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汉 之 光

武 汉 之 光

二0二0年三月十八日,是一个值得记入史册的日子。

湖北和武汉新增确诊病例为0,新增疑似病例为0,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为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向好的形势发展,特别是湖北和武汉,双双为0,市民大声叫好!

武 汉 之 光

“谢谢你,为湖北趟过险!”“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一场场简单庄重的欢送仪式,送别即将离鄂的医疗队员。恩重如山,血浓于水,湖北和武汉人民永远感谢全国的援鄂医疗队!

今年的春节,过的不是节,而是“劫”。一月十八日,因年前采访工作繁忙,天天加班加点熬夜写稿,导致双眼充血,视力模糊,下楼梯时不慎双脚踏空摔伤。受了重伤的我,行走不便,只能卧床休息。不想,接踵而来的是,武汉因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虐袭,而被迫紧急封城!

一月二十三日,武汉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所有的公共场所关闭,所有的公共交通停运,市民们都被隔离在家,大街上空无一人、空无一车,此刻,武汉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辛亏之前亲戚朋友送来许多腌鱼腊肉等年货,也好在儿子寒假在家,照顾我的生活,让我衣食无忧了一阵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月二十四日除夕夜,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武汉,一个个白衣天使飞抵武汉,这让我们这些被困在围城里的武汉人,心里有了一些安全感和踏实感。

躺在床上,翻个身半个身子疼得厉害。为了转移伤痛的注意力,我靠在床头看书,偶尔也浏览一下微信朋友圈里的疫情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武汉疫情已到井喷的地步,我心急如焚。“不能去一线战疫,就做个居家志愿者吧。”心里对自己说。

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手机就想了起来,“喂,柯记者吗?你跑卫生口的,能不能帮忙把我姐姐尽快安排汉口住院?她在医院门诊打了几天针,感觉病情加重了。谢谢!”

这是市直机关的一个处长朋友的电话。按理,他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怎么还想到要找我这个小记者帮忙?

没时间多想,救人要紧!我忙联系他姐姐看病的那家名医院的领导:“请您一定帮帮忙,朋友的姐姐病情加重了,谢谢您一定想想办法让她住进去哦!”

“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现在是一床难求!我们自己的医生感染了也没有办法住院,只能在门诊治疗。你让她再坚持坚持。等一有床位了,我就马上告诉你。希望多多理解!”院领导无可奈何地说。无奈中,我忙让朋友赶快想别的办法。

患者就医难,门诊易交叉感染,病毒的传播速度又快,排队等核酸检测的患者太多,且核酸检测还不一定能确诊,能不能同时进行肺部CT,先做筛查?

“|尽快建立隔离、初诊机制!”“要想办法尽快隔离,阻止病毒传播!”

“时间就是生命!”我与我们民建的一个委员朋友,一直通过微信探讨,交流了有关隔离、筛查的思路与方案,综合写了一个尽快建立隔离、初诊机制的建议。当天晚上十一点多,我们以民主党派人士的身份,通过有关渠道,分别将这些建议发给了省市有关领导和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

好在我们的建议起到了参考性的作用,省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开始启动集中隔离措施,先做肺部CT筛查,并火速抢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一月二十七日,李总理来到武汉,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考察指导,为这场防疫攻坚战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在疫情爆发的沸点时刻,所有的定点医院人满为患,所有的医院都在向社会求助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隔山隔水不隔情,封城封路不封爱!”

电话不停,网络不断,白天黑夜,我忙得不可开交。医院、商会、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企业家、生产厂家……牵线搭桥,协调物资和捐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世界各地的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纷纷捐献湖北和武汉。

“你对家乡和对抗疫的关心与支持,体现在每一件事情上。”尽管我给鄂州家乡捐赠的金额不大,仅仅是表达了一个赤子之心,但是,家乡市领导对我的肯定,让我激动不已。

忙归忙,但心里还是很惦念那位处长朋友的姐姐。当我问及病情是否好转时,朋友哽咽地告诉我,他姐姐没有等到病床就走了。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恨自己无能为力去挽救一个生命。至今想起来,我很内疚,心很痛。

二月初,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先后交付使用,大大缓解了重症患者的就医问题。但是,还有许多发热病人、疑似病人、亲密接触者需要分别隔离。

“文姐,快帮我想想办法,我弟弟有轻微疑似症状,父母也发低烧。我不在武汉,急死了。谢谢!”一天晚上十点,一个好姐妹向我求助。

“你别急,我马上找社区、找朋友,看看能不能帮上忙。”我一边安慰她,一般拼命翻电话和微信,迅速联系沟通……第二天,在大家的帮助下,好姐妹的弟弟被安排进了医院治疗,其父母也被安排在社区隔离。

市民被困在家,面临生活物资缺乏、购物难、购药难等问题。怎么办?我们又在微信里讨论着,分别向省市领导和防控指挥部发出建议,希望尽可能征集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场馆、酒店、招待所、学生公寓等作为隔离点,建立方舱临时医院,招募社会志愿者,征集研制特效药,实施全城消毒,解决社区居民购菜问题,照顾留守儿童等。庆幸的是,这些建议有的已被采纳。

二月六日,武汉下起了雨,寒气逼人。晚上九点五十左右,突然看见微信朋友圈里说疫情“吹哨人”——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眼科医生李文亮刚刚停止了心跳!朋友圈里已哭声一片,泪流成河。一个白衣天使的离世,怎不叫人伤心流泪?更何况,他是一个“曾经试图拯救地球的人”!

就在我伤心痛哭之际,朋友圈里突然传来好消息,说李医生没有死,还在抢救!于是,朋友圈里点满了平安灯,大家守在微信前,祈祷李医生平安!我在微信里陪李医生的同学胡医生,等着李医生起死回生的好消息。然而,一直等到凌晨两点多,朋友圈里传出消息说,李医生还是走了。顿时,朋友圈里泪飞化作雨,满屏是网民们伤心的眼泪和点燃的蜡烛。

第二天,朋友圈里有关李医生妻子的信和声明等谣言四起。受李医生同学胡医生的委托,我忙着辟谣和发表声明,阻止外界不良人士对李医生家人的打扰。这个工作一直让我忙了好几天。尽管很累,我认为给李医生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

自武汉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以来,居民生活存在困难。在我们的建议下,武汉市采取了小区生活物资团购配送的方式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我所在的社区有两个小区,即一期和二期。因为受伤未愈,作为居家志愿者,我负责社区和两个小区的宣传报道、居民的心理疏导工作。

每天坐在电脑前,我通过电话和网络采访,键盘下那些社区志愿者、下沉党员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单元组、团购组、消毒组、超市老板等人的感人故事,成了居民围城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白天采访,协调救助和捐赠,做心理疏导,晚上写稿发稿成了我宅家生活的常态。有时忙不过来,读研究生的儿子,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疫情经过早期混乱而痛苦的阶段后,在一天天向好。求助救治和捐赠的人慢慢地少了,而通过电话和网络向我求助心理疏导的人却多了起来。

“我爱人是医护人员,在医院一线,我每天为他的安全担心,晚上神经衰弱,睡不好觉,怎么办?”我告诉求助者,不用过于紧张,也没有必要太担心,要适当放松,听听音乐,在阳台上活动活动,调整心态,给在一线的爱人传递信心与力量。我帮她写了一首诗《等你回家》,配上一盏平安灯和武汉加油的字样,让他发给爱人。果然,在我的引导下,她心态好了起来,她爱人看见这首温情的诗,感动不已。

无独有偶。一位大学教授,妻子在雷神山医院住院,引发了并发症不能说话,焦虑万分,担心妻子悲观失望,放弃治疗。我忙安慰他一定要坚强,让他的坚强影响妻子,让妻子一定要挺住。在我的建议下,他拍了一个视频让护士给妻子看。果然,收获很好,不久后,他妻子康复出院了。

其实,做心理疏导心里很累很累。每天听到疫情中的人们各种遭遇、各样的倾诉与困惑,我自己精神都快崩溃了,但我还得挺住,要给这些心理求助者以信心与力量!要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温情!而我,再用强大的力量,去慢慢把这些负能量消化掉,重振精神,再给下一批求助者带去正能量!

在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奔忙在各大医院,搬运新冠肺炎患者,他们从“火焰蓝”化身为“摆渡人”。面对死亡与危险,他们外表坚强,其实内心是脆弱的,他们最需要心理安抚。

接到领导朋友的邀请,义务给1000多名消防指战员进行疏导,增强他们的抗疫信心,我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有机会给抗疫一线的人民子弟兵尽点力了。忐忑的是,怕自己紧张讲不好。犹豫再三,我决定不想怎么多,为消防指战员缓解心理压力,豁出去了。

组织材料、制作PPT,尝试线上直播……我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好在儿子在一旁当助手,一边为我鼓气,让我有了信心。

3月6日下午,题为《疫情形势下如何增强抗疫信心》的线上专题讲座,如期举行。不想,讲座获得了消防指战员们的一致好评。

其实,人的能量是可以爆发的,就像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力,面对痛苦,面对死亡,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希望守望希望。而我,只不过是武汉苍穹下一颗小小的星星。

窗外,徐东大街、长江二桥路灯通明;两江四岸,“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武汉必胜”“中国必胜”的霓虹字,在夜幕下闪烁着光芒!

国家医疗队、白衣天使、志愿者、快递小哥、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所有的战疫英雄,他们,不正是照亮武汉这个城市的一道道强有力的光吗?!

武 汉 之 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