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聊保障——醫保卡里的錢也能取出來


二姐聊保障——醫保卡里的錢也能取出來

醫保卡幾乎人人都有,生病買藥就能報銷。

但是你知道嗎?個人賬戶裡的錢花不完,能取出來的。

1

怎麼把錢取出來呢?我們先來弄明白醫保有幾個賬戶,每個賬戶怎麼用。

醫保,有2個賬戶。

一個是統籌賬戶,一個是個人賬戶。

方便大家看,我做了張表:

二姐聊保障——醫保卡里的錢也能取出來

1、個人賬戶

我們可以理解成,是自己存的錢。

這裡錢的主要來自三方面:

一是自己交的醫保錢;

二是單位繳納醫保費的一定比例;

三個是人賬戶資金,生的利息。

這筆錢,在醫保卡里就能看到。

可以拿來在定點藥店買藥,付門診費和住院費等。

2、統籌賬戶

是單位給我們交的醫保錢,統一交給國家支配,平時醫院給我們報銷的錢就從這裡來。

能報銷住院費,治療費,手術費,藥品費等。

舉個例子:

老王醫保卡個人賬戶裡,還有1000塊錢。

因為腸胃不舒服,去看門診花了400元。

去的定點醫院,報銷比例55%,最高報銷300元。

那可以報銷的是220塊錢,老王自己需要支付180元。

所以可以從老王個人賬戶里扣180塊,統籌賬戶里扣220塊。

能夠看到,不管是醫保個人賬戶,還是統籌賬戶,都能幫我們省錢。

2

不過醫保卡里的錢,是專款專用的。

很多地方不能直接取出來,只能在醫院或藥店刷卡用。

但醫保也非常個性化,不同地方的醫保政策不太一樣。

很多朋友不知道,有些地方待遇好,

個人賬戶裡的錢能取出來。

1、北京

如果你在北京交的社保,會有一張社保卡和一張醫保存摺。

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北京社保卡里沒錢,而是給你一張北京銀行的醫保存摺。

個人賬戶的錢,是每月或幾個月一起,打到這張醫保存摺裡。

醫保存摺的好處是,和普通銀行存摺一樣,裡面的錢能隨時取出來。

如果給我們選擇權,相信很多朋友會和二師姐有同樣的想法。

那就是選北京這種,個人賬戶裡的錢能隨取隨用的。

方便實用很多,關鍵是自己能隨意支配這筆錢,想想就不錯。

那麼北京醫保存摺中,每月能有多少錢呢?

北京醫保個人賬戶裡的錢,也是個人+單位繳費的一定比例。

而且不同年齡段,每月劃入比例還不一樣:

二姐聊保障——醫保卡里的錢也能取出來

自己交的比例都一樣,按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交。

不同年齡段,從公司繳費中劃入的不一樣:

如果小於35歲,是劃入0.8%。

35到45歲,劃入1%。

45歲及以上,劃入2%。

如果退休了,不滿70週歲,按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3%劃入;

70週歲以上,是劃入4.8%到個人帳戶。

總的來看:

年齡越大,繳費基數越高,劃入到卡里的錢就越多。

舉個例子:

30歲的老王交了北京社保,今年醫保繳費的基數是5080元。

每月會有5080x(2%+0.8%)=142.24元,劃入醫保存摺。

每月一百多,夠吃頓火鍋了,一年下來還是不少的。

北京的個人醫保賬戶很特別,其他地方還沒聽到這個政策。

有這個福利的朋友好好珍惜,也順手查查你的賬戶裡多少錢。

另外存摺取錢,還要跑去銀行,會很多麻煩。

省心的方法是,存摺關聯銀行卡

這樣就能隨發隨用,方便多了。

2、天津

每月個人賬戶裡的錢,有70%會由社保經辦機構,劃入到社保卡金融賬戶。

也就是說:

只要到銀行激活自己的社保卡金融賬戶,這70%的錢就可以取出來。

ps:

相當於個人賬戶裡的錢,70%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另外,天津還有一種情況,可以和北京一樣,把個人賬戶裡的錢一次性都取出來。

如果患重病住院,年度裡醫療費用超過5萬元。

就能申請把錢取出來,用來負擔醫療費用。

雖然不幸患上重病,個人賬戶裡的這點錢也只是杯水車薪。

但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看病,天津的這個做法還是很暖心的。

3、蕪湖

只要個人賬戶裡的餘額達到3000 元,社保局就會把超過的部分,打到你的銀行卡里。

一般是每年 6 月和 12 月,結算一次。

很省心,錢到卡里就能取出來了。

這三個地方都不錯,醫保個人賬戶裡的錢能全部取出來或是取出部分。

3

不能提現的朋友也別傷心,社保卡也有很多其他的實用功能。

我專門整理過一篇:

比如很多地方,個人賬戶裡的餘額能用來

買商業保險或是老人的長期護理險。

另外賬戶共享,自己賬戶裡有多餘的錢,家人一起用,也能省錢。

還可以用來體檢,接種疫苗等。

如深圳:

醫保卡累計餘額達到 4488 元,可以支付健康體檢或是支付自己和孩子預防接種疫苗的費用。

醫保卡的功能越來越多,好好用才能讓它的價值更大化。

嘮到這裡,二師姐還是要敲個小黑板:

自己的醫保卡,不要隨便借給家人和朋友買藥,有人因此埋了雷。

你還知道哪些城市的醫保卡,能提現或是有其他好用的功能,留言給我。

關注二師姐,為你科普保障生活,推薦最合適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