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不獨漢武帝

文 | 煙雨客


“傷心不獨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這是白居易詩中的感嘆。是啊,自古及今,天下多少傷心人呢,恐怕早已如恆河沙數,不可勝計了。

煙雨夜讀 | 傷心不獨漢武帝


白居易的這首詩本意是寫漢武帝最寵愛的女人李夫人的。李夫人本來就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女子,活著享盡萬千寵愛,死後擁有無限哀榮。漢武帝念念不忘,最後與之合葬,歷代文人墨客,寫詩追懷哀思。

儘管生命短暫,卻如一道最強的流光,劃過天地,留下了震懾古今的璀璨。

李夫人

唐 白居易

漢武帝,初喪李夫人。

夫人病時不肯別,死後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盡念不已,甘泉殿裡令寫真。

丹青畫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殺人。

又令方士合靈藥,玉釜煎鏈金爐焚。

九華帳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許?香菸引到焚香處。

既來何苦不須臾?縹緲悠揚還滅去。

去何速兮來何遲?是耶非耶兩不知。

翠蛾彷彿平生貌,不似昭陽寢疾時。

魂之不來君心苦,魂之來兮君亦悲。

背燈隔帳不得語,安用暫來還見違。

傷心不獨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重璧臺前傷盛姬。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馬嵬坡下念貴妃。

縱令妍姿豔質化為土,此恨長在無銷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


煙雨夜讀 | 傷心不獨漢武帝


可以看出,漢武帝對李夫人的寵愛,是無出其右的,不僅獨寵後宮,而且念念不忘,一直思念。漢武帝也想過用招魂的方式,讓李夫人能夠再次與之相見,可是魂之不來君心苦,魂之來兮君亦悲……

讓一代雄主也有了再也不能釋懷的悲苦,讓人窺見這位女子的不同尋常。有歌這樣唱:“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位傾國傾城的女人,就是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


煙雨夜讀 | 傷心不獨漢武帝


哥哥李延年在漢武帝面前,高歌一曲,順帶著將妹妹推薦給了皇帝。自此之後,能歌善舞的李夫人接替衛子夫,獨寵後宮。豔壓群芳的李夫人,在為漢武帝生了一子後,便一病不起,劉徹來探視,她卻以背示人,就是不肯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真容,皇帝軟硬兼施,依舊不能改變佳人的心思。

“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今見我毀壞,顏色非故,必畏惡吐棄我,意尚肯復追思閔錄其兄弟哉!”不僅美貌如斯,而且睿智如斯,這就是李夫人。

詩中說道,傷心不獨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見穆王三日哭,重璧臺前傷盛姬。又不見泰陵一掬淚,馬嵬坡下念貴妃……

煙雨夜讀 | 傷心不獨漢武帝


周穆王貴為周天子,依然留不住盛姬,依然為之哀哭不勝。盛姬何許人也?盛姬本姓姬,盛伯(郕國)的女兒,史稱盛姬。穆天子封盛伯作姬姓的族長,位在諸姬姓小國之上,因此稱為“盛門”。周穆王為盛姬建造高臺,取名叫做“重璧臺”。盛姬遇風寒得疾,周穆王命人飛騎送漿,不久病逝。依皇后之禮葬於轂丘之廟。

周穆王是個多情且重情的人,曾攜盛姬遊歷天下,在沂山上巧遇鳳凰,後盛姬染病身故,葬於沂山東南。盛姬是在巡遊途中得病的,《穆天子傳》中說:“告病,天子憐之……求飲,天子命人取漿而給”。天子西至於重壁之臺,人不久就去世了。穆王在臺上懷擁盛姬,伴她度過了人生的最後時光。

煙雨夜讀 | 傷心不獨漢武帝


《穆天子傳》用大量篇幅介紹如何給盛姬辦喪事,也說明了周穆王內心的哀悼之情。

至於死後葬於泰陵的唐明皇,更是對馬嵬驛被迫自殺的楊貴妃,念念不忘,夜雨聞鈴,心中的痛苦也是綿綿無絕期……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固然她們有傾城色,但他們之間情感的深沉,也是外人不能體會的。白居易這句話表達的更多是無奈之詞吧,畢竟,別人眼中的不幸,卻也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幸運吧。


煙雨夜讀 | 傷心不獨漢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