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騰訊雲成立了一家名為深圳寶安灣騰訊雲計算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金2000萬,法人代表是騰訊雲副總裁王景田,而讓人比較關注的是該公司的經營範圍涉及設計計算機硬件,大數據處理技術,應用軟件開發和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設計那就是準備造芯,當然目前該公司還沒公佈佈局哪些芯片領域,但是造芯卻是是實錘的。

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騰訊造芯其實早有徵兆

去年開始,騰訊其實已經開始投資芯片行業,首次投資就是國內的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並在上海和北京設立了研發中心,設計的產品針對雲端數據中心開發和深度學習的高端芯片,定位於人工訓練平臺,將採用自主研發的架構,比以往要更具高算力,高性能,低成本和支持機器自己學習的特點,也就是說這是專為雲端AI設計的,當然騰訊還做過端側AI芯片的開發,在醫療器械芯片領域也做過。

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一直以來,其實互聯網巨頭早就已經涉及雲端AI芯片的開發,比如阿里和亞馬遜都有涉及,阿里的芯片業務由中天微系統和達摩院在運作,而亞馬遜則是收購了以色列芯片設計公司Annapuran Labs,而騰訊在這方面比較落後,而現在成立的騰訊雲計算有限公司則可以補齊這方面的短板。

雲服務是業務增長要點之一

雲計算平臺是未來互聯網巨頭業務增長的來源之一,根據資料顯示,雲計算一直在增長,全球雲服務市場支出在2019年第4季度增長了37%,超過了300億美金,其中AWS依然是主要的雲服務提供商,份額佔到了32%,其次是微軟的Azure,份額也達到了18%,接下來是谷歌的Cloud,佔有6%的份額,阿里雲佔有5%的份額,騰訊沒有,所以騰訊一定會在雲服務這塊下功夫。

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另外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這方面也是競爭一個行業,而互聯網巨頭有資金,有人才等先天優勢,所以谷歌,亞馬遜,Facebook,阿里,百度也早就加入了造芯的俱樂部,騰訊是比較晚了。

互聯網巨頭為什麼要造芯

以前雲服務著重於服務器寬帶,雲服務穩定性和雲服務系統這3塊,偏向的是雲服務的服務質量,所以當時對硬件的要求不大,只要普通的X86服務器和足夠大的硬盤就搞定。但是進入5G和AI時代,很多企業都要求上雲平臺,這時對算力的要求時越來越高,以前的雲服務對於越來越多的數據也感到吃力了,所以下一代的雲服務則側重於算力。

當然互聯網巨頭也已經意識到僅靠傳統CPU和GPU無法滿足越來越龐大的雲計算數據,所以造芯就是為自研算力做鋪墊了,後續誰能有更快的算力的,誰的分拆份額就會越來越多。另外服務器長期由英特爾把持,如果由自研的芯片,那麼就有跟英特爾議價的能力,從而減低部署成本,也能擺脫對芯片廠的依賴。

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所以自研芯片可以參考華為的說法,一個就是尋求差異化,一個就是節省成本。

自研芯片道路各有差異

在這裡我們還是以亞馬遜和阿里為例子

  • 亞馬遜一開始是於AMD合作開發Arm的服務器,但是替代英特爾的服務器,用在亞馬遜的數據中心的時候,效果並不是那麼理想,後續就沒跟AMD再進行合作了。後面亞馬遜就跟以色列芯片設計公司Annapuran Labs展開合作推出芯片,只是不知道怎麼合作談著就變成了收購,最終亞馬遜以3.5億美金收購Annapuran Labs,在收購後短短3年,亞馬遜就成為了芯片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 阿里就簡單的多,作為中國互聯網電商巨頭,每天都要從阿里的數據中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這是正好是AI和算力成長的肥沃的土地,同時也是需要更小體積和更低功耗的AI芯片來滿足需求,阿里一開始是依靠自家的達摩院,接著收購了中通微系統合成一家芯片公司,後續還投資寒武紀,深鑑,耐能,商湯,曠視科技,恆玄科技,Barefoot Networks,ASR等半導體公司。


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可以說芯片的研製的難度不亞於造航母和原子彈,亞馬遜和阿里選擇收購和投資,就是不知道騰訊後面會有什麼動作來完成整體芯片公司的架構。

騰訊居然跑去開發芯片了,而不是遊戲


筆者觀點:騰訊一直以來的形象就是遊戲,現在中國還是缺芯,這次騰訊釋放出一個造芯的訊號,希望騰訊能為中國造出一顆頂級中國芯,也希望多做一些像造芯片這樣的正事的,其他嘛比如像遊戲還是少玩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