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之胡宗憲,在波譎雲詭的局勢中全身而退

《大明王朝》1566作為豆瓣前三的國產劇,07年問世在湖南臺獨播遭遇收視滑鐵盧,直到近幾年在優酷上重映成為爆款,被廣大網友稱為神劇,也確實當之無愧。

大明王朝描繪了嘉靖末期內有黨羽之爭,官員貪墨橫行,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外有東南倭寇,北方邊境受侵。正值嚴黨把持朝政20多年倒臺之際,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局之中,嘉靖馭術於百官,上演一場腥風血雨的各方勢力的鬥爭,塑造了善帝王之術的嘉靖,剛正不阿直言上諫的海瑞,老謀深算、深諳帝心的嚴嵩,謹言慎為的裕王,不干涉朝政,忠心為主的呂公公,公忠體國,驅除倭寇的胡宗憲,"文雅"之心從商淪為棋子落得悲劇的沈一石等一眾鮮明的人物。

眾觀全劇,胡宗憲於嘉靖、嚴嵩、國家、百姓之間做到不負聖上,謹記嚴嵩賞識提攜的知遇之恩,徹底驅除東南沿海倭寇,體恤百姓公忠體國,是嘉靖帝對胡宗憲的評價,這四個字用來形容胡宗憲再適合不過了,是對其完美的詮釋。胡宗憲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入世者,體恤百姓,情繫國家,受恩於嚴嵩卻不依附於嚴黨,行為處事有著個人的理想標準循著社會情理邏輯的秩序,不打破秩序,在自己的理想道德範圍內循序漸進改良,不為其名,但求本心

"改稻為桑":三方勢力角鬥,胡宗憲進退兩難

為彌補國庫虧空,嚴黨逢迎嘉靖上書"改稻為桑"的國策。當時胡宗憲領浙江直隸總督兼巡撫之職,"改稻為桑"的國策在其就任地區施行,胡宗憲料到此國策是一步死棋:此舉必定會給浙江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引來內憂外患,上疏朝廷延緩國策卻落入嚴黨手中。

  • 譚綸到來:胡宗憲陷入死局

"改稻為桑"一出,裕王一派為阻止嚴黨趁機兼併桑農土地,派與胡宗憲有交情的譚綸奔赴浙江。正如胡宗憲對譚綸所言:

這次你譚綸來了,我這樣做了。你譚綸不來,我也會這樣做。

朝野都知道,我是嚴閣老提攜的人,千秋外代以後史書上,我胡宗憲還會是嚴閣老的人。

胡宗憲是嚴嵩提攜的人,胡宗憲阻止"改稻為桑"必然引起嚴黨生疑。譚綸不來,胡宗憲可以向嚴嵩和嘉靖進言延緩"改稻為桑",事情還有緩回的餘地。

譚綸來了,胡宗憲成了黨爭之人,兩面不討好,局勢已由不得其控制。

"改稻為桑""需要幾十萬畝的田地插種秧苗,強行徵地必然逼起民變。為使國策施行,嚴世蕃指使時任浙江布政司鄭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毀堤淹田"。鄭泌昌和何茂才趁著汛期瞞著胡宗憲掘開了新安江九縣堤壩的閘門,九個縣面臨被淹的困境。得知大堤決口,胡宗憲率戚繼光、譚綸調兵親臨大堤抗洪,最後被迫在淳安縣和建德縣分洪。淳安和建德縣遭受重災,另外七縣倖免於難。

《大明王朝1566》之胡宗憲,在波譎雲詭的局勢中全身而退

胡宗憲會面譚綸

"毀堤淹田"後胡宗憲密審馬寧遠,先斬後奏處死涉事的淳安建德縣令和楊金水乾兒子。手持馬寧遠供詞設計鄭泌昌、何茂才和楊金水在面呈聖上延緩"改稻為桑"的奏摺上按下手印。此事若按實上報必然會導致嚴黨受到極大的打擊,胡宗憲自然也要首當問責。然而嚴嵩把持朝政20多年,朝中地方大半官員多為嚴黨任派,勢力盤根錯節,若此時清洗必然造成朝局不穩。

  • 面聖嘉靖:各自揣著明白裝糊塗

胡宗憲上京先去面見嚴嵩慰問恩師,嚴世蕃拒之門外逼其請辭。胡宗憲面見聖上,此時嘉靖帝已從楊金水處得知此事為嚴世蕃所指示。嘉靖追問胡宗憲先斬後奏及新安江毀堤一事,胡宗憲將一切事情攬於一身,企圖請辭,將事情的干係與嚴嵩脫離的一乾二淨。

依大明律法,監主修河道的官員,河堤失修釀成災害,等同丟城棄地,臣身為浙直總督掛兵部尚書銜,奉王命旗牌可就地正法。

臣本朽木才,蒙皇上不齊,委以封疆之重任,但既為封疆,則臣一切之所為,除了聽皇上的,聽朝廷的,絕不聽他人指示,也不能有任何人,能左右臣之本意。

一切罪責,歸根結源,都是臣一人之過,更與他人無關。

胡宗憲將實為新安江河堤失修的實錄呈給嘉靖,嘉靖讓嚴嵩給內閣的人都看看,也是默許了胡宗憲的說辭。嘉靖知胡宗憲識大體,顧大局,浙江之事還有抗倭的重任非胡宗憲不可,聽從嚴嵩的建議免去胡宗憲浙江巡撫一職,減輕其負擔,即可穩住浙江大局,又可以使其專心抗倭。胡宗憲面聖一幕,幾方各自心知肚明,將戲演下去使得各方勢力及局面可以穩住。

《大明王朝1566》之胡宗憲,在波譎雲詭的局勢中全身而退

胡宗憲就“決堤”請罪嘉靖

胡宗憲抗倭,會面高翰文借糧趙貞吉穩住浙江局面

"毀堤淹田"一事既出,嚴黨必然會趁機低價兼併土地,浙江百姓必然會飽受飢亂,於是在蘇州驛站等候嚴黨派來的杭州知府高翰文,單刀直入訴說浙江受災缺糧、豪強勢必藉機賤買百姓土地、大搞土地兼併的現實,高翰文提出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也會成為一紙空文的嚴峻形勢,並囑咐其遏制豪強、為民做主。胡宗憲自己則帶病為浙江借糧、為高翰文做後盾。

胡宗憲抱病借糧趙貞吉,可是朝廷兩邊都不願趙貞吉借糧。胡宗憲無糧,嚴黨可趁機低價兼併百姓土地,裕王一派趁著嚴黨在浙江為非作歹可以將其拉下馬,各自心懷鬼胎。胡宗憲曉以大義,陳明利弊,趙貞吉直言浙江之亂勢不可擋,勸其不要再趟這個渾水。無奈之下,胡宗憲只得以抗倭調軍糧的名義望其可以多調些糧食。身兼抗倭重任,又抱病在身,胡宗憲仍能不顧朝廷兩派之爭,心繫百姓,著實是大仁大義。

《大明王朝1566》之胡宗憲,在波譎雲詭的局勢中全身而退

胡宗憲“借糧”趙貞吉

嚴黨夥同楊金水,沈一石趁機低價兼併百姓土地,不料嚴黨內部派來的高翰文成了絆腳石,外加裕王派來的海瑞和王用汲,將嚴黨的如意算盤全然落空。胡宗祥從趙貞吉處借來糧食,剩下的抵抗嚴黨低價兼併土地的任務就交給了高翰文,海瑞及王用汲等人。

  • 貪墨賬冊觸目驚心,嘉靖、胡宗憲、嚴嵩三人燒腦對決

國庫虧空,前方戰事緊急,富商沈一石成了開刀口,內閣抄家沈一石以補給胡宗憲前方軍需,不料抄家沈一石所的錢財寥寥無幾。楊金水將沈一石織造局貪墨的四箱賬冊帶到京城給呂芳,嘉靖看後立即密召胡宗憲。

嘉靖追責浙江官場貪墨一事,讓胡宗憲將貪墨的賬冊都看了,矛頭直指嚴嵩和嚴世蕃。嘉靖趁機追問新安江決堤一事,逼胡宗憲將嚴嵩拉下馬。胡宗憲瀝血進言,以國內災亂不斷,邊境受侵和東南抗倭,若此時興起大獄,朝局必然大亂,懇請嘉靖在適當時機再進行徹查,一番奏對讓嘉靖不再追問新安江決堤一事。雙方又就"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對論一番,嘉靖以"不失臣"令胡宗憲帶著賬冊密會嚴嵩,此舉同時試探嚴嵩和胡宗憲。兩人從東南抗倭軍事論起,嚴嵩以"媳婦論"知胡宗憲來意。有胡宗憲在,嚴嵩就不會倒。嚴嵩從師生情誼和抗倭之事試探胡宗憲,知其已不能為已所用。為了兩人的安危,嚴嵩囑咐胡宗憲進宮後不要說來過他這。次日,三人心知肚明,嘉靖以"

護犢子"論將內閣進行重組。

  • 清除倭寇,胡宗憲告病回家
《大明王朝1566》之胡宗憲,在波譎雲詭的局勢中全身而退

嘉靖就“賬冊”面見嚴嵩、胡宗憲

嘉靖四十年七月,處援軍未到軍需不繼之困境,親督戚家軍發動了第八次台州抗倭大戰,其

"身冒炮矢,意在殉國,以全忠名"。該次台州大捷,促成了與為患十年之倭寇最後決戰的態勢。嘉靖四十年發動第九次台州大戰,清剿了為患浙江十年的倭寇殘部。台州九捷,肅清了浙江的倭患,胡宗憲以重病纏身為由告假回老家養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