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狂生榮孟枚

榮孟枚(1878——1946),吉林阿勒楚喀(今哈爾濱阿城區)滿洲正黃旗胡蘇哈拉氏,漢姓胡,名榮陞,字叔右,號孟枚,別署瞰棋軒、佛桑館、延春室主,晚年號竹竿老人,平生以號行。

他自幼聰穎勤讀,少負詩名。十七歲隨父就讀於奉天(今瀋陽),二十二歲考入奉天省立學堂,光緒二十七年(1901)冬,考入奉天設省立學堂,循例為諸生(秀才)。二十七歲時以邑庠生官派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留學。六年後卒業歸國,應清廷學部驗試,獲法政科舉人出身;宣統三年(1911)殿試一等,授主事職銜,旋即赴蘇州,在江蘇巡撫程德全署中任秘書。當年十月辛亥革命爆發,翌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二月,宣統帝溥儀的母后隆裕太后發佈《遜位詔書》,大清帝國宣告滅亡,而這位任職僅數月的旗人青年才俊,不旋踵間,便成了前朝遺少。

東洋留學歸來的榮孟枚,能文章,有辯才,精通憲政,是個自視甚高的紅塵熱客,自然不會甘於寂寞,安於世廛。民國初年,他曾任黑龍江都督府參事,並以中央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參與了1913年《天壇憲法》的起草;後來相繼擔任過《東三省公報》總編輯、奉天法政專門學校教授、營口商業中學校監督等職。北洋政府後期,榮氏“謀卵翼”於奉系軍閥,先後擔任過駐京奉軍總司令孫烈臣的秘書、中央國憲起草委員會委員、吉林邊防副司令長官(張作相)公署及吉林省政府秘書。

民國狂生榮孟枚


民國狂生榮孟枚


民國狂生榮孟枚


民國狂生榮孟枚


民國狂生榮孟枚


“九•一八”事變後,榮孟枚與前清宗室熙洽等勾結日本人,鼓吹復辟清室,曾任偽滿洲國吉林省參議和教育廳廳長、三江省民生廳廳長、龍江省教育廳廳長等職。後來因其性格行為乖於世情,日本關東軍和偽滿洲國上層的某些人對其已不再信重,1936年年末,他從僅當了數月的龍江省教育廳廳和長職位上“辭官歸田”,回到當時的吉林省阿城縣城內老家閒居。1946年1月,在新舊政權交替的背景下,榮孟枚被視為“偽滿餘孽”而死於非命,時年68歲。

榮氏一生,正值中國近現代大動盪、大變革時期:甲午戰爭、庚子事變、辛亥革命、清室遜位、袁世凱稱帝、革命軍北伐、兩次直奉戰爭、“九·一八”事變、“八·一五”光復等重大的歷史事件,他不僅親歷,而且還作為東北軍政要員的僚屬,帷幄弄文,草檄露布,轅門碧草,幕府紅蓮,曾贏得“東北三才子”之譽。得意時,自負文有倚馬可待之才,策有安邦定國之力,常以唐代“國士”馬周為喻,伸眉高談,旁若無人;失落時,則以名士自居,青樓訪豔,黃壚買醉,放蕩形骸,詩酒佯狂,縱情聲色,寫下了許多紅香翠軟的文字。由於他政治上志銳意躁,不堪繁巨,處事中恃才傲物,不檢細行,又慣好插科打諢,詼諧笑鬧,上司視其為“狂士”,同僚則謔稱其為“榮瘋子”。

他一生廣交遊,博聞見,長於法律,尤工詩詞,其文章辭藻瑰麗,往往下筆千言,貫要鉤元,哲理清澈,自謂能以才識“名動公卿”。他還擅書畫,不常作,所繪題材皆文人墨戲,寫意山水結構、用筆近於元代黃公望、倪雲林的路子;書法宗顏魯公,師張猛龍碑,用筆內圓外方,中鋒剛勁,流暢奇崛,時人得而珍之。平生著有佛桑館詩文集、詞集、詩話、駢文集、筆記、輓聯集及時政論文集等。其著作生前印行過數種,但迭經戰亂,飄零變故,大半迷失,今僅見有《瞰棋軒時事論》、《群芳譜》、《佛桑館輓聯存稿》、《延春室詩話》、《佛桑館丙寅年所得詩稿》(稿本)及所編輯的《冷社詩集》四卷、《古博弈法三種》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