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漢武帝晚年為何發“罪己詔”?

約定9521


公元前89年,68歲高齡的漢武帝,從長安來到新疆輪臺,行程達2880多公里,所為何來?但絕對不是專為下“罪己詔”而去的,想想這數千裡的路程就不難讓人明白。事實上,就是想聽聽、想看看輪臺的屯田事宜,好為遠征西域做個準備。

當時,大農令桑弘羊與大臣田千秋等官員聯名上書,建議漢武帝加大屯田力度,擴充輪臺、渠犁等地的屯田規模,以保障西征大軍的糧草所需。

對於漢武帝此行的目的,桑弘羊等人早已瞭然於胸。所以,當漢武帝一行來到輪臺屯田之處,便針對鞏固徵討西域的勝利成果,維護西域商路暢通等方面,充分準備了功課,那就是加大屯田的力度。

然而,漢武漢原本實施的征伐擴張的執政理念,卻在此時突然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果斷駁回桑弘羊建議,並將一直實施的征戰擴張國策,調整為休養生息的內治國策。同時,下詔自責:“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史稱《輪臺罪己詔》,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帝王罪己詔。大意:由於自己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百姓的生存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心中甚感愧疚。所以,從現在起,將效仿文景之治,與民休息。

由此可見,漢武帝在出發之時,依舊堅守著自己征戰擴張的執政理念。之所以會在到達輪臺時,才提出了自己調整國策的理念,極有可能是其在長達數十日的路途中,思慮再三的結果。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促使漢帝武帝下定決心,調整治國方略的?

最重要的一條:社會動盪已起,國家危亡已顯。

一是:漢武漢在位54年,修建茂陵的時間就長達53年。所耗人力、財力等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二是:全國賦稅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被用於宮廷改建、新建,巡遊、求仙等私慾行為。

三是:由於徵用大量壯年進行征戰,造成大片土地荒蕪,官民皆貧。

四是:稅賦連年增加,百姓壓力山大。

因此種種,國內出現大量百姓流亡,盜寇四處。紛紛發生百姓武裝反抗官府的事件,而且連殺不禁。

據史料記載:僅關東一隅,一次性就曾出現過200萬流民的現象;另有記載:“寇盜並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意為:有些地方盜賊之多,已然截斷了官府的交通要道,官民盡皆難以通行。同時,時有農民起義發生,社會秩序已顯現極度動盪的狀態,國家猶如浪潮中的小船,隨時都處於危亡的關口。

為了解決匪患問題,漢武帝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秘密機構(如同明朝時的東廠),即:繡衣御史、繡衣直指、繡衣執法、直指繡衣使者等。可身穿繡衣,手持節杖和虎符,隱於民間,專門探聽和平定各地武裝叛亂以及農民起義。

可以說,漢武帝末年,社會秩序已經極度惡化。

所以,極有可能是因鑑於此,一向乾綱獨斷、固執己見的漢武帝才會進行深刻反思,最終做出自汙其身、自損其名的“罪己詔”一事來。畢竟,江山大於個人榮辱。

此後,為表自己 “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的決心,以及“由是不復出軍。而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的悔過之意。隨後,拜田千秋為丞相,並封其為富民侯,以彰顯自己與民休養生息的決心。同時,漢武漢幡然省悟,遂將宮中方士盡皆趕出宮外,不再相信長不死之事,不再聽信神仙一說。

天漢三年,再次發生匈奴入侵雁門關的邊情。但是,此時全國處於修養生息的狀態,已無兵可派。為此,漢武帝徵發牢獄中的犯人,以參戰可贖罪、立功可受爵為條件,令其抵抗匈奴大軍。不曾想,這些上陣的犯人多為敢死之士,雖然戰死人數高達六成以上,結果卻是一戰大敗匈奴,勝利而還。

事後,有人將漢武帝同始皇帝進行比較,二人皆好奢華,皆好征戰,皆好長生,但結果卻是“秦亡,而漢興”。之所以有此結果,皆因漢武帝晚年能夠醒悟之故,能夠將繼承人漢昭帝託孤可用之人。

也因此“罪己詔”,不但全面調整了漢朝的治國方略,還使危亡關頭的國家政權轉危為安,更為之後的“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


祥子談歷史


罪己詔是帝王為自我反省,檢討自己的錯誤而頒佈全天下的詔書。漢武帝是漢朝第七位帝王,雖然早年雄才偉略,建立了豐功偉績,可他晚年犯了許多錯誤,之所以要頒佈《輪臺罪己詔》是因為:

1.巫蠱之禍

公元前92年,由於臣孑朱安誣陷公孫賀之子和陽石公主詛咒皇帝,漢武帝聽信朱安之言,殺了公孫賀父孑和陽石公主等。

又劉充陷害太子劉據謀反,漢武帝下令丞相平亂,太孑慌亂中帶人與丞相軍隊激戰,劉據大敗逃離長安,在戰亂中,太孑劉據自諡,他的孑女也被漢武帝殺害,太子事件殃及一代賢后衛子夫,皇后衛孑夫不得已以死明志。

後來漢武帝知真相後,十分悔恨,為太子造了一座‘思孑宮’,來寄託對太孑的思念。

2,討伐匈奴失敗,將領投降

公元前90年,將軍李廣利受命伐匈奴,李廣利兵敗被逼投降。

正因為這樣,加上漢武帝晚期‘繁刑重斂,內侈宮中,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經濟衰敗,百姓暴動。漢武帝認識到自己錯誤,公元前89年,漢武帝頒佈《輪臺詔》,即罪己詔,詔中陳述了對自己的悔恨,對大將李廣利伐匈奴之事深感悔悟。

作為一個帝王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向天下詔告悔恨之意,實屬不易。漢武帝罪己詔的頒佈,贏得了民心,為天下君王樹立了一個榜樣。




物語情歸


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到了晚年,漢朝社會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使得他不得不發佈罪己詔以慰國民!


首先。在政治上,經過巫蠱之禍,大量的政治精英被殺,這動搖了國本,連太子劉據都因誣陷起兵謀反而自殺,使漢武帝培養了多年的接班人計劃落空。這甚至被認為是西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其次。在經濟上,由於漢武帝連年對外用兵和肆意揮霍,國庫已經空虛。不得不以錢買爵,以錢贖罪,使得吏制進一步腐敗。再加上為了維持戰爭,稅收沉重,平民不堪官府和豪強的雙重壓榨,接連爆發起義,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最後。在軍事上,這時期大將軍李廣利投降匈奴。而且連年征戰,農作人員減少,致使百姓疲勞凋敝,這都引起了漢武帝對自己常年用兵匈奴政策的反思,就像他在罪己詔中所說: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
以上事件使漢武帝痛定思痛,反思了自己過去的施政政策,決定下罪己詔,主黃老思想,無為而治,與民休息。鞏固了可能出現大亂的統治!


歷史拾辰


漢武帝晚年肆意享樂,窮兵黷武,追求仙道長生,造成巫蠱之禍。這些問題,都使得漢武帝統治出現危機。

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等不世大將,改變了漢匈攻守局勢。對匈作戰的勝利,是漢武帝的功績。但這份功績隨著時間的發展,漸漸的變成了他的失誤。

漢武帝繼位之初,因為有文景之治的關係,國庫還比較充足,足以承擔征戰所需。但20多年過去了,再充盈的國庫也架不住漢武帝四處征戰的連年揮霍。

除此之外,地方豪強欺壓百姓,剝削嚴重。這就使得當時百姓生活艱難,難免不會出現起義的苗頭。

他四處蒐羅方士,聽信方士之言,建三十丈高的銅柱仙人掌,用以收集所謂的“甘露”,以求長生不老。

如此造成了後來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先後因此而死,株連者高達數萬人。

晚年軍事上的失利和兒子妻子的去世,最終使得漢武帝下定決心反省,於是有了“罪己詔”,史稱“輪臺罪己詔”。





書史煙雲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時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人們的思想,北擊匈奴,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

公元前91年,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用巫蠱咒武帝,武帝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趁機陷害太子,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被迫自殺。清醒過來的武帝滅江充三族。

武帝統治時期,北擊匈奴長年征戰,雖取得了一些戰爭的勝利,但也給百姓和國家帶來的沉重的負擔。加之,武帝晚年崇信方術以求長生,耗費無度,民生困苦,部分地區出現了動亂情況。

公元前90年,武帝命大將李廣利出征匈奴,但李廣利能力平庸,指揮失當、兵敗降敵,數萬漢軍戰死疆場。這是武帝北擊匈奴以來巨大的軍事挫折。李廣利降匈奴一年後,也被殺祭神。

以上的種種,讓漢武帝開始反思自己的政策。漢武帝在《輪臺詔》中,深陳既往遣李廣利北伐匈奴之悔,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張將戰爭繼續升級的屯田輪臺的計劃,表示當今政事,最要緊的應當在於“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指出安定生產的重要性。


林城布衣10001


漢武帝是個性格剛強又偏執的人,一般是不肯認錯的。然而,在他晚年,準確點說,是公元前89年,他在群臣面前說了一番懺悔的話,大意是:“自從我即位以來,所作所為,狂妄而有悖於事理,使天下百姓陷於愁苦之中,現在想起來,不可追悔。從現在開始,凡事如果有傷害百姓之事,有浪費天下錢財之事,一概停止。”不久後,又發佈一條詔令,史稱“輪臺詔”,改變長期奉行擴張的國策,而採用休生養息的政策。

為什麼一向不認錯的漢武帝,到了晚年會深責反省自己的過失呢?君山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血流成河的“巫蠱之禍”,被證實多為不實之誣告

在漢武帝晚年,掀起一陣血腥的巫蠱之禍。這件事的起因,是漢武帝由於身體虛弱,總是疑神疑鬼,認為有人施巫蠱之術陷害他。這時的漢武帝,可以說是神經錯亂,只要搭上巫蠱,不論是什麼人,都難逃一死。

從公元前92年到90年的三年間,是巫蠱的恐怖時期。帝國皇后、太子、兩任宰相都死於非命,從政府高級官員到平常百姓,都陷入到深深的恐懼不安之中。這段巫蠱恐怖時期過去後,從民間發回的調查報告顯示,所謂的巫蠱案,基本上都是屬於誣告栽贓。這時,漢武帝有所省悟,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做錯了。這才有了公元89年他對群臣所說的那段話,認為自己所做所為,狂妄而有悖於事理。

第二,太子劉據之死,對漢武帝是一個刺激

在所有巫蠱案中,最大的一起便是所謂的“太子謀反案”。

太子劉據心地善良,反對父親任用酷吏、用法嚴密,因此就得罪了江充為首的酷吏集團。巫蠱案興起後,江充便以巫蠱陷害太子,在他院子裡埋下許多木偶人並有寫著大逆不道文字的帛書。太子有口難辯,激怒之下,殺掉江充。當時漢武帝在甘泉宮休養,有人報太子謀反,武帝大怒,遂指示鎮壓。在這場內亂中,太子劉據最終死於非命。

後來,許多所謂的巫蠱案被證實是莫須有,此時漢武帝體會到太子劉據是出於恐懼不安的心理,並非真的想奪權謀反。畢竟是親骨肉,漢武帝雖然鐵石心腸,卻也不是一點人情也沒有。想到太子的悲慘下場,他有所悔意,便建了一座思子宮、一座歸來望思臺,以表示思念之情。

儘管在漢武帝生前,並沒有正式為太子平反,但建思子宮,至少表明他對逼反太子一事是深深後悔的。

第三,漢武帝認識到自己不可能長生不老

漢武帝與秦始皇一樣,希望能尋仙能長生不老,但是老年的他身體虛弱,他認為是別人施巫蠱術的結果。在三年的巫蠱之禍中,他殺光了自己認為可能潛在的施巫術者。沒有巫蠱了,但他身體變強壯了嗎?根本沒有。因此,他意識到人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不是巫蠱或神仙能改變的。

迷信了一輩子的劉徹,下令罷除宮中所有的術士巫師,並感慨道:“以前我很愚昧,被這些術士所欺騙,天下哪裡有神仙啊,盡是些妖言妄語罷了。只要多注重飲食與吃藥,身體就可以少得病了。”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漢武帝思想的改變,不再把身體虛弱歸於巫蠱了。也就是說,他認識到發動巫蠱之禍的大運動,是毫無必要的,只是自己變態思想的產物。

第四,輪臺詔令的出臺

應該說,漢武帝晚年思想的改變是全方位的。我想可能與他殺了許多親人有關,皇后、兒子、女兒都被自己害死了。他有了悔過之心,把這種悔過之心推而廣之,希望能為百姓做點事,以減少自己的內疚吧。

當時,治粟都尉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等人的聯合上書,提議政府增派士兵到西域輪臺屯田。漢武帝沒有批准這項軍事計劃,而是發了一道詔令,即“輪臺詔令”。在詔令中,武帝說道:“現在大臣請求屯田輪臺,修築碉堡、開鑿山道,這將擾勞天下,這樣做並非優待百姓,這是我所於心不忍的。”又說:“當今的急務,是禁止官員對百姓的苛暴與擅自徵收額外的賦稅,力耕務本,發展農業,重修‘馬復令’,以補戰馬的缺乏,勿使武備荒弛。”

在這道詔令中,武帝劉徹改變長期奉行擴張的國策,而採用休生養息的政策,以緩和國內日益嚴重反抗政府的暴動,鼓勵發展農業,富實百姓。

遲來的懺悔,總比不來好。


君山話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漢武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上的一位偉大的帝王。

而他在晚年發了一份罪己詔,就是著名的輪臺罪己詔。

那麼為什麼漢武帝在晚年會發罪己詔呢?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表明姿態,平息民怨,第二,穩定統治

漢武帝青年時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南平百越,北拒匈奴,無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了巨大的成就。

可是漢武帝到了晚年,貪圖享樂,生活極其的奢華。如果僅僅只是貪圖享樂的話,倒也算不了什麼畢竟他是皇帝嗎!

可是漢武帝晚年的時候,也開始追求起了長生,他為了追求長生,任用方士江充,最終釀成了巫蠱之禍,逼死了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將士大臣,受株連連者不計其數,多達數萬人。

經濟上,因為漢武帝連年對外征戰,並且在生活上極其奢華,肆意揮霍,導致國庫空虛,漢武帝還出賣爵位,並允許以錢贖罪,導致國家勵志進一步腐敗,官場黑暗。

各種原因,導致漢武帝晚年的時候,廣大農民不堪壓迫,接連各種農民起義,而且農民起義的浪潮愈演愈烈。

國家動盪,漢武帝統治不穩。

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接受了大臣們的建議,下了一份罪己詔,這就是著名的輪臺罪己詔。

以上觀點僅代表本人,若有不足,還請斧正!


相思非酒歲月成空


漢武帝劉徹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圈定了漢民族聚居地的範圍,為漢文化傳承幾千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稱為"千古一帝”。可是再偉大的帝王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權利越大影響力越大的人犯錯產生的後果就越嚴重,漢武帝就是如此。

漢武帝晚年回顧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深感力不從心在不復年輕時的雄才大略。於是深深地迷上了得道成仙,長安城內外聚集了許多女巫、方士。劉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給後來的“巫蠱之禍”埋下了禍根。而“巫蠱之禍”直接導致太子劉據自殺,衛皇后也自縊,權傾一時的衛氏集團崩塌,朝廷官場出現權力真空,而武帝時期的宰相職位更是一個催命符,誰碰誰死。朝堂亂成一鍋粥,太子劉據三子一女也因此遇害,“巫蠱之禍”牽連多達數萬人。後來,劉徹在忠臣的進言之下,重新對此事展開調查,發現多為有不實,太子是被冤枉的。這令漢武帝時常感到愧疚和悲傷。

還有一個重大事件,劉徹派遣李廣利出征匈奴失敗,李廣利被逼無奈最終帶著七萬士兵投降匈奴給了漢武帝致命一擊。加上連年的征戰匈奴,國內耗資巨大,百姓的賦稅和徭役負擔過重,苦不堪言,漢武帝又任用酷吏治理,導致大漢國力銳減。特別是經歷了喪子之痛,醒悟過來的劉徹漸漸的開始自我反省,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

徵和四年,漢武帝頒佈了《輪臺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錯誤。


煮酒話青


罪己詔是古代帝王自省,承認錯誤的詔書。一般人尚且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何況是立有曠世奇功的漢武帝。他晚年沒有繼續錯下去,在國家危亡之際,勇於向天下百姓承認錯誤,改弦易張,把國家拉入正常軌道上來,堪稱千古一帝。並且,他是我國曆史上敢於承認錯誤的第一位帝王。

他晚年為何突然發佈罪己詔,難道不怕給自己招黑嗎?

漢武帝晚年時,躬身自省,回想往昔歲月,連年戰爭,百姓困苦,國家衰敗,難道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嗎?不,他想國泰民安,國富民強。他看到他的帝國千瘡百孔,風雨飄搖,百姓怨恨,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他必須為此負責,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下一道罪己詔。

漢武帝晚年對外頻頻發動戰爭,衛青霍去病死後,對外戰爭敗多勝少。而且,漢武帝晚年沒有年青時的進取心,趨於享樂,廣造宮殿園囿。文景之治時積累的財富揮霍一空。沉重的負擔使百姓破產,百姓淪為盜賊。巫蠱之禍使宮廷鬥爭加劇,無數國家棟梁冤死。一系列的事件和事實促使漢武帝反思,下詔書以追悔過往錯誤,史稱“輪臺詔”。

漢武帝想籠絡人心,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當時,盜賊四起,起義多如牛毛,他們一聽說到漢武帝的罪己詔,海內皆平。人心還在,漢武帝及時的懺悔,百姓不堪也不再計較什麼了。為了與民休息,他下詔,當務之急就是禁止暴政,停止向民眾們收取賦稅,並致力於農業,還鼓勵百姓們養馬,不讓武備鬆懈就可以了。

罪己詔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漢帝國。漢武帝不愧是千古一帝,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朤燚㱌


中國封建皇帝數百,而最有名的乃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能讓老毛看上眼的,肯定有不世之功。漢武帝劉徹作為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但是,打仗打的是國力,打的是金錢。一生窮兵黷武,難免讓軍士疲憊,讓百姓遭殃,所以,老百姓非常渴望休養生息,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天倫之樂。

雪上加霜的是,漢武帝晚年又造成了巫蠱之禍,使得後宮不穩,國嗣不繼,動搖了國脈。如果繼續執迷不悟,肯定會步秦始皇的後塵。

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往事有深深的反思,痛定思痛。徵和四年劉徹下《輪臺罪己詔》,止步於窮兵黷武的路上,讓西漢國祚延續了100多年,這也是不失其偉大的原因。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