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劍:漯河的新價值時代

葉一劍:漯河的新價值時代

文丨葉一劍(方塘智庫創始人)

無論是從人口數量、土地面積來看,還是從經濟規模來看(2018年漯河GDP為1236.7億元,在河南省轄市中排倒數第三),漯河在河南都是一個小城市。

但是,作為雙匯品牌的誕生地和雙彙集團的總部所在地,漯河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恐怕要比河南很多地級市都要高一些——雙匯作為全球最大而且國際化程度很高的豬肉食品企業,不僅具有豐富的產品體系和產業鏈資源,而且,因為其產品和服務大多直接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以,雙匯的品牌在國內外很多國家和地區可謂是家喻戶曉。

當然,雙匯帶給漯河的不僅是知名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雙匯為代表的食品產業已經是漯河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也是漯河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甚至說是漯河市經濟命脈也不為過。對於漯河新一輪的轉型發展而言,雙匯以及背後的食品產業集群和漯河當地政府致力於構建的完善豐滿的食品產業生態,將是最關鍵的戰略支撐和抓手之一。

不過,考慮到包括雙匯在內的漯河食品產業轉型的現實壓力,以及漯河的區域和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的務實的戰略需求,雙匯、漯河食品產業集群與漯河的區域和城市轉型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和邏輯正在經歷新的轉折點,或者說正在經歷新的發展階段——充分認識、理解和回應在這一新發展階段中所表現出的一些新問題、新狀況和新趨勢,將是漯河構建其區域和城市新價值時代的最重要的出發點之一。

在我們看來,從區域和城市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漯河當然需要繼續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並進一步發揮以雙匯為代表的食品產業在推動漯河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以及城市現代營造中的關鍵引擎作用,但也迫切需要推進漯河產業的多元化,尤其對一些新興產業的發展保持足夠的敏感;無論是雙彙集團還是當地政府(雖然作為雙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的萬洲國際總部設在了香港),都需要重新思考雙匯與漯河城市綜合轉型發展之間的關係,並作出新的適應性安排,互相賦能,彼此成就,這將為雙匯和漯河的轉型發展提供更堅強的支撐,作為漯河的明星企業和擁有雙匯的區域城市,雙方能否構建或在多大程度上構建出面向新的市場競爭和城市競爭的現代“企城互動模式”,對雙匯和漯河來講,都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機會。

1、重新發現食品產業的價值

漯河作為中國食品名城,食品產業集中度高、體量大、名企多、鏈條長,是河南省萬億食品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

按照官方發佈的數據,漯河食品產業年營業收入佔河南全省1/6、全國1/60;截止到2019年9月,僅漯河本土成長起來的全國、河南省食品工業百強企業就有十多家,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還引進了世界500強企業15家;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達到4.5∶1,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近一倍。

而且,2018年漯河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長11.5%,佔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9.4%。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工業在當地工業結構中的地位。

葉一劍:漯河的新價值時代

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為了進一步提高食品產業集中度,努力打造完善豐滿的食品產業生態,擴大“中國食品名城”的城市品牌影響力,漯河市還專門制定了《關於堅持“三鏈同構”著力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的工作部署》,按照“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要求,致力於做好“六個打通”:打通食品產業與裝備製造業這兩大河南省萬億產業,著力培育食品機械產業尤其是面製品加工設備;打通食品產業與漯河的造紙等產業,發展食品包裝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醫用食品,積極引進生物醫藥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舞陽縣的鹽化工產業,培育高端、綠色食品添加劑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物流產業,發展以冷鏈物流為重點的食品物流產業;打通食品產業與動物飼料產業,著力發展寵物食品產業。

具體的做法包括:一是圍繞食品產業圖譜的精準招商,二是重點食品企業的倍增工程,三是以智能化為重點的食品企業 “三大改造”,四是圍繞食品產業細分領域建設專業園區。

在我們看來,漯河市所提出的“六個打通”背後,體現著鮮明的“食品產業+”的戰略思維,是一次對“食品產業”在漯河區域和城市轉型發展中的價值再發現——考慮到食品產業在漯河存量產業結構中的基礎地位和獨特價值,以及漯河市新一輪區域和城市轉型發展中對多元化產業結構和體系構建的迫切需要,這樣的戰略思維和選擇,不但具有戰略上的合理性,還具有市場化的合理性,也是食品產業在推動漯河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主引擎作用的具體體現,可謂是在發展食品產業和提升城市經濟之間找到了很好的結合點——以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為非食品產業的轉型和創新提供直接的市場支持和場景支撐,這種互動關係和邏輯一旦形成並被堅持下去,不但會推動食品產業在漯河新一輪轉型發展中更綜合價值的發揮,還會反過來為當地的食品產業的轉型發展提供更多的跨界創新空間和想象。

當然,考慮到食品產業自身發展所面臨的市場和競爭環境的變化,圍繞當地食品產業的產業鏈優化,當地政府也在努力做出改變。

葉一劍:漯河的新價值時代

食品產業應圍繞產業鏈優化做出改變

比如:強化食品安全、食品質量監管,加快食品標準化體系建設;完善食品共性技術研發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功能,支持重點食品企業創新平臺、重點試驗室建設;強化與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支持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漯河醫專、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漯河技師學院硬件建設和內涵提升,加快產學研融合和技能型人才培養;進一步提高行業影響力,組建食品產業基金,引導食品企業集中集聚;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核時間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藥品經營許可證審核時間由35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持續辦好“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大力實施重點企業倍增工程,全力支持雙彙總部基地的項目建設。等等。

在我們看來,就食品產業在漯河的發展而言,除了漯河市已經大力在推進的“食品產業+”戰略和上述一系列圍繞食品產業鏈完善和產業生態構建的規劃和實踐外,至少還有三個方面的內容需要有更大突破:

其一,在漯河大力推進面向食品產業的全產業鏈的創新創業,尤其是邀請、培育和鼓勵具有互聯網基因、新媒體運營、電子商務經驗、創意設計能力的創新創業團隊,進一步激活本地豐富的要素資源,進一步釋放本地的食品產業的產能,從而在實現高附加值變現的同時,優化當地的食品產業的企業結構,讓漯河的食品產業更加適應新消費時代的消費和市場結構,讓本地的食品產業更具活力。

其二,大膽引入國內外知名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其它行業的企業進入本地市場,積極推動這些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和跨界企業與本地食品企業的深度合作,其背景和原因不僅是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已經開始紛紛進軍農業和食品產業,並高起點搭建集合了線上線下、社區運營、私域流量、品牌運營等特徵的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導致食品產業的競爭形勢發生了重大改變,而且,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進一步改變和優化當地食品企業的競合生態——包括雙匯在內的很多食品企業在面對互聯網企業和其它跨界企業的競爭的時候,已經明顯表現出不適應性,面對這樣的局面,當地政府應該跳出食品產業看食品產業的發展,突破既有的企業結構來看當地食品產業的轉型,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淘汰,並可能贏得新的競爭。

其三,重新發現和思考雙匯之於漯河食品產業轉型的價值,甚至是對漯河新一輪區域和城市綜合轉型的價值,並致力於重建雙匯與漯河的“企城互動模式”。我們注意到,哪怕是在河南省內,明確提出打造千億級食品產業集群的地市,除了漯河外,還有商丘、周口、信陽等,甚至就現有的食品產業規模和基礎來看,漯河也並非一騎絕塵,只不過,很大程度上因為雙匯的存在,讓漯河的食品產業變得不一樣。作為漯河食品產業的一張最閃亮的名片,在新的發展階段,漯河需要雙匯在推動當地食品產業轉型中發揮新的綜合價值,更何況,雙匯自身的轉型發展也需要從漯河和河南獲得更多更直接的支持。

葉一劍:漯河的新價值時代

雙匯冠名的漯河第四屆職工運動會

根據當地發佈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9月,漯河市已啟動了4個市本級、22個縣區重點企業的五年倍增工程,其中,備受關注的當然是雙匯的倍增計劃——圍繞實施快餐工程、生產線改造、冷鏈物流總部基地等一系列模式創新、產品轉型項目,力爭五年內再造一個新雙匯。

2、重構雙匯與漯河的“企城互動模式”

就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一樣,每一家企業也都有自己的“故鄉”,尤其是對那些第一代創業者依然活躍在企業管理和市場第一線的企業而言,無論其市場、資本、團隊、品牌多麼的國際化,但企業的創始人、核心團隊、企業研究者和市場觀察家,甚至普通的消費者,依然會將這家企業與其誕生的那片土地或那座城市時刻聯繫在一起——那片土地或那座城市不僅是企業的誕生地和創業者曾經生活之地(甚至有的創始人一生都不願意離開),更是一家偉大的企業和一個優秀的企業家的初心萌生之地。

在那些著名的、優秀的企業與其誕生的那片土地或城市之間,長期展示給外界的都是互相賦能、相互定義、彼此成就。比如阿里巴巴和杭州、華為和深圳、華夏幸福和河北廊坊等。

如果梳理阿里巴巴和杭州互動關係和邏輯的話,我們很容易發現,杭州不僅從一開始就接納了馬雲和他的團隊,還在阿里巴巴不同的發展時期,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而馬雲和阿里巴巴不僅為杭州貢獻了多家全球領先的互聯網企業,還直接帶動了杭州的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以及整個杭州的互聯網經濟,甚至是杭州城市空間的重塑。更有意思的是,面對激烈的全球互聯網產業的激烈競爭,杭州可以說每次都扮演了阿里巴巴新業務的試驗場,杭州的消費者每次都擔當了阿里巴巴新產品的種子用戶,而阿里巴巴也通過自己強大的技術團隊和創新創意能力,讓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的提升,甚至是杭州的城市品牌全球表達,始終走在中國城市的前列。阿里巴巴與杭州的這種良性的可持續性的“企城互動模式”非常值得專題研究,也值得雙匯和漯河學習。

葉一劍:漯河的新價值時代

阿里巴巴直接帶動了整個杭州的互聯網經濟

在我們看來,無論雙匯發展到什麼規模,在哪裡新設了一些企業總部,但雙匯的“故鄉”依然是漯河和河南,這種品牌認同、價值認同甚至精神認同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以萬隆為代表的雙匯的創始團隊依然奮戰在第一線的時候,而且,在雙匯面臨現實的轉型壓力的時候,其困境的化解,市場重圍的衝出,原動力和突破口或將依然在漯河和河南。

截止到目前,無論是從投資者關係、資本運營、品牌影響等方面來看,還是從產業基因、產業基礎設施、產業鏈完整性等方面來看,雙匯在食品產業,尤其是在肉製品相關的食品產業領域,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但是,在面對年輕化的新消費群體的崛起和新消費時代下消費價值觀的改變,以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和跨界團隊的入局,雙匯顯然出現了一些不適應性,無論是營收增長還是對互聯網的擁抱,以及對新品的開發和迭代能力,都遇到了一些瓶頸。

在這種情況下,雙匯除了要更加精準的洞察和把握互聯網和新消費時代對食品產業和自己的產品開發體系以及品牌運營和更新產生的影響外,還需要重新思考漯河和河南所能提供的農業資源稟賦、食品產業基礎、政府關係積累、龐大基礎客群等在其企業轉型中的多元而獨特的價值,並結合相關的國家戰略和企業自身的產業積澱,讓更具根本性的改變發生,重塑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回到漯河,回到河南,從心出發,從新出發,應該是再造一個“新雙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漯河和河南不僅有雙匯轉型的種子用戶、政策支持、產業同盟等,漯河和河南還將是雙匯一系列創新創業的最具包容性的試驗場。

葉一劍:漯河的新價值時代

漯河和河南是雙匯一系列創新創業的最具包容性的試驗場

當然,對於漯河和河南的食品產業以及漯河的城市轉型發展而言,雙匯這麼多年積累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產業基礎設施、專業化的運營團隊、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豐富的產業鏈資源等,也是非常值得期待和依賴的資源之一。

比如,在漯河,完全可以依託雙匯新總部的建設以及厚重的食品產業積澱,規劃建設運營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食品產業小鎮(公開的資料顯示,漯河正在推動食品文化小鎮的建設,具體規劃我們還沒有看到,但就此方向我們是認可的,只是在具體的策劃、規劃、建設和運營中,還需要有更綜合和長遠的考慮)或食品產業新城,通過特色小鎮或產業新城,不僅可以推動當地的食品產業轉型升級,還可以為雙匯的轉型發展提供綜合的支持,對漯河的中心城區建設而言,還可以實現一個優質的產城融合的增量的人居空間供給,這將是漯河新一輪城市空間優化和城市經濟轉型中,最值得期待的選擇和實踐之一,也是漯河建設“中國食品名城”過程中,重要的戰略平臺依託。

按照漯河市的規劃,要把漯河建成名副其實的豫中南地區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態水城、中國食品名城、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是所謂“四城共建”。

在我們看來,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中國食品名城”的建設,按照當地官方的說法就是,“充分發揮當地食品產業已有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這些優勢,逐步使漯河成為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食品名城”。

而這一戰略的實施和推進,雖然不能說沒有雙匯的深度參與一定會事倍功半,但如果能夠與雙匯的戰略轉型進行充分的戰略互動,甚至是打通來做,將會呈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漯河新一輪區域和城市轉型發展中,在新時代背景下漯河的新價值時代的構建中,重新發現食品產業的價值和重構雙匯與漯河的“企城互動模式”,將是非常關鍵的兩個命題(當然,這並非是說其它命題不重要了,比如,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縣域經濟、生態治理、社會治理、開放平臺建設、基礎設施完善等,不但重要,而且依然具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間)。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設計:孫月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