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读什么书?

乡村新天地


三国演义之批注and读后感

原创: 宇宇啊 宇宇的汤铺 2月24日

在我过度追求国外的名著和影视方面的作品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连四大名著都还差俩,这让我觉得不能接受。

好像是那种崇洋媚外的感觉。

于是我便打算补齐三国和水浒。

看人家说,读完要一个月,突然觉得自己不一定看得完,但心底有个声音一直在说,要看完,一定!

毕竟,几年前,我也尝试看过,那时候我是看不下去的,打开就困,好多不认识的字,也觉得内容也不吸引人。

在想着,只是那时候太小了吧。现在才惊觉,我已经到了爱读三国的年纪吗,那这又是什么年纪呢。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的可读性还是很高的。尽管有些地方,和史料有出入,但,作为读者来说,那些东西如果有需要知道的话,去查证即可,否则,就那样看看,也很好。

于是一看,便是近两月。

一边看,一边在答疑,因为很多东西,早就听过,却不知缘由。

比如吕布和貂蝉,原来貂蝉只是用来除恶的工具,并不是和吕布有什么很深的感情。

先将汝许嫁吕布,后献与董卓;汝于中取便,谋间他父子反颜,令布杀卓,以绝大恶。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貂蝉曰:“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与彼。妾自有道理。”允曰:“事若泄漏,我灭门矣。”貂蝉曰:“大人勿忧。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允拜谢。

貂蝉只是为了报答养父之恩,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看不懂但逼格好高,觉得很棒的一句话。

天之怒卓,可谓甚矣!

那时候不知道董卓是个这么坏的人,还傻乎乎的决定董卓和同桌谐音很像,把同桌喊成董卓一个学期,哈哈哈,好像那时候别人也没太在意,不然可真尴尬。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遇到好的主公,却不追随,确实是一种过失,所以刘备才会一直换地方,投奔来投奔去,最后实在没有好主,才自为主了。

虽然说曹操是个很不好的人,但是对于拿命救自己的典韦,可以看出他真的很善待。

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哪怕自己的儿子侄子战死了,都不深痛,唯独舍不得典韦,可以看出典韦在曹操心里地位极高了。

至襄城,到淯水,操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亡魂。操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祭典韦毕,方祭侄曹安民及长子曹昂,并祭阵亡军士;连那匹射死的大宛马,也都致祭。

不站刘备的时候,觉得曹操其实也没那么差,只不过立场不同,行事风格不同吧。且我听说,三国志不是这般,这个是偏小说了些。

“某昔从李傕,得罪天下;今从张绣,言听计从,不忍弃之。

感觉很喜欢的作为。

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诈来诈去感觉还蛮有意思的,除了喜欢的人物被诈的时候。

看到介绍刘备的时候,不禁有点好笑。哈哈哈👇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

哈哈哈,刘备的来源,也真的是不嫌烦。也就罗贯中这么厉害,写的出来。

还有出师表,那么长。

还有那个运粮车

除了丞相是神人,我更崇拜原作者,写的真的是太好了。

还看到了这段怼人

怼的也很到位

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

吾求三尺甘霖,以救万民,然我终不免一死。

:“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

“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诸葛亮是那么那么厉害,三顾茅庐的景都这么特别。也真是这三来三回,让诸葛亮打心里的认了刘备这个主公,于是尽心尽力,致死不休。

也就出来了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

那时候看夜光神杯,看到那个小孩子说了这句话,还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三国才知道,周瑜的计谋全在诸葛亮掌握之中。

尽管周瑜也很厉害,但诸葛亮总能更甚一筹。

既生瑜,何生亮!

然后我又看到了这段话,不能错过。

“吾闻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无盐,善美者不能掩其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此天下之常理也。

本来能赢,却因为浪,所以输掉了,所以还是要稳的好。

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关羽的死让我很意外,我甚至觉得他是主角之一,不该那么快死的,后面张飞为了报仇,失去理智然后失去生命,又再一次证明了他们的桃源结义之情。

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关公死后,青龙偃月刀也被他人夺走,好在后来他儿子也夺回来了,而赤兔马的死,也让我很感动。

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

诸葛家的人,还蛮好的,各事其主,互不干预。却也不会为了什么而出卖彼此。

也都选择了信任自己的主公,并且将自己的才华施展的游刃有余。

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诸将无不感激。

看到孔明如此如此施计谋的时候,觉得好极了,看到他身体不好,后主还不懂事的时候,简直觉得很不值得。

看他们每次出行前,说得好听是耀武扬威,说得难听就是吹牛,且不计后果的吹,反正也不知道有木有命回来。

吾若不生擒诸葛亮,誓不回见天子

但吹牛逼 何管后事!

真的很感动,为了托孤之重,从来都是劳心劳力。

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曰:“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诸葛亮之情还在安排后事,甚至死了也不让发丧,还要拖着,不让司马懿他们发现,留一个全身而退的计。

躬耕于南阳的布衣,不慎被有梦的刘备打动,奋不顾身的尽职尽责,那么多生生死死,那么多来来回回,到头来,却也竟是一场空。

但扶不起的阿斗,可不是说说的。

国被灭了,也还是能乐不思蜀。

佛了。

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当我眼界狭小到以为一本书就该有那么一辈子的时候,以为三国统一只在一朝一代的时候,才发现,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要等到后辈们,后臣们斗智斗勇才行。

看前面的时候,觉得很意外,那些人的忠和勇,简直叫人佩服的不行。

真的就是必输了,也愿意去试一试,哪怕代价是生命。

好像对他们来说,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死得其所。

张飞的莽,关羽的能,刘备的稳,都让我看的很欢喜。

他们的兄弟情,可真让人羡慕。

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

。玄德与云长及从人开船,行不数里,忽见上流头放下五六十只船来。船头上一员大将,横矛而立,乃张飞也。因恐玄德有失,云长独力难支,特来接应。于是三人一同回寨,不在话下。

一般被请去,外面拦着,也就是不进去的了,但他们却会这样闯入,真的很兄弟。

后面刘备张飞因为关羽的死,都伤心的乱了分寸,不管怎么都要去报仇的决心,让人真的感动。

可怜刘备,接连失了两兄弟,几欲一起死,又放心不下社稷,才苟活了下来。

前辈们打下的基业,再稳固,也比不上后辈们的荒淫无度,不作为。

司马懿再厉害,也对孔明的计谋甘拜下风。

孔明再厉害,也对扶不起的阿斗无可奈何。

最后,附上上学时要背的《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