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士绅不捐款抗清?

吴襄给崇祯皇帝算了一笔账:如果调吴三桂进卫北京,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而国库的账上只有区区四十万两。满朝文武全都上疏恳求,希望崇祯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银内帑以充军饷。但崇祯却表示:“内帑业已用尽。”

在这个六十万两白银的偌大资金缺口上,崇祯只能让大臣们出这笔钱。但是大家也推托自己没钱。

后来周皇后悄悄拿出5000两私房钱给自己老爸,让他做一个表率,就像现在很多主播的送礼物都靠托烘托气氛,榜一经常就是托。没想到的是,国丈爷居然吃了2000两的回扣,只捐了3000两。其他官员,除了太监王永祚、王德华、曹化淳几个老(da)实(sha)人(bi)各捐五万两以外,朝中官员大多发挥铁公鸡精神,比如内阁次辅魏藻德捐款五百两(这还不如不捐)。

为什么明朝士绅不捐款抗清?


不让国丈爷自己出钱,全部都是女儿自己的私房钱,自己不花一分钱,还能得到好名声,他都能贪污近一半。你还怎么指望其他大臣大量捐钱?而北京城的高官们,一改日常行为规律,出门不再乘轿子,穿衣服也要破破烂烂,更有趣的是在自家大门写上“此屋出售”四个大字,以示自己“毁家纾难”。集体哭穷给崇祯帝看,也是一种大家心照不宣的自娱自乐。

为什么明朝士绅不捐款抗清?

不过,与这些叫苦装穷的大臣阁老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住在彰德门外的六十多岁的老汉。他不肯做“大顺”政权的顺民,于是将自己平生所得──四百两白银全部捐献给朝廷,充作军饷。崇祯皇帝闻听大喜,将有名无实的“锦衣千户”官衔赐给老汉。可怜这老汉的“锦衣千户”仅做了一天,次日崇祯皇帝便以发覆面光着一只脚自缢于煤山,大明江山宣告易主。

为什么明朝士绅不捐款抗清?

等到闯贼攻破了北京,为了得到军饷,犒劳手下将士,闯贼的手下赶制了五千副夹棍,通过严刑拷打来逼迫大家交钱,不少官员因用刑过度或是实在交不出银子而当场丧命。逼迫他们献出钱财,而且到处抄家。最终从贪官身上搜刮出白银7000多万。至于捐一文钱都肉疼的国丈爷国丈周奎呢,闯贼把他们全家都捉拿了,在妻子、儿媳妇被迫自缢、长子被打死、自己和次子、侄子被严刑拷打几乎丧命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带领闯贼回到家中地库拿出自己私藏的银子与家财上交,不久周奎就愤恨而亡。农民军从他家中搜出的现银就多达五十三万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