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裡也有一個“方仲永”

方仲永,我們對此不陌生,他是北宋大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文章裡的主人公。該文被收錄進初中語文課本。

方仲永真是神童。5歲之前沒有摸過書本之類的東西。有一天突然要求寫詩,父親趕快借給他筆墨,他一揮而就。從此,他“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但父親以此把他作為混吃混喝、謀取錢財的工具,最後“泯然眾人矣”,變成普通人。

《荊軻刺秦王》裡也有一個“方仲永”


在高中課本中,一篇文章叫《荊軻刺秦王》。講的是戰國末年,秦國欲兼併天下,燕國岌岌可危,國王太子丹為了阻止秦國的侵犯,就派自己的好友荊軻作為刺客來刺殺秦王。其中文中有一段文字,講到荊軻的助手秦武陽的情況,老師講課時往往一筆帶過。如果我們注意並思考了這些文字,就知道這是另一個版本的“方仲永”啊!

文中這樣介紹秦武陽:“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十二歲的秦武陽,能殺人,以致於後來路人路過他時,不敢跟他正面相望,因為他眼神裡面透露出那種勇猛剛毅之氣,讓人膽寒,也正因為此,被太子丹選為荊軻的助手,此時他的年齡應該有20多歲了。他與荊軻一起到了秦國朝堂,見了秦王,卻開始兩腿顫抖,膽戰心驚,沒一點兒剛猛之氣,讓秦王看出了端倪:初步判斷他們這一幫人,做賊心虛,來者不善。這為荊軻的刺殺失敗埋下了伏筆。荊軻刺殺秦王時,他在一旁瑟瑟發抖,幫不上任何忙。最後荊軻和他一起被殺。

《荊軻刺秦王》裡也有一個“方仲永”


十二歲秦武陽很勇猛,並不代表二十多歲的他還那樣。人的資質、天賦會受到後天因素而改變的,估計當年太子丹是受限於眼前的緊急情況,也來不及考察秦武陽現在的情況,就把過去的他當成今天的他,看走了眼,吃了大虧。

今天回憶這兩個人物,再次讓我們明白:孩子後天教育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天賦,無論有多麼的高,如果後天不努力,照樣會喪失殆盡。家長要引導孩子,釋放他的天賦;沒有天賦的,也要善於發掘、觀察,去發現孩子的長處,進而相機引導。總之,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個家庭把孩子培養好了,其實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