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系列#你投資的私募基金有專人做運營管理嗎?

#私募股權系列#

“私募”是看起來挺神秘的兩個字,“私募”是跟“公募”比較來看的,也是是一定的法律條件下約束而呈現的結果。

私募從大的分類來看,分為證券類和股權類。這篇小文,僅談股權類私募。

股權類私募,在我國還是處於不斷髮展之中,從國外引進到群雄爭霸,如果把今年算作谷底的話,那麼到目前經歷了08年和20年的危機期,發展困難,前景不明。

私募股權類公司,一般會發行多隻產品。市面上你會看到有以數字區分的,1號、2號、3號等等;有以字號區分的,創x、創y、創z等;有以三山五嶽區分的,泰山、華山、長江、淮河等等。

很多中資民營企業在過去好日子的時候,拿到了不少的資金,成立了私募公司,發行了多隻產品,儼然是一位“玩家”了,但這裡想說,在私募股權市場上,真正的“玩家”並沒有那麼多,魚龍混雜,更多的僅僅就是好像包子鋪賺錢,就租了個門面,開了家包子鋪,但私募如果像開包子鋪這麼簡單,也就不成其為私募了。

一個重要的區別就在於,在管理上有沒有運營管理。

大家都知道,在互聯網企業,一名產品經理的重要性。

那麼,私募股權公司中,也對應的要有“產品經理”,私募公司的每一隻基金都是一個產品,有不同的設計、內涵、預期。產品的運行涉及方方面面,一般來說是募投管退。但往往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投上,特別個性化、特別隨意的一種方式,反正賺錢就好。

但,事實可能會表明,產品千千萬萬,好產品、賺錢的產品很少,可能不僅僅二八法則,其實這種玩法,很擔心會把行業玩壞。也可能正是我們把這個遊戲的門檻降到這麼低,玩到如今慘不忍睹的局面。

多說一句,一般的個人,比如說100萬起步的個人,參與之前多做調研。

說回運營管理,一家負責的私募股權機構,應該重視或者說要配備好的運營部門,以產品為中心,維護一隻產品的健康“生存”和“生長”,在我國的市場環境下,股權類產品涉及許多繁瑣事項,比如工商註冊、變更,銀行的溝通聯繫、中基協的備案更新變更,可以說涵蓋方方面面,除了不決定產品投什麼,其他方面按理論來說都離不開運營的參與,否則就容易出問題,就容易做不好客戶服務,就不能實現主動管理,就不會成就私募股權公司的基業長青。

在現階段,很多私募股權公司,在運營管理上是拆分的,比如報告、估值可能在財務部,備案、變更在風險控制部,項目追蹤、跟進、處理在投資部,工商、綜合事項可能就在行政部門了,另外這其中也會有投資者管理部門的參與,總之,一句話,在這個市場上尚沒有形成一定之規,比如你組建公司一定會知道有財務部、行政部,至少有一個會計或者是行政,但你放言望去,在私募股權市場,可沒有說成立公司的時候一定要有運營管理部。

投資、投資,如果投資那麼簡單,就不會成為少數人的遊戲。如果只把投資看成一個動作,而不是一套體系,也許會勝一時,但肯定不會勝一世。

投資是由買和賣構成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股權投資可以說是耍流氓。

買和賣之間,是什麼?我覺得是服務。一方面,這是個長期的過程,要服務我們的客戶,也就是出資人,讓他們瞭解並且信任我們的履職;另一方面,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對客戶服務的費用不是白白收取的,是需要對我們的投資標的進行服務的,或者說以服務的目的實現監督的責任。

服務不是沒有章法的,運營管理部門就是做好、做優這項服務的主體,或者可以說是一個頭腦,來協調公司內部的各職能來提高服務質量的。


#私募股權系列#你投資的私募基金有專人做運營管理嗎?

除了廚師,服務也很重要不是

私募股權公司忘記了服務,就好像開餐廳只請了廚師,不知其可久乎?

(歡迎關注,後期關於私募股權行業和公司的思考將陸續呈現,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