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秦檜投降了金國,為什麼金國兩次擁立偽楚和偽齊的皇帝都沒有選擇秦檜呢?

一德格天1


秦檜的“投降”很複雜,他並不打算真的為金人所用,而是希望通過給予金人一些秘密承諾,換取金放他南歸,然後在南宋那裡獲得崇高的政治地位,這樣做的前提,一是承諾“一旦南下受重用必定給予回報”,二是要在公開場合保持“大宋忠臣”的政治形象,這樣他南下就可以被渲染為“脫險南歸”的忠義之舉,才有被南宋信任重用,進而平步青雲的機會。

同樣,金人既然下決心放秦檜南下,其用意就不再是在金和南宋之間扶植一個傀儡王國,並以此作為金和宋之間的緩衝區,而是借這個被放走的“大宋忠臣”影響、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用武力無法徹底征服的南宋,這就同樣需要維持秦檜“大宋忠臣”的政治形象,否則即便放回去也毫無用處。

既然如此,秦檜當然就不可能變成第二個張邦昌或劉豫——這等於在臉上寫滿“我是漢奸”的宋體大字(宋體就是秦檜的得意之作),還能得到南宋的重用麼?

秦檜遺墨《深心帖》

不僅如此,最初金扶植偽楚、偽齊,是因為自己在滅遼後不旋踵又滅北宋,對尚未消化龐大遼境就進而消化複雜百倍的北宋兩河、淮北、關中土地缺乏準備和信心,因此希望通過扶植傀儡政權作為過渡和緩衝,這和遼初耶律德光直接消化後晉失敗的歷史教訓不無關係。但經過一段時間,尤其宋金間幾次大戰後,以完顏宗弼(兀朮)為代表的女真貴族感到,間接治理非但無助於控制北宋舊地,反倒對與南宋的戰或和都構成掣肘,因此才廢黜偽齊劉豫,直接控制已佔領的北宋故地。也就是說,在劉豫被廢黜後,金實際上已下決心放棄在中原扶植傀儡政權的緩衝戰略,改為直接治理中原的戰略,秦檜正是在這種戰略轉變期被啟用的一枚棋子,他當然就沒機會當傀儡皇帝了。

金在未做好直接統治中原心理準備前提下,本意是讓偽齊成為金宋間的緩衝國

順便說,作為北宋末年大名鼎鼎的進士、名流,朝廷政治新秀,秦檜在靖康之役前、甚至被逮捕北上之初,是以“抗戰派官員”的正面形象出現的,且名氣不小,因此他“脫險”之初一路受到沿途親宋“忠義人”保護,後來被他迫害到坍臺的趙鼎聽說秦檜“脫險”喜出望外,並親自向高宗極力舉薦——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秦檜先當了什麼“偽秦”之類的兒皇帝,他的結局會如何?即便不被沿途親宋勢力幹掉,他的下場也不會好過主動送還帝位的張邦昌。


陶短房


有人說秦檜投降了金國,為什麼金國兩次擁立偽楚和偽齊的皇帝都沒有選擇秦檜呢?

提到宋朝就會想到那段屈辱的歷史,宋朝被金國攻破之後皇帝被俘虜,而且很多皇親國戚都遭受到了很多苦難,他們從富貴之鄉一下子淪為了階下囚,而這樣的屈辱不僅僅針對於宋朝的皇族,百姓也因為政權的變化而遭受了很多困難。當時的宋朝從上到下都哭喊連連,而金軍在抓走了大量的朝臣和皇親國戚之後也搶奪了很多財物,可以說當時宋朝有多慘金國就有多高興。





但是後來金國人兩次擁立偽楚和偽齊的皇帝,可是沒有選擇秦檜。當時金國和秦檜之間是有勾結的,秦檜也為金國人做了很多事,可是通過這個問題似乎可以看出金國人對於秦檜不是那麼信任,或者是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其實這些還要從金國的崛起說起,金國之所以可以有時間有能力組建軍隊,和宋朝過於樂觀的政治方針有著直接關係,宋朝在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時,金軍已經開始野心勃勃。當時金人開始要攻打遼國,而遼國已經步入沒落,所以在金人和宋朝聯手去對付遼國的時候簡直輕而易舉,與此同時宋朝也直接看出了和金國軍隊的差距,只不過當時的宋朝沒有想到金人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



其實從軍隊人數上來說宋朝絕對比金軍多的,可是在作戰實力上來看宋朝確實節節敗退,而宋朝對於自己的本事自然是十分清楚的,所以在金人攻打宋朝時沒有任何還擊之力。金人將北宋滅掉之後,因為趙構死裡逃生,所以有機會讓趙構在杭州建立了政權。不得不說趙構也是個荒唐的君主,他聽信秦檜,而秦檜也和金人有勾結,秦檜佔了兩家好處,自己中飽私囊,卻將國家推向了滅亡。而金人為了慢慢佔領宋朝土地,開始通過擁立偽楚和偽齊政權的方式達到目的,但是始終沒有推選秦檜建立政權。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和秦檜的立場有著很大關係,秦檜雖然和金人有聯繫,可是他主要還是站在宋朝這一方,因為有趙構護著自己,趙構還對秦檜百依百順,他在宋朝是可以撈到好處的,自然沒有意願完全聽從金人的擺佈。而對於金人來說,他們雖然通過秦檜得到了很多有利消息,可是卻也瞭解秦檜的為人,因此不會選擇秦檜去建立政權,金人和秦檜之間大部分只是利益所驅。


紫禁公子






張邦昌在徽宗宣和年間就已經是“中書侍郎”


欽宗即位,拜張邦昌“少宰”,也就是次相。張邦昌一直奮戰在議和第一線


靖康元年正月十四日應斡離不的要求,張邦昌跟隨康王趙構出使金營,捎去宋金和議誓書:

“……依契丹舊例,禮從伯侄……太原、中山、河間府一帶所轄縣鎮,分畫疆土……合交金銀匹帛並雜物折納,決無粗惡衍期……”~《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十.朝廷誓書


靖康元年二月初一,宋軍姚平仲劫金營失敗,斡離不怒氣衝衝指著趙構的鼻子大罵,張邦昌嚇得“恐懼流涕”,辯解道“非出朝廷意”。~《宋史》張邦昌傳.《會編》卷

因為在金營應對得體,張邦昌被升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出任大宋首相兼“河北路割地使”





秦檜政和五年(1115年)中了進士,獲得了一個“補密州教授”的芝麻小官,混了十來年後,秦檜在靖康元年初仍然只是“太學正”,類似於某大學政教處主任這樣一個職位

欽宗即位初期主戰派得勢,說動欽宗在靖康元年正月初三下了一份“親征詔”,秦檜敏銳地抓住這個機會,第二天就上書“言邊機三事”,獲得了以李綱為代表的主戰派好感,升秦檜為“職方員外郎”,從此秦檜棄教從政

二月初一姚平仲劫營失敗,主戰派徹底失勢。初二,欽宗遣李(木兌)、沈晦、路允迪、秦檜、程瑀奉地圖交割三鎮。初三,“罷李綱以謝金人”

五位“大宋割地使”各有分工,其中“秦檜割河間”。七品職方員外郎名號不夠響亮,秦檜出使時便臨時借用了禮部副長官的名義為“借禮部侍郎”

秦檜的割地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回來後李回、吳開的推薦下,秦檜出任同樣為七品的“殿中侍御史”,進入中樞。主和派當政期間,秦檜混得風生水起,遷七品“左司諫”,成為臺官

欽宗派人割地不久便反悔了,下詔“河北三帥固守三鎮”,引起金軍再次南侵,宋軍屢戰屢敗。十月欽宗急召种師道回京,十一月八日欽宗一邊讓朝臣們議割三鎮,秦檜表示反對,這一次剛好又暗合欽宗心意——僅靠議和是保不住大宋江山的。欽宗一邊委派趙構為割地使,一邊於下哀痛詔,起福建、浙江軍民勤王,啟用李綱。秦檜也升為了“試御史中丞”,成為替補臺長

金軍很快就包圍了汴梁。[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六日,遣何慄及親王為請命使,秦檜、李若水、司馬樸相繼納款于軍前。~《靖康要錄》卷十四]。“納款使”秦檜從金營回來後便強烈要求退休,金軍攻破汴梁時,秦檜的身份已經變成“試御史中丞致仕”




秦檜在北宋未期用不到一年時間便由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升為了替補央紀書記。跟首相張邦昌比,秦檜的弱點很明顯:資歷淺、根基薄、無威望,何況秦檜在汴梁城破時已經退休了




劉豫的問題很簡單

劉豫是哲宗朝進士,建炎二年任濟南知府。金軍攻濟南時,劉豫的兒子劉麟出戰,與張柬配合打退了金軍。完顏昌誘之以利,招降了劉豫

建炎三年三月,完顏宗弼請旨,金太宗下詔封劉豫為“知東平府,充京東、西、淮南等路安撫使,節制大名、開德府、濮、濱、博、棣、德、昌等州”,劉麟為“知濟南府”。換句話說,金軍把打下來的北宋疆域都交給了劉豫管轄

建炎四年七月,經劉豫主動要求,在完顏昌等人建議下,金太宗冊封劉豫為大齊皇帝,九月劉豫登基



劉豫登基時,秦檜在完顏昌帳下已經憑軍功由“任用”升為“參謀軍事、隨軍轉運使”,成為完顏昌麾下第一紅人。和劉豫比,秦檜的資歷很淺,何況:

劉豫有完顏宗弼和完顏昌兩派支持,秦檜只在完顏昌帳下發光發熱

劉豫有軍隊,秦檜沒有

劉豫有地盤,秦檜沒有

劉豫有兒子,秦檜沒有



跟張邦昌和劉豫比,秦檜除了有一顆效忠大金的心之外,軟、硬實力都略遜一籌,他就只好在餘成則的崗位上施展他的曠世才華了





為國釣魚


南宋。

。。金國攻破北宋首都,徽慶二帝和朝臣共浮金國五國城。並在中原擁立偽楚和偽齊政權並立帝。

。。為舍秦檜沒份。因秦檜在五國城受金邦二王子的重託,叫他南下臨安告訴趙構不要扺抗。實行和議。和議前提可讓趙構繼續稱帝,作為金國的傭國稱臣,劃地分治。

。。秦檜怕南下趙構疑為奸細故到韋氏處騙了一封家信。(韋氏即徽宗的皇后,趙構的母親)。秦檜南下擔著這樣一任務憑韋氏家書,見到趙構。趙構見母親有信,也就不加懷疑。然後秦檜以金邦的兵強馬壯遊說勸趙構和議。

。。這樣就形成了以趙構,秦檜為首的主和派,以宗澤,岳飛,韓世宗為主戰派,接著宗澤古世,岳飛正好抗金節節勝利的有利階段。宋金就撮成紹興和義。和議的前提條件。金邦要求處署岳飛,南宋的要求送還韋氏太后。其次要求劃地分治,南宋稱臣,在金主生日朝賀等最後達成書面協議。

。。和議結束,趙構和秦檢商議如何處署岳飛。結果將莫須有的罪名強加給岳飛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趙構和秦檜將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和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抗州)據《宋史》載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粥為紹興議和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十萬岳家軍攻之黃河以北。

。。上面問答題目,所說秦檜金國為啥不給他個偽國帝號的原因,秦檜南下的任務是金國的奸細,遊說和相勸趙構罷戰和議。宋髙宗是昏君,能戰不戰還夥同漢奸秦檜自毀長城。


老龔166916589


要想知道為什麼沒有選擇秦檜當皇帝,而是選擇了張邦昌和劉豫,我們就要多少了解一下他們的背景

1.偽楚皇帝張邦昌

張邦昌的資歷比秦檜深很多。張邦昌在徽宗朝就已經是宰相了,而秦檜直到欽宗朝才是御史中丞。因此金國人想立傀儡皇帝,肯定會找一個資歷夠深,能壓的住場子的人,秦檜在當時初出茅廬不久,算是後輩。

與張邦昌相比,秦檜算是強硬派。這一點可能會有人覺得不可思議,大漢奸秦檜會是強硬派?還真是。秦檜在欽宗時期,是主張對金強硬和反對割地的,而張邦昌是不折不扣的主和派,主張跟金國議和。




再者,金國人決定冊立張邦昌時,秦檜是堅決反對的,他對金人說皇帝必須要由趙宋皇室的人來當,北宋的滅亡就是亡在了張邦昌這種奸臣手裡,絕不能讓他當皇帝。所以,金國人會讓這樣的秦檜當皇帝嗎?

2.偽齊劉豫

偽齊皇帝劉豫在金軍南下之時殺死濟南守將關勝投降,隨後被金國重用,在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冊封濟南知府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他的統治區域包括黃河故道以南的中原地區以及陝西。



劉豫是有當皇帝的野心的,他稱帝之後完善了齊國的政治和軍事制度,也遷都到了北宋故都汴京。對百姓橫徵暴斂以增強自己的實力,甚至還多次南征剛剛建立的南宋政權。看著逐漸做大的偽齊政權,金國深感養虎遺患。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偽齊出動三十萬大軍南下,金國趁機出兵突襲,俘虜了劉豫,隨後宣佈廢除偽齊政權,此時偽齊已經立國八年多了。

金國建立偽政權的目的是為了代替它統治漢族聚居地區,鎮壓北方民族的抗金活動,也是為了緩解和漢族人民的衝突,後來金國統治集團認為偽政權已經完成了現有任務,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漢族已經不再那麼針對金國了,廢除了偽齊政權,把北方土地納入進自己的直接統治


以史為鑑知榮辱


咱們換個思維,秦檜投降了金國沒錯,可回到南宋後他完全可以不理會金國那邊的。不管啥都當沒發生過。你想a,南宋給他的地位很高,錢也不少拿(兩宋期間官員的工資很高,要不那時的女孩都把官員當夢中情人?高富帥)。金國那群山溝裡出來的貨能給那麼高嗎?再說啦,一個降臣回到金國又能當多大官?在南宋一人之下,千萬之上不好嗎?可秦檜為什麼不改初心,一心為金國辦事呢?你或許會說:那是怕金國人把他投降的事捅出去。可敵人的話有幾個人信呢?

如果金統一了中國,史書會怎麼寫秦檜呢?金國的勢力範圍也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分,能認可清朝為什麼不能認可金國呢?咱們看過不少歌頌打入敵人內部臥底的電視,那些戰鬥在敵人心臟裡的英雄。他們稱得上是富貴不能移。

我覺得真沒必要總拿一個歷史人物說事,必竟他死了上千年了,沒有任何意義。讓大家熱愛國家,那就要讓大家能感到國家的溫暖,感受到國是家的保障,大家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必竟先有家後有國。國再大它的基本單元是家。大清王朝老百姓始終對它沒好感,八國聯軍打來時有那麼多帶路黨,能說他們都是秦檜嗎?


王磊161670116


自苦奸臣賣國者在別人眼裡都只是一條狗,用得著賞塊骨頭,用不著時說不定要殺了吃肉。

即使是對手,人們也尊重剛正大義的人。不要粉飾壞人,那樣世人會更看不起你。


醉裡挑燈看劍A01


北宋的時候,誰知道它秦檜是哪棵蔥?也就是被金人放回,巴結上趙構才被宋人所知,害死岳飛後才被歷史記住。

一句話就是:它那時還不夠格。


真誠地看著你


給你舉個例子日本人是我國死敵,委員長蔣跟岡村寧次有私交,戰場上是你死我活,惡之慾其死,恨不得喝他的血,可日本一投降立即想辦法留下他,剩下的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從這件事就得出結論。秦檜是宋人也是金人,具體幫哪邊看情況定…


誤入蘭途


資格不夠,當時只不過是一箇中級官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