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180万人拿不下110万苏军守的莫斯科,而苏军?却全歼百万柏林德军,谁牛?

振兴论坛


毫无疑问,苏军更牛。原因很简单,一直充满仇恨的军队和一支充满贪婪的军队相比,前者的战斗力显然更强,更重要的是后者还是处在末日来临的前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莫斯科战役还是柏林战役,苏军都是上下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军民齐动员,而德军只是单纯的依靠军队作战,战斗力自然十分有限。

莫斯科战役一开始,180万德军在1700辆坦克、1300架飞机和1万门火炮的掩护下可谓气吞万里如虎,而苏军自开战以来屡遭惨败,惊魂未定,虽然有100多万大军布防在莫斯科以西,却仍然难以招架德军的攻势。但是苏联因为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广大的苏联人民面对法西斯德军的烧杀抢掠,激起了无限的愤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与军队一道加入卫国战争的洪流。

在莫斯科战役中,苏联老百姓得到彻底的动员,他们自发的进行坚壁清野、修筑防御工事、生产武器弹药、配合苏军作战。据不完全统计,在莫斯科以东构筑防御阵地的苏联平民约有50万人以上,其中妇女超过2/3。为了支援前线,苏联人民几乎贡献了一切,正如在维亚济马一位苏联老人对时任苏军第16集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说的那样,“为了胜利我们把最后一件衬衣都给了红军。”

反观德军,战斗力强悍数遍全球也无对手,但是人再多、炮再猛没有给养也不行。几百万大军的给养通过数千公里转运,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莫斯科战役所体现出来的场景就是,苏军因为遭遇围歼战,从一开始的强大变弱,随着战争动员的深入,全国的力量迅速向莫斯科方向聚焦,因此越靠近莫斯科越强。

德军一开始很强大,随着部队的快速推进,后勤跟不上,越靠近莫斯科越弱,最后在莫斯科城下完全卡壳。

打个比方就是,苏德两军一开始都是一个水池,然后苏军从一个水池流到另一个更深的水池,而德军则没有,从水池流出来后慢慢的就断流了。

柏林战役的德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燃油供应断绝,曾经发动闪电战的的飞机、坦克几乎都无法开动,能征惯战的雄兵猛将也大部折损,队伍中充斥着无数被战火摧残到妻离子散的老年人、失去双亲的少年,龟缩在残垣断壁间惶惶不可终日的等待着战争的惩罚。

而解放了东欧大片被法西斯摧残后的国家和人民后,士气高涨,军需后勤基本上都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曾经目睹法西斯德军暴行的苏军进入了德国领土,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战斗力膨胀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很多人诟病苏军进入德国后暴行不断,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曾经目睹亲人朋友被敌人杀害的人进入了敌人的家园,如何能抑制这个人不报仇雪恨的心理?

所以,柏林之战对于德军来说是一场还债的战役,并且器不如人,十分心虚。对于苏军来说是讨债的战役,兵力兵器都占绝对优势,因此底气十足,胜负也就立见高下了。


大将军威武K


德军用180万人,都未能拿下莫斯科,苏军却为何能“推平”柏林?

袁载誉/文

1941年10月出于拿下莫斯科,进而迫使苏联彻底投降的考虑,约由百万大军组建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执行了著名的“台风行动”。

按照德国参谋总部的构想,德军这次进攻依旧是“闪电战”的老把式,德军将利用自身在机械化部队上的实战经验,进行强有力的快速突击,将以阵地战方式迎战的苏联大军分割包围。

待到德国大军在莫斯科城外,用坦克发动机“轰轰”的轰鸣声,强行从苏军主力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然后迂回包抄,进而全歼守军之后。

德国士兵将身穿礼服、胸配勋章,在苏联的国家象征红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且为了防止到时庆祝用的勋章不够发,德国后勤部在莫斯科战役进行之时,赶工了大量“十字勋章”。

然而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德国人是真的想多了,虽然德国大军压过苏德在波兰的势力分割线之时,可谓是势如破竹。但是在苏联人民的众志成城之下,莫斯科并没有沦陷。

反而因为靠着莫斯科这座城池的吸引,苏联这边打起了迂回包抄。大量苏联增援不是冲进莫斯科协防,而是在德国驻扎的外围进行驻军,对德军形成一个反包围的态势。

12月初苏军依靠着从东方地区运来的补给,向德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攻,而此时为了拿下莫斯科,德军已经在莫斯科周边集结了约180万的大军。但因大雪封路,后勤完全跟不上,这群数量庞大的德军,在饥寒交迫中连连败退。

面对如此的失败,纳粹名将古德里安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对莫斯科的攻势失败了,我们低估了敌人的优点,包括他的面积及天气……。“

也正是因为在莫斯科城下,苏军第一次彻底的击退了德国,苏军军心里原本对德军的恐惧一扫而空,当时间转到1944年之时,苏联以十次斯大林突击为攻势,将军队推进到了柏林城。

为了能够完美的打赢战争,苏军在1945年4月进攻柏林之前,集结了约250万名苏联士兵。在天上飞机轰炸,地上坦克虎啸的加持之下,这些士兵一个个不怕死的往柏林冲。

而此时的德国也没有完全放弃,宣传部门是一个劲的强调,已集结约100万部队布防柏林城,在苏联人的攻击之下,柏林将如同前几年的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城,成为拖垮进攻方的天然壁垒。

但遗憾的是,德国宣传的美梦并没有实现,4月30日下午3时30分,希特勒夫妇自杀。4月30日21时50分,苏军将胜利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

事后由于同样是守首都,柏林城德国人没有守住,苏联人却守住了,很多军迷为此一个劲的问道“为什么?”对此小袁认为,强弩之末跟众志成城比结果显而易见。

苏联人守首都之时,因是本土作战,老百姓都被最大限度调动了起来,同时工业基础转移顺利,美国也承诺支援物资,又让老百姓有了打赢战争的信心,所以守莫斯科的苏军,精神面貌是众志成城。

而德国则相反,在英美苏三国的夹击之下,德国失去了几乎所有工业基础,整个本土满地疮痍,老百姓是看不到一丝抵抗下去的信心,因而守柏林的德军虽是本土作战,但在毫无希望的前景下,满满的强弩之末姿态。


袁载誉


二战老蒋最牛,南京城百姓不撤离,坐等日寇屠杀。如果:把老百姓全部撤出,只留十万守军,留足了粮食弹药。就在此处能杀光日本人。狙击猎杀折损比例是1:10就意味着仅在南京就可以消灭至少一百万日军。一战可退日本。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城中无一老百姓,全部是军人作战,没有任何顾及,有吃有喝有子弹既可。因为一旦有了平民,会干扰作战,发现敌人和老百姓在一起,打是不打?明明可以借助民房做掩体,但房里有人怕伤及无辜。会被限制。所以苏联保卫战是引狼入套,中国抗战是引狼入室


老夫有话说5


从当时的实力来讲,双方不相上下,甚至从武器上来讲,德军略胜一筹。不过中国有句古话叫人算不如天算,这句话用在这里再适合不过。按照德军当时的计划,最多5个月占领苏联。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苏联人的反抗是那么的激烈,顽强,5个月只占领了苏联的一小部分。随之而来的是苏联恶劣冬季气候。德军虽然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兵源组成十分复杂,有许多是其他傀儡国部队,很多人不适合在严寒的冬季作战。再加上冬季造成了德军的后勤严重滞后,尤其是苏军发现德军的这一短板后,从正面部队和敌后游击两个方面加大攻击,使德军的供给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胜利的天平逐步向苏联人倾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漫谈国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其历史背景,还要了当时双方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不是单单的军队人数对比就说谁牛,而且交战双还有一些不可逆转的的自然因素,先说德国,一战后作用战败国,由于战后各国忙恢复各自经济,德国也一样经过几年的经济发展迅速崛起成了当时欧州最强国家,得益于经济上的成就使德国能有大量资金发展军事工业,到后来希特勒上台其军事水平已发展到世界一流其野心也不断膨胀,紧接着便发动波兰闪电战一举成功,更加速闪电前苏联野心并在当一举得手,把德国机械部队推进到斯大林革勒前几十公里,连钟楼都隐隐看到,可见其军事上的强大,那可不是吹出来的,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阻止了德军机械化部队前进的脚步,加之德军打算闪击故而没穿冬衣,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让前苏联才有了准备时间把北方部队调来,如果不是那场大雪结局有可能改写,只是历史没有假设,更何况当时对付德国还有整个以美英法为首的盟军,要只是单单苏德两国交战的话,就前苏联的军事实力而也很难有胜算。


wwe258147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对阵双方的兵力,更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德军进攻莫斯科时已初显疲态,但也骄傲到了极点,骄兵必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百万德军攻到莫斯科城下时,莫斯科城内不仅仅有125万苏军,还有全城数百万百姓鼎力支持!当苏联红军抵抗住德军的第一波攻击后,德军的攻击力已明显减弱,而城内苏军却是背水一战,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场经典战役与二战中国战场上的长沙会战很相似,如果不是指挥官薛岳将军坚毅的性格和高超的指挥艺术,长沙会战可能坚持不到胜利!同理,莫斯科保卫战如果不是朱可夫元帅的铁腕指挥,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二战期间这两场保卫战的胜利对中苏两国乃至整个反法西斯的胜利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战争一旦进入相持阶段,战争资源就是决定胜负的唯一条件,日德在二战后期资源极度匮乏,根本无力支撑漫长的战线,收缩防守的后果就是兵心涣散,兵败如山倒,攻克柏林也是水到渠成、势不可挡啦!




闯西蜀


250万苏联红军对阵号称100万的纳粹德国柏林守备队(其中60万由戈培尔领导的国民冲锋队),你觉得谁的胜算更大?如果希特勒听从他的高参们的建议,放弃已经不可能守住的油田,撤销春醒行动,将武装党卫军与德国本土之外的几个军事集团都撤回德国,帮助防守柏林,苏联当时敢不敢单独发起柏林战役真的还是个问题。在德军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将军下令投降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德军在柏林市区各个地点抵抗苏军的进攻,由于许多部队通信被切断,不得不将投降命令录音后由架着大喇叭的车辆在全城进行广播,所以,严格的说,苏联人所称的全歼德军实在是夸大其词了。


用户3616361500


赢了的牛,这点毫无疑问。自古以来,都是胜者为王,别管是怎么赢的,反正是赢了。再牛,仗打输了,也没用。

二战期间,莫斯科战役和柏林战役是两个关键点,两个国家首都城下的一次决战。然而,德军打了两次输了两次,直到纳粹灭亡。两场战争背景完全不一样,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德军实力不济。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实力的理解是部队战斗力,然而,二战这种大战场,打的是不对战斗力么?是军官指挥能力么?并不是,打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战争实力、工业实力。军官指挥如何,只关系到死多少人。打仗,打的就是钱。

莫斯科战役时,德军高歌猛进,然后就被按在莫斯科城外摩擦,关键原因就是在后勤,前线德军快速突进,而德军后勤压根就跟不上,莫斯科郊外的德军压根吃不饱饭。而且,兵力上,德军是筹备了180多万人,但是呢,越打越少。

而苏联不一样,斯大林坐镇莫斯科,全国动员,各路援军和物资都在源源不断的投入到莫斯科。莫斯科战役防御阶段,苏军损失五十多万人,而远东苏军的18个师这个时候在紧急赶往莫斯科,这群家伙带了1700辆坦克和1500架飞机,实力强劲,而此时德军仅仅1100辆坦克和600多架飞机,实力已经不如苏军了。

并且,12月5日苏军反攻开始,12月6日,莫斯科突然降温,极寒的日子来了,德军的各部队雪上加霜。一个莫斯科战役,德军损失五十多万人。

而柏林战役,又是另外一个局面,苏军出动260万部队,德军80万人,坦克飞机数量更是碾压德军,而且柏林外围还有一大堆喀秋莎持续轰击德军。苏军付出八万人阵亡,二十多万人受伤的代价拿下了柏林,而德军全灭。

与莫斯科战役不同,柏林战役时,柏林几乎就是一个孤城了,盟军合围了柏林,德国B集团军想支援柏林,压根就没机会。相反,莫斯科战役时期,德军兵力其实并不多,柏林战役德国已经被盟军围死了。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到了莫斯科压根围不死,而且苏联还有一大片纵深可以指挥。等这些援军到了,德军立马被打趴下了。

总的来说,莫斯科战役和柏林战役,防御一方的境遇是完全不一样的,两次战役,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苏联人这边。而且,打到莫斯科,德军是强弩之末,苏军打到柏林,正是苏军的巅峰。


军武文斋


相关的情况是不是了解太少了?德军在二战1941年的台风战役当中投入的兵力可不是180万,直接冲向莫斯科的德军数量能有80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得出军的兵力绝对不是110万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前期损失之巨大之后,还有110万上的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所以苏军完全有能力进行大反攻,这并不是简单的,德国推进到莫斯科城下战争就结束了,还有工程力断,而实际上苏联强大的实力让德军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相关情况了解的真实,完全不一样,德军是在进攻失利之后,面对苏军的优势反攻名,结局面,而到了柏林战役中,那么即便又是另一回事,那不是苏军一路攻击到玻璃面前损兵折将,实力大损,相反数据还在不断的把兵力投入当中,反而实际上兵力越来越强,而德军实际上损失惨重,退到玻璃时实际上已经是残兵败将,在这种背景之下,德军根本就没有机会守住柏林了,所以柏林才会在短时间内失守。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不能按照一个东西来比较,这并不是谁更牛的问题,这是不是太可笑了


浴火


网上最可笑的就是那些美粉,每天吹牛说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打败了德国, 美国援助什么?苏德战争爆发以后,美国一直在观望,是苏联的综合国力,科技,制造能力和战争能力才是苏联取得战争胜利的最大法宝。之前美国人用他们务实的商业算计,计算出从苏德两国的综合国力来讲,美国人认为苏联最后必胜,所以战争中期,美国是给了一定帮助,但这点帮助,对于整个苏德战争的进程来讲,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千万别把斯大林的一句客气话当真了,因为决定胜利力量的当然是苏联自己,想想苏联为此牺牲了2000万人,用顽强的抵抗,迟滞了德国进攻速度,在完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苏联成立了搬迁特别委员会,迅速制定和实施把军工企业搬出德国轰炸机航程之外和德国可能占领地区之外的计划。到当年11月,至少有1500家苏联企业整体搬迁,向苏联东部和西伯利亚转移,东部的大量的军工企业搬迁到西部,重新建立工厂,这就是上个世纪发生在人类地球上最大的工业变更部署;希特勒纠集了十几个欧洲国家的军队,已经横扫了欧洲,并占有了这些国家的人,财,物,战争资源,倾其全力,都没能打垮苏联,苏联在战争的第一年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高加索保卫战的三次决定苏联命运的战役的胜利,随后又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扭转了战争前期的不利,最后取得了最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而此时的美国还在观望呢,苏联的后期自己工业制造能力超过了德国,包括坦克,飞机,大炮的制造能力,如仅仅T34这一种型号的坦克,就生产了50,000多辆,各种作战飞机的生产数量达到12架万架以上,而且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国内一边战争,一面被轰炸,一边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的,例如仅仅为围歼德国最精锐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库尔斯克坦克会战,苏联就出动了5400辆坦克,几乎全部是T34坦克,靠着自己的力量打败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整个苏德战争,苏联消灭了德国80%以上的陆军和空军,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连你们吹嘘的古德里安这样的将军都成了苏军的俘虏,仅仅柏林战役,苏联出动了200多万军队,消灭德国军队120万,被西方吹捧的大西洋防线从挪威北部到法国南部,德国一共只有两个装甲师防守,因为它的装甲部队都被苏联消灭在苏德战场上了,德国已经没有能力防守他的大西洋防线,不然美国人能那么轻易的在诺曼底登陆?看看希特勒其下场如何?正如俄罗斯人所说,希特勒是被苏联人逼迫自杀,但不是被美国人吓死的,当然更不是xxxx头条上的美粉说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