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留守儿童问题?

用户1450961839855933


留守儿童问题历史久远啊,我自己小时候就属于留守儿童。虽然父母不是去了其他城市,但他们很忙,童年里对父母的印象并不深。我的童年不是和奶奶在一起,就是外婆带着我,再不然哪个姨妈还是姑姑家住住也是常有的事。

就我自己而言,这样的经历让我和我父母的感情会疏离,小的时候会很渴望跟他们在一起,而随着年龄慢慢增长,会有很长一段期间我会觉得其实除了他们给我一些物质条件以外,貌似我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我心里有什么事情,一般也都不会和他们去说。直到这些年他们年龄慢慢大了,我才又会开始害怕有朝一日我终究还是会失去他们。

还有就是性格上,我会很被动,会不自信,因为童年缺失的东西终归是补不回来的了。

我的侄女,现在也差不多属于留守儿童,我在她身上看到很多我当年的模样,有时感性起来,着实是心疼她的,就如心疼当年的自己。

所以我现在有了孩子以后,我几乎全身心投入在她身上。其实不是她多离不开我,倒真的是我离不开她。我会希望她每时每刻都被父母包围着,无论走多远,回头看的时候,父母都在不远处。

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麦兜的菠萝油面包


在中国,留守儿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父母要出去打工赚钱,孩子一般都留给爷爷奶奶带,现在每个家庭还在都不多,也就一到两个,爷爷奶奶都宠得不行。

往往就导致孩子脾气大、娇惯、任性、自私、自律性差、动手能力差!

我同学的小孩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我同学夫妻俩每年正月初八前后就出门了,腊月二十五左右才到家,每年在家也就十几天的时间。由于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心怀愧疚,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平常在家爷爷奶奶也是宠得不行。为了方便平常联系,孩子上小学后就给小孩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自从我同学小孩有了手机之后就迷上了玩游戏,发展到最后学也不去上了,他爷爷奶奶气得没收了他的手机,小朋友在家是又哭又闹还绝食,老人最后没有办法就又把手机还给了他。现在老师建议小孩再留级一年,说如果继续上,怕小孩学习跟不上。

所以小孩尽量自己带,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习惯,性格,动手能力都会好很多



米粒妈的Vlog


无奈之举。

我家里现在还有两个留守的侄子侄女,原来大哥家两个也留守,现在大哥回家发展了。二哥二嫂还在外地工作。家里的工资太低,一个人挣的钱可能刚够两个孩子上私立学校的花销,生活费,学费。这才是初中,以后高中,大学花的更多。二个他们肯定要多挣钱为以后准备。

所以,留守,就是无奈之举。


年轻妈妈爱上课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不在身边,长期因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家而极少能够享受父母亲情关爱的儿童。在不少报告和资料,都有把留守儿童与‘贫困’、‘自闭’、‘孤僻’等词语挂上关系。但是经过深入接触后我们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那样,相反他们乐观、坚强、自立,只不过他们对亲情更加渴望,也希望父母能多陪在自己身边。所以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应该多注意对家庭亲情和安全健康成长的正面引导,也不要给孩子们贴上自闭、脆弱、孤独、自卑等等的标签。

我们很希望公众能真正了解他们,而不是带着我们的想象和高高在上的同情心去看他们。我想,我们公司所组织的手拉手·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意义,除了为孩子带来更多欢乐,也在于让更多人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走近这些孩子的生活。


小王推剧


童年时我就是一留守儿童,6岁开始跟5岁的弟弟相依为命,被人欺负他哭我也跟着哭,家里没有电话,爸爸妈妈一周一个电话打到邻居那里。每一次分别都哭得不像人,追着爸妈出去。现在长大了,到爸妈身边了,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我想我以后肯定不会让自己跟孩子分开了,太可怜了,以前爸妈是因为生活所迫,现在自己努力点,以后孩子少受点苦,多点幸福感安全感。


董小宝呀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孤独无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阿牛哥影视5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会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中小学生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就会使孩子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孩子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将会使父母与子女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因此,亲子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 其次,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任性妄为,在家中不听从爷爷奶奶、亲戚的话,在学校经常不遵守校纪班规,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员混迹在一起,不但学习成绩差,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与行为偏差。 最后,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就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学校应千方百计加强对留守儿童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对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途径,同时建立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调动父母参与对他们的教育。 总之,留守的经历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影响重大,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影响,并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上瘾的小倪


一个留守儿童的自白,自我认识一下留守儿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05048bc6796641438c22cec82b1a51af\

爱健身的龙同学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总之,留守的经历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影响重大,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影响,并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琳琳love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会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中小学生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就会使孩子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孩子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将会使父母与子女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因此,亲子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 其次,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任性妄为,在家中不听从爷爷奶奶、亲戚的话,在学校经常不遵守校纪班规,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员混迹在一起,不但学习成绩差,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与行为偏差。 最后,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就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学校应千方百计加强对留守儿童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对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途径,同时建立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调动父母参与对他们的教育。 总之,留守的经历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影响重大,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影响,并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