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交易中有盈利後,跟蹤止損有什麼相對好的方法?

當我們發現問題以後,我的解題思路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這個問題有沒有“解”?

如果有解,那麼當然要想方設法求解,如果無解,那麼幹脆就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移動止損,到底能不能實現這樣的效果:既能夠在趨勢結束之前把我們安穩地留在市場,儘可能地享受盈利增長,又能夠在趨勢反轉之前把我們帶離市場,儘可能地保留浮動盈利?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是,僅僅是一定程度,這個程度是很粗糙的。

如果要追求更細緻,就會不知不覺地走向極端。

極端情況是什麼呢?——我一平倉,趨勢就結束了;我不平倉,趨勢就還能延續。

換句話說,我平倉的勝率,是百分百的。

這裡要指出,不光開倉有勝率,平倉也有勝率。

開倉的勝率是,我開倉以後行情就有利於我的概率;平倉的勝率是,我平倉以後行情就不利於我的概率。說到底,這二者是同一回事,那就是對行情的精準把握。

這種傾向走向極端就是:追求買在最低,賣在最高。

趨勢跟蹤的基本觀點是:市場不可預測——我們不追求精準把握。

所以,這個題目,對我來說,是無解的。


第二,無解的問題,是不是致命的?

如果無法克服這個問題會導致交易徹底的失敗,那麼,這個問題是致命的。

假如趨勢跟蹤之所以能成功,都仰賴於這個問題的解決,那麼, 我就不做趨勢交易者了。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我們不需要賣在最高點,無數的趨勢跟蹤系統,都不能實現這個效果,但並不妨礙他們日復一日地賺錢。


第三,非致命的問題,有沒有折中處理的方案?

答案是有。

徹底根治,是不行了,那麼權宜地處理一下,總是可以的。

比如我的鼻炎,根治不了,就噴點藥水吧——人總是要活下去的嘛。


兩個基本思路。

1、在離場之前,可以回吐一些浮盈,對此要予以接納。

就好比秋天的時候農民會焚燒秸稈,拿走糧食(浮盈)以後,把不能帶走的部分(秸稈)還給大地,為的是明年更好的收成。同理,趨勢交易也不能把錢掙光了,給逆向交易者一些甜頭,否則,他們都消失了,我們也存在不下去了。

技術上無法解決的問題,要用心理上的強大,來包容掉,消化掉。


2、在離場之後,還可以再回去(假如趨勢延續的話)。市場無論在何時都是開放的,沒有人阻攔我們進出,能夠限制我們自由的,只有我們自身。某人在5元買入某股票,10元賣掉了,股票漲到15,他覺得再次入場非常痛苦,繼而股票漲到20,此時痛苦加倍了。

該痛苦是一種複雜交織的情緒,大致包括:因為提前賣掉而懊悔;因為錯失5元利潤而惋惜;因為無法克服心理束縛而痛恨自己;雖然痛恨,卻不捨得懲戒自己,由此產生一種姑息心理;類似的情形反覆發生,由姑息轉變成對自身的厭惡;進而發展成對打破死循環的渴望,伴隨著不知道該怎麼打破死循環的迷茫;當根據別人的指導進行改進時,與原生自我發生激烈對抗,導致精神分裂……在改與不改之間,左右不得安寧。

由此可見,糾結於解決這個問題,可能付出的代價會是巨大的,不光是金錢的,還有精神的。所以,不要糾結這個問題。


解決的辦法是,把離場之後重新入場,看做跟之前的交易沒有關聯的另一筆交易。

這兩筆是相互獨立的,後者並非前者的延續,而是並列的。

在普通人的思維裡,從5到10 ,到15,到20,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在我們的思維裡,5到10 ,15到20,是兩組獨立的數據,兩次獨立的機會。

從概率的角度說,這兩筆交易在開倉之初,都是既可能贏,也可能輸的,我們秉持同樣的開放心態,準備好了要接受幸福或者不幸。所以,能進入第一筆,就能進入第二筆,並不存在什麼滯礙。


無法開倉的人感覺到一種無形的阻力,讓自己的手不聽使喚了。

人和人之間很難互相理解!我一直想搞清楚,這種無形的阻力是什麼,思考如下:


第一個,根本的來說,這個人並不具備趨勢思維。

他的思維框架,已經定死了,固定了,改不了了——沒錯,他是區間思維,或者說,是震盪思維、極限思維、往返思維、抄底摸頂思維。

這導致了他缺乏對行情的想象力。從5到10,已經匪夷所思了,“漲的差不多了,該跌了”“都跌了這麼多了,該漲了”,這是他們自然而然就能脫口而出的話語。

話語,一定反映了思維,這是掩蓋不了的。

從這個角度看,他認為,10元已經是很貴了,到頂了,所以,繼續上漲的概率很小,開倉做多的風險很大,所以,他會不自覺地抵抗這種風險。


第二個,他是主觀性很強的人,有自我中心傾向。

是誰得到“見頂”這個結論的呢?是我。我是誰呢?——告訴你吧,我啊,是個了不起的人。

這種人是根據自己的看法來進行交易的,而趨勢交易者中,相當一部分是系統交易者,即,根據規則來進行交易。

由此,當主觀交易碰撞到交易系統時,第一反應一定是排斥。

因為規則是對自我的限制——同時也是保護和輔助,但是主觀交易者看不到後面這一層面,或者說即便看到了,也不願意承認。

限制,是自我中心主義最厭惡的東西。

所以,誰願意在被迫的情況下,做出違心的決策呢?——這對於任何人,都是很難的。


第三個,他是自尊心很強的人。

交易是一種博弈遊戲,很顯然,聰明的人會更容易獲勝,在聰明和獲勝之間,有一種映射關係。

所以,如果有一種行為讓我顯得不聰明,我肯定不幹。

什麼是聰明呢?做對了,就是聰明,做錯了,就是不聰明。

那麼什麼是做對呢?單子賺錢了,就是對,單子虧錢了,就是錯。

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他會非常重視勝率,因為成功的次數越多,對的越多,就越聰明。

我前面說,勝率分兩種,開倉也,平倉也有。

自尊心越強的人,對勝率的追求往往就越重,對敗率的厭惡,自然也越重。

如果5元買入,10元平掉,那麼這一單的開倉是成功的;這說明我很聰明。

如果10元平掉,市場漲到15,那麼這一單的平倉是失敗,這說明我很不聰明。

在10到15之間,有大量的買入者,我此時買入,成本比他們都高,所以,他們都比我聰明。

我不能做一個愚蠢的接盤俠!我不能眼睜睜吃這個虧!

對於凡是能證明我不聰明的信息,我第一是否認的,其次是排斥的,最後是過濾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種人會把漲到20甚至更高的品種,從自選頁面刪掉,眼不見,心不煩。

如果繼續發展,配合第二點談到的自我中心傾向,他將向別人宣佈,市場不合理了,進入了非理性狀態,而我比市場聰明,所以我不參與這種狀態。

更近一步,如果市場已經錯了,作為聰明的我,難道不該好心地提醒市場嗎?那簡直是責無旁貸的,所以,他開始嘗試做空。

所有這些行為,已經偏離了交易的本質,而純粹為了證明自我的偉大、光明、正確。

為了證明自我的價值,為了完成人的終極追求——自我實現。

很可惜,路子錯了。

先做好交易,自然而然,就會是了不起的交易者。

而不是反過來,只有先成了了不起的交易者,才能做好交易。

把自我拋開,會更容易。


第四,所謂折中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寫到這裡,發現自己離題萬里了,題主問的是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我卻說了一大通無關的……看出是週末閒的沒事幹了。

這個題目本質在問,設置移動跟蹤止損的技巧。

這個技巧很多交易前輩都提出來了。那就是把波動率納入到交易體系中來。

波動率是價格波動的性格。高波動率是狂躁型的,低波動率是安靜型的。

對於不同性格人,要區別對待。

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期,其性格也不同。

同理,即便同一個品種,有時候很安靜,有時候很狂躁。

所以,要根據當下的情況,區別對待。如果他很狂躁,你就要多給他一些空間,讓他撒歡,發洩;如果他很安靜,那麼,就不用給那麼多空間了。

如果一個品種的表現,是符合其當前的波動率的,則看做正常。

如果不符合,則看做不正常。

正常,意味著你別管他;不正常,意味著你要高度警惕了。

如何算正常?我個人認為,在3個ATR以內的區間內波動,都算正常。

這是一種主觀設置,對你來說可能毫無意義,但是對我來說,足夠用了。

交易的世界裡,到處是這種東西,比如說,市淨率到1是低估,還是1.5就算低估?有絕對的標準碼?其實沒有,你覺得合適了,就買。價值投資賺不賺錢,買的低估是必要的,但是不完全靠這個,不是嗎?靠的是整個投資體系的協同作用。

由此,推薦一種老掉牙的技術指標,叫做“吊燈止損”,從當前週期的最高點,減去當前週期三倍的ATR,一旦觸發該價位,可以離場了。該技術工具很簡單,有N多變種,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但其內在的基本思路都是一樣的。


最後,對比一下趨勢交易和價值交易。

趨勢交易者不追求買在最低,也不追求賣在最高,但拒絕被套牢,在震盪行情中會遭遇損失。

價值交易追求在低估買入,高估賣出,可能會套牢一段,在震盪中基本持平。

你會發現,任何交易模式,都有其固有的,無法消弭的缺陷。


打個比方,某趨勢交易者,在10買入,漲到20,最後在17元平倉。

這裡有3元沒賺到,屬於先賺錢,後虧錢。

某價值交易者,在1.5倍市淨率買入,繼續跌到1.15倍,隨後牛市開啟。

這裡有一段是套牢的,屬於先虧錢,後賺錢。


趨勢交易者問,如何能平的儘可能完美?

價值交易者問,如何能買的儘可能完美?

其實都沒必要。

差不多就行了。


趨勢交易中有盈利後,跟蹤止損有什麼相對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