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物演通论》随语

读完《物演通论》这本书,很有收益。也触感了一些想法。

简言之,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提出的“递弱代偿”理论试图另辟蹊径,在自然物质演化的哲学范畴提供新的理论,探寻世界基本规律的前世今生,指点认识迷津。其理论要点表明:物演进化中,越原始、越低级的物种,存在度越高;越高级、越进化的物种,存在度则越低。为求“存”下去,满足适应,追求成全,每一物种必然不断分化裂变,重新结构,衍存补充,逐次递弱,层级代偿,演绎成万物创生进化的世界格局。这一进程中,递弱是发展趋势,代偿是内在动力,表现形式却是递强增益。指明精神现象和人类社会恰是原始物理与自然生物属性代偿衍存物态,纵向成序,将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一脉统一。阐明不同概念,着意诠释哲学关联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比较既往哲学,据书而言,多有歧义,观点相左,甚而大相径庭。亦多有新意,一家成言,振聋发聩。作为学说研究,有其明鉴之处。以致闻之众众,趋之喁喁,争相阅读,躬身聆教,成为当下社会才俊和普众寻学求知与叩思明智的热点。

这一理解悖论既往,在借鉴和批判历往哲学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和多学科知识的相互验证,层层论析,形成系统的整体理论,从另一角度给出认识世界的不同认识途径。

理论和现实的拟合有其内在因素。“递弱代偿”理论的提出并非偶然。现代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及其新科技发展,早已将自然世界弄得面目全非。其衍生出的后续产物良莠难辨,广泛且深入地影响和侵蚀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自我欲望的险恶,更加剧这一境状的恶化,隐成人类长期的生存危机。现行思维定势与理论关照亦并不能给予彻底圆满的解答,展现不出合理的长计良策。审视面临的诸多困境,企望有新的思维和理论赋予人类自觉自悟的明智,获取与世共生的和谐。相随发展,伴生忧患,由以促生了对此问题的研究。近些年,西方学者对“递弱”现象有所意识。但形成系统理论,成书面市的,王东岳先生是第一人。正因此,“递弱代偿”理论遭遇着现实的尴尬。理论自洽笃行于社会舆情的契合性,经受审慎的甄辨和被认识。普众依从生活经验的感受,有感度相对高些。学界与主流观点却并不很看重,致其成为民间学士的“旁门异说”。

笔者以为,“递弱代偿”理论以一家之言取得“存在”一席,是对人类作为的自省。或许目前来看,理论的学说价值明暗不一,理论涵盖的内容仍需进一步深究,一些观点也有待商榷。但其学说意义和前瞻性以及醒示作用是客观的。学说昌明,需要包容的前提,也需要探究始终的睿智。孰是孰非,应该有前瞻意识和敏感性,摒弃门阀思想,弱化观念的狭隘,做些可能的探讨,以形成本土的学说认识,促进当代哲学的深入研究。

人,是富有思想的。而书能够赋予思想的丰满。《物演通论》这本书,却让丰满的思想多了点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