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约50年前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为何现在有人说反而不能了呢?

劉盛榤


“人类大约50年前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为何现在有人说反而不能了呢?”,个人认为,并不是人类没有了登月能力,而是目前来看并没有登月的必要。

阿波罗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五月,历时11年,共将12位宇航员送上月球,无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探险活动。同样,阿波罗登月工程消耗了美国大笔的资金,整个阿波罗计划共耗资约25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近千亿美元。为什么美国甘愿消耗如此巨大的国力来推动阿波罗计划呢?其实和冷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重新洗牌,美国和苏联成为地球上的两个超级霸主,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争霸拉开了局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苏联在太空探索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同样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自然心有不甘,于是他们将目光瞄准了月亮。

登月成功标志着美国太空霸主地位的确立,这无疑是巨大的政治利益,然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一家独大的霸主,没有了竞争,也就缺少了动力。在不考虑政治影响力的情况下,登月计划怎么看都是一桩赔钱的买卖,虽然阿波罗计划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并未直接产生收益,如果此时美国突然提出进行登月计划,估计纳税人是不会买单的,缺少了政治利益与现实收益,登月活动就变成了纯科研项目,而且是几乎看不到回报的科研项目,美国人会“犯傻”吗?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探险活动,登月之旅无疑是充满凶险的,甚至在阿波罗11号起飞前,美国总统就准备好了登月任务失败的演讲稿,将人类送往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月球,怎么看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探索热消退后,美国连月球车都没有再发射过,更何况载人登月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载人登月其实并不划算,一个月球探测器可以实现事情,并不需要宇航员去“亲力亲为”,从科研角度来看,载人登月中的登月舱、返回舱、宇宙飞船等等装备设施对于运载火箭来说都是“无效载荷”,因此当登月变成了科研项目,就必须着重考虑其中的成本与风险的问题。

所以综合来说,并不是人类不具备登月的能力,而是缺少登月的“动力”。目前来看,唯一具有登月实力的美国,是没有必要再次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登月冒险的,如果单纯从科研角度来看,发生月球巡视器或者月球卫星是比载人登月更划算的事情。

感谢浏览,我是漫步的小豆子,谢谢。


漫步的小豆子


回过很多次类似的问题,以前都是长篇大论的,懒得复制了,简单说就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常年花费重金养着近地轨道140吨级的超重型运载火箭。

日常发射卫星、空间站、太空探索采用近地轨道20吨,同步转移轨道8吨左右的运载火箭就足够了。典型载荷中空间站舱段20吨、最重的近地轨道卫星18吨、最重的同步轨道卫星8吨,现在全世界所有航天强国的现役的和下一代的主力火箭都是这个运载能力,改进的部分也只是进一步的降低成本。

无论是当年的阿波罗、马上要首飞的猎户座,还是我国计划中的新飞船,深空飞船+登月器一套下来就是45~50吨。所以载人登月的硬指标就是推力3000吨以上、近地轨道140吨,折合地月转移轨道运力至少45吨,这种火箭只能用作载人登月专用火箭,干别的都不好使。

历史上出现过的只有土星五号符合这个标准(n1和能源号的近轨只有95/105吨),土五共生产13枚,箭体总耗资80亿多美元(登月计划耗资260亿),光火箭每枚就6亿多,当年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造价4.5亿美元,尼米兹级7亿,即将首飞的SLS火箭在拥有现成的发动机的情况下已投入400亿美元,福特级造价105亿。

又贵又没用,养在那边,挨骂。。。所以除非下了狠心,没有国家愿意去搞这玩意。


老祖宗还没起床


就目前来看,所有国家都没有现成的、成熟的可用于载人登月重型火箭。如果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现代人类登月要更简单,当然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没那么急迫的需求。

今时不同往日,美国的土星五号也退役了,也没有登月的迫切需求,新一代的SLS运载火箭系统也还在研发中,这是美国新一代的运载系统,计划在2020~2030年之间进行近月空间的飞行任务,建设月球空间站,组装深空运输系统;并计划在2030年以后离开地月系统,前往火星轨道,甚至在任登陆火星。

从NASA的这项计划和SLS的研发进度来看,暂时是等不了月的,最快也需要等几年,估计在2025年之后了,虽然没有有足够的技术制造大型火箭,但是这样庞大的工程本身就需要时间的累积,需要大量的飞行试验。虽然仍保存着土星五号的图纸参数等资料,然而土星五号的运输效率比现代的运载火箭低不少,近地轨道投运能力仅仅是火箭自重的3.88%,而且发射成本高昂。要较大规模地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必须有更高效率相对更廉价的火箭发射设备,SLS就是这样的运载系统,有多个型号,适应不同的任务。

所以仅从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来看,没有国家可以登月,俄罗斯的重型火箭或者登月计划也将登月定在了几年后,我国的长征九号也在研发过程中,这仨国家都还没搞定,其它的国家就更不用提了。在美苏争霸时代,登月或者建造空间站相当于是竞赛,各自展示实力展示肌肉争取伙伴,所以那时候有点不计成本地进行航天活动,早期的飞行器相当不稳定,美苏在地面试验的过程中都有人员丧生或者受伤,美国7次登月,阿波罗13号失败了,阿波罗11号差点失败,高昂的发射成本使美国仅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就停止了这一计划,而且并没有做到多少事情,在月球放置的那些设备,完全可以用无人登陆器带上去。而就现在来看,再次登月要不搞一票大的,也是在没啥意思,所以美国瞄着在月球轨道建设空间站,测试深空飞行,为十几二十年后的火星载人登陆做准备,还是有点野心的。

总的来说,现代人类技术上可以登月,但是没有现成成熟的设备,也没有登月的迫切需求,稳扎稳打慢慢磨砺航天技术,登月还不是迟早的事。


来看世界呀


“人登月返地”根据证据不成立!。当年美国采用西德(今德国)哈苏120类型胶底片相机,无安特制防护罩衣普通相机,绝不可能拍出照片。现在已知在月球与地球距38.4万公里,表面真空,300多摄氏度温差及强烈宇宙辐射,胶底片将受高温及强烈宇宙辐射而曝光失效。结论,所看登月照片,不是在月球表面上拍摄的;胶质充气轮“月球车”的能源驱动都成问题,没有小型可控核电池,只能梦去月球;今中国月球背面嫦娥4号传讯送号至鹊桥L2中继卫星再传到地面基站,历时77秒,光速来回地球与月球也要约2.56秒,当年1969年“人登月”直播,见看人动作流畅的画面。你话在月球上拍摄你信吗?;1972年美国驻荷兰大使送给荷兰总理“月岩石”,后来证实是地球“木化石”。总之,不可能及疑点众多。望大家擦亮眼睛理性分析,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日出8458


美国人说他们登月成功了,现在不需要再次登月,可是众所周知,月球被美国人宣传的满地都是核反应必需原料。。。美国真登月会放弃这些矿藏?作为一个军事国家,这几乎不可能。现在中国有能力弄出不载人回返月面的登陆舱了,月球的基本矿藏和地形讲逐步被完善。。。美国人又干了啥?宣传地外类地球的星球,宣传说可以住人,大致环境和地球接近,接着又说大气成分不行,人类可能无法生存。。。。。我就说,糊弄人,也要有点科学依据,这不是拍电视电影,无所谓合不合理,这是科学研究,数据采集,放出来给大众,必须是验证过完善的,而不是打了补丁,再打一次补丁。。绿色植物的生存环境是很苛刻的,如果真如美国放出来那颗星球的太空图一样,这星球肯定已经能住人了,要不然绿色植被那么大一片是不可能生存的。


紫云天Z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探月工程,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序幕,短短20年就向月球发射了20多颗探测器。1968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1号飞船,并于1969年成功实现首次载人登月,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登月的第一人。那为何时隔整整50年,还没有哪个国家再次进行载人登月呢?



首先是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正是美苏争霸时期,两个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力量,太空探索方面也不例外,前苏联在月球探测器方面取得领先,美国就在载人登月上取得突破,目的都是冷战时可以获得科技的制高点,争取国际话语权。当前,冷战早已结束,各个国家对太空军备竞赛的热情已经不在,也没有太大必要冒险再搞载人登月。


第二,载人登月花费巨大。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美国当时的载人登月计划共包括前后三个部分,一是“水星计划”,目的是训练宇航员在太空的活动和适应问题。二是“双子座”计划,目的是统筹航天器变轨对接等问题。三是“阿波罗”计划,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这三个计划,在上世纪60年代,花费了大约260亿美元,如果折算成现在的水平,那么就不知道要翻上几番甚至几十番了,很多国家的财力也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巨量花费。

第三,载人登月的谨慎程度进一步增强。以前美国载人登月,实际在技术上并不成熟,有很大的冒险性,无非是要在太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对登月安全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保障还不是太充分。现在如果载人登月,那么将会在经济因素、科学价值、技术带动、国力影响以及技术成熟性等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和评价,这是一个漫长和渐进的过程,需要做相当多的准备。

我国从2007年以后,先后发射了1到4号嫦娥探月卫星,先后对卫星轨道、卫星姿态、探测器压力、测控通信、生命支持系统、软着陆等方面不断进行着技术调试、突破和更新,目前正在进行突破的是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而且在大直径大温差低温共底贮箱设计和制造技术、百吨级推力贮箱箱底传力结构设计和制造、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电静压推力矢量控制3项技术强为国际首创,预计2028年前后就要进行载人飞行和登月活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月球也有引力,若没引力其沙土早已不存在;地球有引力,要去探月装备需要导弹发射而突破地球引力方可去月球,人是去得了而回不来,是因月球没有发射器…


用户40769126159


跟我一毛钱关。


火烧云6789


在50年前,登月是美国和前苏联“太空争霸”的必然结局,现代人更追求经济性,并不是没有能力登陆月球,而是没有必要。在未来,月球资源开采、登陆火星的计划实施都有可能促成下一次载人登月。

1969年7月20日,乘坐着阿波罗11号,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他们的好基友,另一位宇航员柯林斯落在月球轨道,两人踏上了荒凉的月球表面,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随后几年里,美国又先后五次成功登月,分别是阿波罗12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和阿波罗17号。

6次载人登月完成后就没有然后了,在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再也没有任何一位地球人踏足过月球。登月是一种劳民伤财的事儿,美国怎么说干就干,说不干就不干了呢?这主要与登月前的国际形势有关。

美国实现载人登月前的形势——太空竞赛

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冷战愈演愈烈,美国人和苏联人在太空竞赛上打的不可开交。1955年,美国计划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苏联怼上了,苏联也表示我们的科技比你强,也要发射人造卫星。最初,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的优势得到了体现,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从此月亮不再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到了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飞向太空的人类,苏联人直接甩开美国人几条街。这还不算完,更催悲的是,1957年美国发射卫星时搞了一次全美电视直播,发射后没几秒就炸了,尴尬到了极致。

意识到落后就要被动挨打的美国人在这个节骨眼上也只能奋发图强了,尽管美国人的登月进展也不顺利,比如阿波罗1号的三名宇航员被烧死在了飞船中。但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工程能力肯定不是盖的,苏联人虽然在强占了领先优势,可就像一场足球赛一样,上半场1:0领先根本不算什么,美国人终于在1968年完成了反超,在那一年的圣诞节,阿波罗8号带着三名宇航员第一次飞离了地球,他们用了三天飞到了月球轨道,并绕月飞行了10圈。阿波罗9号对登月舱进行了太空测试,阿波罗10号进行了登月彩排,从阿波罗11号开始连续6次成功登月。

至此,美国人在竞赛中证明了他们的优势,就像一场足球赛大比分领先一样,看到苏联人不再挣扎,美国人也就放弃了进攻。再加上美国在越南战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内经济也陷入了困境,登月计划就停止了。

现在不登月的原因

1976年,苏联发射了“月球24号”,此后整个世界对月球的探测都转入了低潮期。蜜月期过去了,月亮被打入冷宫,地球人像抛弃旧欢一般,把重点几乎都投向了火星,以及土星和木星的卫星。整整37年,全世界都没有任何探测器着陆月球表面,直到2013年12月14日中国“嫦娥3号”以及玉兔号月球车的到来,才打破了这一沉寂。

现在的世界已经早就不是两极争霸的冷战时代了。当年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也已光荣退休,截至目前“土星”5号仍是人类用过最大的运载火箭,总推力超过3400吨。现在的美国人如果想把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还得借助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的帮助。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不再拥有冷战时期的预算经费了,当年为了实现登月,美国付出了相当于现值2000亿美元的投入,这对国内经济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与冷战时期大手大脚地、不计回报地,劳民伤财地投入经费搞太空竞赛不同,现代人似乎更加看重经济意义。


人类一定会再次实现登月

月球上有一类非常重要的资源——氦3,它在月球上储备丰富,而地球上几乎没有。氦3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核聚变清洁能源,不仅释放能量高,而且不会产生辐射,不会为环境带来危害。一旦人类商用可控核聚变实现,那么氦3将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如果把月球上氦3利用并为地球提供能量,以现在人类的能量消耗水平来看,可以至少提供1万年。

除了经济意义外,我们也有必要登陆月球。火星是目前人类太空工作的重心之一,世界各国发射了大量火星卫星和着陆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数据采集,掌握了大量火星的地质、天文数据,已经开始考虑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了。可是,火星那么远,在登陆火星之前,拿登月来练练手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已经40多年没有送宇航员登陆其它星球了。火星离地球太远,技术难度太大,费用太高,登陆月球可以作为跳板。

近年来,航天项目的“私营化”和“民营化”已逐步成为新潮流。多年来,只有国家机构才有资金、有技术、有意愿劳神费力干这些事情,可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难度门槛的下降,未来登陆月球很可能代表一个全新的市场。虽然现在还很难想象未来月球上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可是已经有许多公司开始谋划这个全新的市场了。例如,SpaceX和特斯拉公司的老板马斯克放出豪言,要在2023年用自家的火箭将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送上月球轨道进行绕月旅行。

基于以上原因,我个人认为人类重返月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至少从动机上来说,从技术上来说,答案都是肯定的。如果说还有什么阻力的话,我想就是钱的问题了。


疯狂知识点


不是登不了 是没必要人上去 目前所有的月球计划都不能带来任何收入 花几亿 丢几亿 当年美国载人登月花费500亿美元 天文数字 但是这500亿除了带来名望 和 喝彩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 丢机器上月球 几乎都是不考虑回收的 但是人上去 那就必须要能回来 所以花的就更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