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留下大好河山,嘉庆接手主政21年,为何让清朝由盛转衰?

余庭洋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一件事,很多年轻人可能本身并没有特别强的个人素质,但是老爹能赚钱,那日子过得还不错,有的年轻人本身并不差,但是家里负债累累,一边赚钱一边还债,要是能力超强还能逆袭,要是普通人日子就得一天不如一天了。

我觉得乾隆和嘉庆就是这样,乾隆摊上一个好爹,嘉庆摊上一个坑儿子的爹。

让我们先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康熙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可是在对内治理上,康熙朝却出现了很多的弊端,比如朝廷中有很多老赖,向国库借钱,借了也不还,这些老赖包括康熙的儿子和大臣,康熙没有和他们要钱,自己博了一个仁君的美称,但是国库空虚,雍正接手的时候,国库只有六千两银子,其余的都是借条,谁能想到幅员辽阔的大清国穷成这个样子。

所以雍正在康熙末年就开始了向老赖催讨欠款的工作,自己当上皇帝之后,更是大张旗鼓的讨债,不管你是哪个王公大臣,欠国库银子就得还,也不用顾及你的脸面,你就是把家当拿到大街上叫卖也得还钱。雍正皇帝做的最绝的是,只要你欠国库的钱,你就得还,你辞官不做也得还,你还不完就让你儿子换,跑到天涯海角也得把你追回来还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样雍正把贵族和官员得罪了,但是国库充实了。

雍正又施行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在一定程度上把军队的腐败杜绝了,摊丁入亩放松了对人头的征税,改为对土地征税,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地主的赋税增加了,地主也没有余粮了,这样雍正又把军队里的蛀虫和地方上的地主得罪了。

雍正的治国政策虽然让天下人误认为自己刻薄寡恩,却让国库充实,财政有了结余,给儿子乾隆留下了丰厚的家底。

于是乾隆皇帝可以纵情享用了,六下江南耗资巨大,乾隆皇帝又好大喜功,把老爹留下的资本可着劲的用,任用一个和珅,天下巨贪,有专家估计当时和珅被抄家的时候白银可能超过千万两,也可能上亿,大清朝经过这一君一臣这么多年的折腾,到嘉庆手里还能什么样。

嘉庆皇帝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只是一个守成之主,所以他也无力改变帝国的状况,只能任由大清朝一天不如一天了。



月轮皎皎


两点原因,一是乾隆留下的“大好河山”实际上是一个大烂摊子,二是嘉庆皇帝资质能力水平平庸。综合直接导致清朝由清朝由盛转衰。下面我简单就这两点分析分析。

一、留下的“大烂摊子”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由于其父祖两代文治武功成绩突出,到了乾隆朝时期清朝的社会经济文化达到了鼎盛,就是我们常说的“康雍乾盛世”,乾隆中前期勤政爱民,国库爆满,其执政期间由于钱太多,曾五次免天下钱粮,三次免八省漕粮,但乾隆的寿命实在是太长,到了后期骄傲自满,大兴土木,不仅大兴土木,还重用奸臣,国内矛盾层出不穷,阶级矛盾计划。然而乾隆皇帝实在是太幸运了,就是国内各种矛盾一触即发之际,他老人家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国库亏空,社会矛盾频发的天下。这该讲是“大好河山”还是“大烂摊子”呢?

二、皇帝的平庸执政

嘉庆皇帝虽然像清朝历代皇帝一样勤于政务,但勤奋不等于有成绩,有成绩必须会思考,而嘉庆皇帝是典型的平庸天子,如果他有像他祖父雍正的能力水平,就算乾隆留下一个大烂摊子,但至少社会总体局面还算稳定,很大可能能力挽狂澜,改变乾隆晚年的社会局面,嘉庆皇帝执政期间虽然看似诏求直言,祛邪扶正,企图扭转趋于恶化的社会局面,但无奈其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在位的二十五年中没有一点亮点,不仅贪污问题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民间起义频繁,甚至两次攻入皇宫,可见森严的皇宫重地也已经糜烂。史学家一般认为嘉庆皇帝的资质是不及道光和咸丰的,去掉后面三个傀儡皇帝,嘉庆排名倒数第一。


其实嘉庆皇帝确实有点命苦,执政期间没有一天过的快活的,他虽然能力不足,但他至少恪守忠孝五常,勤政简朴,要讲由盛转衰,应该是乾隆晚年,这个锅让嘉庆一个人背有点冤。


曹老师xixi


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论述一下乾隆统治末期的背景,了解乾隆留给嘉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清朝。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发展,达到了清朝发展以来的一个顶峰时期,史称“康乾盛世”。现在介绍一下乾隆统治末期留下的一些弊病:①康熙五十一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的重大变革,刺激了清代人口的快速增长,进入乾隆时期增长尤快。乾隆六年的口数为1.4多亿,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增至3亿多,人口的暴涨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威胁到社会秩序的稳定。②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掏空了国库。乾隆皇帝的花费大,影响了社会风气,整个社会呈现出一股奢靡之风;宠信和珅,导致和珅专权贪赃枉法,严重破坏了吏治。这是乾隆皇帝统治末期的一些弊病。

那么为什么在嘉庆接手之后清朝由盛转衰?笔者经过阅读相关的史料,总结出几个原因。

一、首先关注一个发生在嘉庆元年(1796年)的大事件——白莲教起义。这场由湖北、陕西、四川三地发起的起义,历时九年,起义军歼灭了大量的清军。这次起义的影响巨大,清朝前后投入超过2亿两白银,相当国库五年财政收入,使国库挥霍一空,这将大大伤害到了清王朝的元气,从此清王朝逐渐走向了衰落。

二、贪污腐败问题愈演愈烈。虽然惩治和珅贪污,但贪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因为他没有反腐败的决心,没有制定一套防腐败的方针。因此这个腐败问题一直存在于嘉庆统治的时期。

三、皇帝的个人能力。笔者认为皇帝的能力也是一个引起清朝由盛转衰重要因素,嘉庆不能说是一个锐意创新的皇帝,最多只能算他是一个守成的皇帝,没有他父亲、爷爷、曾祖父那种雄才大略,国家的运转走向衰落是在所难免的。他也做了一些整顿官风、惩处腐败的事,但没有做到深处;在处理国政方面也是矜矜业业、勤勤恳恳,在生活方面也知道节俭。但要统治好一个庞大而且人口又多的帝国,嘉庆帝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四、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重。嘉庆帝在位时期,整理旗务与筹划八旗生计,是其主要政务活动之一。因为期间八旗生计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八旗组织的涣散,战斗力丧失,以及旗人犯罪问题的日渐普遍,从而构成对其王朝统治、社会稳定的极大威胁。尽管嘉庆帝对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终不能改变八旗制度本身的弊病。

其实,一些严重的问题在乾隆皇帝统治末期就开始暴露出来了,也可以说乾隆末期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后来者没有彻底解决这些弊病,以至于清朝一直衰落下去。笔者认为上面四个方面是导致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欢迎留言讨论,请多多指教~~




小江论史


康熙武功赫然,留下大片疆域。雍正属于劳模,一生下狠劲整顿吏治,并进行了诸多社会改革。

所以,乾隆继承的江山,是非常完备的。

乾隆的统治分为两个时期,前中期,其对江山社稷这套国家机器,还是抱着敬畏之心,所以可以说颇有明君之风,工作不可谓不兢兢业业。

但到了乾隆中后期,随着他对国家机器越来越熟练,他已经蜕变为一个狠辣的专制君主,其作派,不再有当初的英明睿智,相反表现出了奢靡浪费,文武松弛的迹象。

所以,嘉庆帝接手江山时,帝国已经由盛转衰了……




凶猛青史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国力达到了顶峰。但乾隆是一个十分具有争议的人物。中国的发展自乾隆后呈现出直线下滑的趋势,其根本的原因是闭关锁国。

实际上乾隆还是比较开明的,能接受西方文化。当时西方的工业化程度高 ,技术水平高,其中钟表技术精湛,乾隆对钟表有很大的兴趣,收藏了很多西方的大型钟表,从中可看出对西方态度。

但正是在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 乾隆帝清楚的认识的到自己国家与西方的差距,也知道自己国家的制度的不足,但是乾隆帝没有选择变革,而是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把自己的国家保护起来,不与西方国家交流。

于是中国渐渐的落后于西方,思想保守,技术落后,因此自乾隆后中国逐渐衰弱。



十七哉


乾隆后期就已经衰落了


半山农夫


乾隆晚年国库已经空虚,已经把雍正留下的底子败的差不多了,留给嘉庆的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摊子,即使查抄了和珅这样的巨贪也于事无补,


淡蓝的海


很像现在的中国足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