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昨晚,美股本月第四次熔斷,歷史第五次!


被迫鑑證歷史的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wc)?


作為第五代股民,90後雖然炒股時間不長,卻經歷了和巴菲特一樣的歷史性時刻。


本來以為是黑色星期一,沒想到是黑色一星期,然後……又一星期。


這次巨大波動,讓很多90後開始重新審視理財的意義和方式,躺著掙錢,可能嗎?


1

一頓操作猛如虎,到頭虧了兩萬五


指望躺著掙錢的90後,本年度大概有十幾天是在早上9:30分被躺著嚇清醒的。上證一個月跌了300多點,90後心態先崩為敬。


數據顯示,90後投資者偏向於進行短中線交易,其中有近四成人喜歡短線操作、快進快出,而僅有近25%的人選擇長線交易。一旦出現風險,立馬恐慌性拋出。


雖然大家經歷的熔斷次數差不多,但是相比老股民,大部分90後並沒有經歷過2015年千股跌停、血本無歸的股災,經歷過2018年貿易戰危機的也不多。


很多90後都是在2019年年初牛市要來了,摩拳擦掌進入股市的。騰訊證券數據顯示,2018年12月後兩個月不到,散戶開戶數量增加了156.97萬戶,90後是開戶主力軍,95後也開始“躁動”起來。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短暫的炒股經驗,讓90後面對連續一個月的暴跌,心裡慌得一匹,不僅2019年掙的錢賠了進去,看瞅著本金也在飛速萎縮。


92年的Laura上週五看盤的時候,手機鬼使神差摔到了地上,曲面屏的右側摔裂了。原本看日K就挺費勁,現在更費勁了。

所以看著一根綠綠的長線,她安慰自己一定是手機的問題。她堅信“只要不看持倉盈虧我就沒虧”,就如那換一下要近1600塊的屏幕,“只要我堅持湊合用,它就沒碎。”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然而昨晚,老媽半夜給她打電話:“能清的都清了吧,老老實實上班才能吃得下睡得著。”皇帝的新衣徹底被戳破。


這一夜,朋友圈連刷屏熔斷的動力都沒了,心如死灰。繼車牌、口罩之後,ICU也快得搖號進了,不知道天台是不是特別冷。


自從開始炒股,94年的王一就默默買了兩瓶硝酸甘油放床頭和辦公桌上,本以為是個心理安慰,沒想到真要派上用場。

去年入市的時候,豬肉價格正值高點,豬肉概念炙手可熱,他買了三隻豬股,結果三天後全部跌停,那是第一次吃股市的苦。

隨後灰頭土臉清倉換了某大藍籌,結果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更跌。眼看著豬股翻了倍,而大藍籌卻被套了30%,為了防止本金全部虧掉,他也選擇了割肉。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到底是系統性風險,而是技術性調整,90後可能連名詞解釋都整不明白。割肉還是補倉,一秒鐘想法也能換800遍。


其實,90後作為第五代股民,和前四代股民的差距,不僅在經驗上,還體現在資金量上,這讓他們面對危機轉圜餘地更小。


2

給90後一個支點,5萬也撬動不了大盤


數據顯示,90後股市的本金量以5萬元左右居多,這意味這什麼呢?


掙大錢的好事沒他們的份兒!


打新股的時候中籤率極低,科創板漲得風風火火恍恍惚惚,90後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科創板開戶門檻50萬,90後也就差個0。看著人家玩命漲,嘴上唱著“早該知道泡沫,一觸就破”,心裡只恨自己沒早生10年;看著人家跌了,又高喊“我說啥來著”,心裡卻比誰都清楚,人家也還是掙了的。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科創板玩不了,A股又玩不轉。某白酒買不起,某保險某電器買不了幾手,為數不多的錢機動性極差,被套了只能眼巴巴耗著。


相比之下,有那麼一群老股民,股價越跌越興奮,驚呼:“當天上掉金子時,要用桶去接。”

他們判斷A股沒有系統性風險,主要是短期受國際市場波動,幾個月後肯定能漲起來,現在買到就是賺到。就算也沒有現金,然而只要本金超過50萬,就能融資加倉,年息不到7個點。


90後雖然沒有“桶”,但是架不住天天有人說“撿金子”,心裡那個刺撓。


《2019年中國90後投資報告》顯示,90後的槓桿使用較多,然而用融資融券加槓桿的佔比僅為13.58%,使用外場配資是一個常用的手段。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眼看著股價越來越低,Laura打起了馬爸爸的主意。凡有大額消費,Laura必選12期花唄免息,日常消費還款,她也選擇了分期。


在2月3日開盤大跌後,她又沒忍住點開了借唄。每跌3%以上,她就覺得到底了,借唄加倉兩三萬,結果連續陰跌,讓她稀裡糊塗借了12萬。


現在她股票裡有33萬,花唄和借唄總共欠了17萬。本以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但是這兩禮拜,經常一天跌5位數。加上近13%的年息,她覺得自己得再分期買個吸氧機。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90後由於經驗少,抄底時機全靠蒙,好不容易七拼八湊搞個小破碗接盤,還有可能在第一次熔斷的時候就搭進去了。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現在Laura除了看盤,最愛看各種大V的微博當作精神氮泵,每天安慰自己,A股是全球資金的避風港,只要自己抗住不賣,就一定不會虧。

但是美股又一次熔斷後,她再難自己我欺騙。總想把天底下的錢都掙了,結果往往是把本金也霍霍了。

害,還是好好上班吧,工作使我快樂。


3

90後,一把綠油油的嫩韭菜


一夜暴富、躺著掙錢、財富自由,從這些去年90後朋友圈的高頻詞彙就能看出來:90後對財富的渴望,比以往任何一代更強烈。


90後只想搞錢,原因多種多樣。


王一出身在工人家庭,爸媽覺得頓頓能吃肉就是好生活,但是作為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90後,

看到的世界越大,野心也越大。

他想穿大牌、環球旅行、住大房,這一方面讓他玩命努力學習和工作;另一方面也讓他的消費越來越大,不得不重新思考來錢的方式。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陸仟是個90後北漂,一直覺得租房挺好,北京待膩了,再換個城市,像風一樣自由。但是這次疫情開始讓她重新思考房子的意義。


口紅、包包、衣服在疫情面前是最無用的東西,房子和冰箱更讓人有幸福感。但是即便買個40平的小公寓,至少也差40萬首付。如何在起早貪黑的工作之外,再找一個來錢的路子,這是個問題。


這巨大的經濟需求下,一群出身平凡的90後開始尋找破局之路,直到他們看到一句話:


下海是70後的機遇,買房是80後的機遇,炒股則是90後的機遇,抓住了就能命運翻盤。


韭菜警告!90後理財太難了


的確,股票看起來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即便經濟再不好,每天都有漲停的股票,要是每個板塊都能抓住輪流買,一萬塊錢,一年就能翻幾十倍。若是虧了,也不要緊,反正就一萬。


90後管這叫梭哈,梭一把掙了,走向人生巔峰,賠了大不了繼續老老實實上班,進可攻退可守。然而,這種心態導致90後成為了股市的候鳥。


某券商工作人員稱,市場行情一轉暖,90後就成為開戶主力軍,然而“開戶主力軍”不等同於“A股主力軍”,和60/70/80後無論牛熊長期駐紮A股不同,90後進入股市堪稱“候鳥”式行為,來了還會飛走。


長期炒股的人都知道,掙了錢的人都是能拿得住股票,耐得住漲跌的人。候鳥一詞聽著挺高級,但是翻譯成我們常聽的詞就是——

韭菜


別再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了,這次震盪最大的收益或許就是認清自己不行!


人不可能掙到自己能力圈以外的錢,90後還是年輕。


參考文獻:《騰訊證券:2019年中國90後投資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