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建盞真的僅限於茶器?它的化繁為簡,典雅質樸,同樣值得欣賞

建盞被大家喜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斑紋美麗多樣,一窯千盞,盞盞不同。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認為建盞只是普通的茶具而已,那麼建盞真就只限於茶器嗎?

建盞的特點就是入窯一致,出窯千變,建盞的魅力是天成,不是人為。每一隻建盞都是不盡相同的,它是火的具象,是土的變體,是出窯那一刻的驚豔。未成形的建盞胎體一旦入窯,人工便無法通過干涉窯內斑紋與釉面的形成。因此,一件上品建盞的誕生可遇不可求,講究一個緣分。

茶具建盞真的僅限於茶器?它的化繁為簡,典雅質樸,同樣值得欣賞


因為建盞燒成時使用的天然胎和礦物釉含有多種元素和雜質,這些雜質在以後的加工中,不能通過人工完全去除,而且分佈密度也不同,入窯時火的差異性,爐外溫差,火斷之後溫度的流動性等諸多原因使其不同。

建盞的清麗挺拔

建盞整體造型挺拔優雅,體現宋代的審美觀點,不僅意味著自然,還有背後的優雅,體現了無限的韻外之致。

茶具建盞真的僅限於茶器?它的化繁為簡,典雅質樸,同樣值得欣賞


自然生動之美

建盞是從自然界的各種形態中選取最生動部分,進行相互融合。而且建盞不是對自然形態的簡單可以模仿,是具有一個更深的寓意。我們的民族擅長象形表意的思維發展方式,通過對自然環境事物的模擬,類比和象徵,以體現一種自然而然的道。而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確實對我們影響深遠,

張載的《正蒙·乾稱》就提出過: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意思也很簡單,主張用人心去感受自然,以達到物我相融。

茶具建盞真的僅限於茶器?它的化繁為簡,典雅質樸,同樣值得欣賞


簡潔優雅之美

從金文,到小篆,隸書,草書,中國的漢字從一開始的有意義敘事,到中國書法的一次次飛躍,漢字以繁代簡、以曲代直,這中間不知經過多少歲月,多少人的心血。

建盞千年歷史,凝聚了歷代建盞匠人的艱辛和智慧,體現了作者豐富而簡潔的藝術設計。

建盞在造型上具有不同於其他傳統瓷器的簡潔,曲與直的線條,組合成一個優美的造型,呈現出一種質樸,簡單,自然的另類韻味。體現了宋人崇尚質樸平淡,從而達到高雅含蓄的審美意境。

茶具建盞真的僅限於茶器?它的化繁為簡,典雅質樸,同樣值得欣賞


宋代理學的盛行也是人們追求建盞的原因之一,其中格物致知的思想,認為人們不宜過多地追求事物的綺麗,而應追求其內韻,平淡中見本質,也就是所謂的內在美。

看似簡單,實則最是困難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

就像一個只有兩根琴絃的二胡,卻可以演繹出一曲意境極深的,擊打內心深處的音樂。好比一副精美山水畫,筆墨紙硯而已,很容易嗎?這不容易。最後再說建盞,觸摸那柔和的斑紋線條,它還只是一個普通茶具嗎?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