的信,震撼了许多人。这封信,方方已经收到并回复。

我是第一导演的记者,搞电影自媒体的,十来年前也当过高中生,对你的信的内容大为震惊。

你是如此地听话,听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听百度的话,觉得今天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觉得方方指出问题是不懂事。

我不知道是否因为教材改动,亦或是其他原因,你呈现了和我所认识的高中生完全不同的面貌。

你在信中说你有很多疑惑,本着友好交流、探讨的目的,我推荐你几部好电影,争取图文并茂,力求解答你的疑惑,并讲一讲我的观点。

01

首先,你在给方方的信中,把她持续提问题、指不足,形容为你妈告诉你的“家丑不可外扬”,用“爸妈晚上动静太大”但不便宣扬来做例子。

但一个高中生应该明白,什么是隐私,什么是公众利益,混淆概念不可取。

你还指责这位作家不够有正能量,并提了建议——当他们痛的呲牙咧嘴时,您凑过去说一句“坚持一下,医生就要来了,正在路上呢!”多好啊!

这让我想起《活着》的一段情节。

福贵的哑巴女儿凤霞即将临盆,住进医院。

一群年轻的孩子控制了医院,他们可能和你的年龄差不多,乐观积极、满腔热情、不惧万难,应该符合你的正能量要求。

一个稚嫩的女孩穿着白大褂,信心满满地安慰凤霞的丈夫:“你放心,你爱人的情况很好,有我们在,没问题。”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家属对这种乐观有所怀疑,找个借口从牛棚拉来了妇产科一把手王教授。那些斗志昂扬的年轻人,指着王教授的鼻子恐吓他不许说话。

因此,权威医生闭上了嘴。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凤霞的宝宝出生后,所谓的年轻大夫告诉家属“母子平安”,但很快就不允许看病人,她们充满正能量地说:“处理完了就出院,出了院好着呢。”

可怜凤霞是个哑巴,发不了声啊!她在病房里流血等死,她的父母丈夫却真信了“母子平安”。

一直到血流成河,凤霞快死了,眼看再也救不回来、再也瞒不住,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孩子才大喊大叫起来。

这时候王大夫因为猛吃馒头奄奄一息,已没办法来救人。凤霞就这么死了。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王大夫是谁害的呢?谁阻止他救人的呢?凤霞是谁杀的呢?死者逝去,生者当如何呢?

所以余华写了《活着》,张艺谋又拍成电影。要是作家和导演只想着加油、鼓劲、唱赞歌,那中国就没有《活着》。

他们和方方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你和你妈倒是特立独行,觉得“家丑不可外扬”。

《活着》应该算R级片,因为某些原因,没在内地公映过,但已经在网站上线。假如你感兴趣,需要在父母陪同下观看,或许你们能够明白活是怎么回事、死是怎么回事。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还有,《活着》的导演张艺谋,去年拍了部《一秒钟》,因为技术问题撤出了柏林电影节。你自称是学理科的,没准将来能帮中国电影解决技术问题,加油。

02

很惊讶方方会严肃地给你回信,并在信中提到了“独立思考”的难度,讲述她十几岁时脑中充斥着垃圾和毒素。

这是十分坦诚的自白。

哪怕一个成年人,在宏大的、统一的声音中,也难以保持独立思考,更何况身心未成熟的孩子?

陈凯歌在《霸王别姬》里就描绘过一群无法独立思考的学生。

国土被日军侵占,学生们上街表态。看到了程蝶衣和段小楼,于是仗着人多势众,莫名其妙地发起了攻击:“眼瞅着就要当亡国奴了,你们知道吗!”“妖里妖气的你们唱什么戏!”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英达饰演的那坤灵机一动,喊了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都是一个老祖宗”,一帮学生就整齐划一地跟着喊了起来,不再追究“戏子唱戏”的事。

段小楼事后说:“这日本兵就在城外闹,打去呀!感情欺负的还是中国人。”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即便拥有正确的主张(抗日),群体也可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出错误的举动。有时候,干脆主张就是错误的。

你在信中反复自称困惑,这是很好的。像《霸王别姬》的导演陈凯歌,少年时代就缺少困惑,只有服从。

2009年《人民文摘》刊载过一篇文,名叫《陈凯歌父子的愧与爱》,其中写道,在那个特殊年代,陈凯歌仅因得知父亲陈怀恺并非 员,就觉得“晴天霹雳”“羞愧得无地自容”“开始在心里恨自己的父亲”。

后来父亲在会场上被批,陈凯歌甚至登台“揭发”。当时弯着腰的陈怀恺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众目睽睽之下,14岁的陈凯歌伸手推了自己父亲一把。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霸王别姬》中被丈夫揭发时的菊仙


2009年,陈凯歌接受CNN《亚洲名人聊天室》访问,仍然对此感到痛苦,不能原谅自己:“我不能,因为我知道这是错的。如果我不知道,也许我能饶恕自己。”

如果那时候他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许就不会错的这样严重。

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凡事打一个问号,不要无条件地服从。

但你一直在文章中强调“端别人碗,要服人管”“妈妈养我这么大,我不能不懂事”,你的懂事大概就是听话、服从,这不仅对独立思考有害无益,还有可能伤害自己。

据我所知,这世界上有虐待孩子的母亲,也有侵犯女儿的父亲。我举的例子比较极端,但世界就是这样复杂,需要法律和真相来保护,而不是靠服从权力来维持。

中国14亿人,每个人都配拥有自己的脑子,而不是14亿人共用一个脑子。就像那位医生所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所以,你也不应该跟你妈妈用一个脑子。

03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过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你要知道,无论你反对的人,还是你支持的人,都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发声、行动,无一例外。

只不过,某些是为了个人利益,某些是为了公众利益。

《闯入者》中,吕中饰演的老太太揭发同僚,是为了争取回北京的名额。《归来》中,丹丹举报自己的父亲,是为了拿到领舞的资格。《霸王别姬》中,小四组织批斗程蝶衣段小楼,是为了自己能演虞姬。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归来》


他们不知道是非对错吗?当然知道,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利用不合理的规则谋利而已。

那是个人人演戏的时代。有的人演出戏,能把别人一辈子毁了,自己也不怎么好过,但有的人惯会见风使舵,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最著名的是《芙蓉镇》里的王秋赦和李国香。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王秋赦是镇上著名的懒汉穷鬼,因为谄媚奉承有权有势的李国香,而小人得志。后来李国香因作风问题被打倒,王秋赦一脚油门急赤白脸前去落井下石,以保卫自己的利益。

不料,李国香很快否极泰来、重掌大权,王秋赦再度摇尾乞怜。

重庆文理学院的两位老师曾经写过论文,称王秋赦有“狗性”。你说西方国家“兽性未改”,实在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真正“兽性未改”的是王秋赦这种败类,相信西方国家也有不少。

李国香就更厉害了,于特殊环境中兢兢业业害人,在风暴过后名利双收。

电影《芙蓉镇》的结尾,一艘轮船上突兀地停着一辆崭新的白色轿车,从后座下来一个女人,正是李国香,前排还有她的专属司机。

给一位“高中生”的信,14亿人不能共用一个大脑

在前行的轮船上,李国香看到自己当年迫害过的秦书田,有些不好意思。她大度地说:“一切都过去了。”

司机称她为“李主任”,这位主任马上就要到省里结婚。

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为了利益,有的人可以谄媚权贵、指鹿为马、假装服从,而不在乎是非对错。

当然了,我举的例子都有些极端,但正是在极端环境里,是非对错才显得更可贵,独立思考才显得更重要。

以上我提到的电影,都可以在内地正规网站观看(或有少量删节)。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欣赏。

2014

《芙蓉镇》 1987

《霸王别姬》 1993

《活着》 1994

《闯入者》 2014

《归来》 2014

现在电影院正准备复工,一些经典影片陆续安排重映,我倒很希望这些叩问心灵的作品也能重回大银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