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黑市和轰炸,二战德国国民的生活常态

自打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后,德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但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德国的战争动员来的比较晚。确切的来说,直到1943年之后,德国才真正的开动了战争机器,这主要原因是纳粹认为的国内如果乱了,那一定会给前线带来额外的负担。尤其是小胡子觉得当年一战就是这么输的。

粮票、黑市和轰炸,二战德国国民的生活常态

因此对于大多数德国平民而言,二战前期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虽然德国一开战就受到英国的封锁,因此在石油、稀有金属和食品方面比战前略有短缺。一些大宗材料,比如木头、金属等也多用于战争目的。但自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德国从苏联买到了大量石油,谷物,锰,橡胶等物资。另外,德国在二战前期打的顺风顺水。从波兰到法国,一路以战养战的夺取了战败国不少物资,因此德国国民在开战后活的挺滋润。

但等到1941年6月入侵苏联之后,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开始糟糕起来。一方面是苏联物资的断档,二方面是苏联虽然前期被按在地上揍,但一边撤退一边实行焦土政策,让德国人一根毛都拿不到。虽然早在1939年8月,德国就已经开始实行凭票购买的配给制,但1941年开始,供应不足的情况才逐渐显现。

粮票、黑市和轰炸,二战德国国民的生活常态

上边这张就是德国当年的粮票,战争开打之后,一些诸如鲜奶油,巧克力,奶油蛋糕这些“奢侈品”就很难吃到了,但温饱倒是没问题。到后来肉类也开始短缺,还有咖啡、新鲜的蔬菜水果也供不上来,毕竟德国本身这些物资多靠进口。

1942年中旬,德军不管在东线还是北非的攻势都陷入泥潭,基础物资的供应也变得紧张起来。所有食物的配给量都减少了,纳粹政府对德国国民的解释是当年歉收。此时有些食品不得不用“科学”方法制造,比方用烤大麦、燕麦,菊苣和橡子磨成粉之后制成类似咖啡味的代饮。用米糊来制成馅饼,用羊的肥肉炸成代肉(应该类似油渣一类的玩意)。用栗子粉,豌豆粉,土豆粉和大麦来制面包等等。而且去下馆子也需要食品券。盗窃或伪造配给券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往往会被关进劳改营强制劳动,甚至会充当劳工送往前线。

粮票、黑市和轰炸,二战德国国民的生活常态


连德国国民在这会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更别说劳工营和集中营的人了,这些人每天往往只能吃到掺了锯末的面包,许多人死于恶劣的生活条件,虐待和营养不良。

粮票、黑市和轰炸,二战德国国民的生活常态

图为年仅十四岁的乌克兰劳工

到1944年,随着德国的节节败退,超过250万日耳曼人因为害怕被苏联占领而从东欧逃往德国。这批难民给当时资源极其匮乏的德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物资的极度短缺让不少德国人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开始在自己的花园种菜、在公寓的阳台上养肉兔,当时德国孩子主要任务就是饲养这群兔子。一些大型的工厂,尤其是军工厂设有食堂,因此厂里的工人倒没有饿着,但食物的选择余地很少。


食物的短缺和配给制度一度让黑市兴旺起来。黑市上倒是能买到很多生活必需品,但价格贵的离谱是真的,虽然当时纳粹政府也是明令禁止黑市交易,甚至会判死刑。但到战争后期,纳粹的执法人员自己也缺衣少食的,往往会收点贿赂就当没看见。

在战争初期,尤其是不列颠空战那会,英国的皇家空军几乎没能力攻击德国本土,对德国人生活没造成啥影响。最多是部分德国城市实施了灯火管制,这对德国的影响无非是造成夜间事故的增多和犯罪率的提高。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尤其是美国参战之后,每天都有更多的轰炸机飞抵德国下弹。尤其是莱茵兰和鲁尔这两工业区被炸的最惨,靠近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德国城市则是日复一日的白天看美军轰炸机,晚上听英军轰炸机。1943年中旬之后,德国几乎每个大城市被挨炸就成了日常。整个二战期间,德国被盟军炸死的平民在35万至42万之间,受伤者和无家可归的更不计其数。

轰炸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其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断水断电也让德国人开始崩溃。但纳粹往往甩锅给盟军,谴责盟军的无差别轰炸。

粮票、黑市和轰炸,二战德国国民的生活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