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劝皇帝不要沉迷于美色,结果被打断三根肋骨,大臣:我不服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明成祖朱棣驾崩,由于在出征返回途中病逝,加上皇子朱高煦、朱高燧一直不老实,张辅和杨荣当机立断,决定秘不发丧。一个多月后,装着明成祖的棺椁抵达京城,太子朱高炽出城迎接,并宣布父亲朱棣的死讯。又过了十几天,太子顺利登基,史称明仁宗。朱高煦与朱高燧傻眼了,心有不甘却无力回天。

客观来说,尽管朱高炽出生于帝王之家,又是朱棣的长子,爷爷朱元璋活着时,朱高炽就已被立为世子,仿佛前途一片光明。但是,朱高炽不善言辞,而且体型太胖,身体比较虚弱,始终不被父亲重视,反而弟弟朱高煦,深得父亲朱棣的赏识,甚至几次想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幸亏大臣支持,朱高炽才有惊无险。

大臣劝皇帝不要沉迷于美色,结果被打断三根肋骨,大臣:我不服

朱棣称帝的第二年,在群臣的建议下,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只不过,他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一路上坎坷不断,可以说战战兢兢。从永乐二年,直至永乐二十二年,整整当了二十年的太子,朱高炽终于熬出头,荣登九五。令人惋惜的是,仅做了八个多月的皇帝,一代仁君朱高炽就去世了。

庙号为仁宗的皇帝,两千多年只有三个,分别是宋仁宗赵祯、明仁宗朱高炽和清仁宗颙琰(嘉庆帝)。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时间比较短暂,但他当太子的时候,经常被安排监国,政绩可圈可点,为仁宣之治夯实基础,配得上仁宗的称号。明仁宗宅心仁厚,有明君风范,但他却被一位大臣记恨在心,临死前还怒吼道:“时勉廷辱我。”

大臣劝皇帝不要沉迷于美色,结果被打断三根肋骨,大臣:我不服

时勉,全名叫李时勉,江西吉安人,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硬骨头,性格刚毅,史书称他:“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也就是说,只要李时勉认为是对的,必然坚持到底,即使面对的是皇帝,也决不妥协让步。当初明成祖计划迁都北京,群臣纷纷表示支持,唯独李时勉反对,给出“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之理由。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李时勉因性格问题,得罪了不少同僚,后来被人诬陷,明成祖二话不说,直接把他关入大牢,被释放之后,在杨荣的大力推荐下官复原职。李时勉貌似不懂“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依旧保持原来的做事风格,怼天怼地怼皇帝,就连胸襟宽广的明仁宗,都容不了李时勉的脾气。

大臣劝皇帝不要沉迷于美色,结果被打断三根肋骨,大臣:我不服

《明史》记载:“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李时勉只是翰林侍读,官职从五品,究竟因何事惹怒皇帝,以至于被暴打一顿,还被明仁宗耿耿于怀,至死都没原谅他?原来,李时勉处于好心,劝皇帝不要沉迷于美色,别整天跟妃子在一起。

忍无可忍的明仁宗,觉得李时勉管得太宽了,竟然敢干涉皇帝的私人生活。毕竟明仁宗熬了那么长时间,好不容易当上皇帝,应该好好享受生活,况且没有荒废朝政。所以,明仁宗彻底被激怒了,命令侍卫把李时勉拉出去修理一顿,给他点教训,让他以后老实点。侍卫下手太重,文弱的李时勉被打断三根肋骨,但他用态度告诉皇帝:我不服。

大臣劝皇帝不要沉迷于美色,结果被打断三根肋骨,大臣:我不服

这一次,明仁宗打算把李时勉往死里整,打过他之后,又把他贬到交趾担任御史,让他出发之前,每天处理一件狱案,并且按时汇报(改交趾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奄奄一息的李时勉,竟然忍住伤痛,完成皇帝布置的任务,但明仁宗并不满意,随后把他关进狱中(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李时勉简直太惨了。

幸好李时勉命硬,运气也不错,负责看管他的锦衣卫千户,曾经受过他的恩惠,偷偷请郎中为李时勉治疗伤口。《明史》:“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明仁宗去世后,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他从大臣口中听到父亲临死前的那句“时勉廷辱我”,认为父亲是被李时勉气死的,大怒道:“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

大臣劝皇帝不要沉迷于美色,结果被打断三根肋骨,大臣:我不服

李时勉被绑到皇帝面前,朱瞻基问:“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当所有人都觉得,李时勉此次必死无疑。但是,李时勉淡定地说道:“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意思是说,我劝先帝少亲近妃子,多花点时间培养太子您,难道也有错吗?听完这番话,朱瞻基怒气渐消,不久后让李时勉官复原职,而后又提拔他为侍读学士。

不得不说,李时勉确实命硬,几次被打入死牢都没事,堪称奇迹。你对李时勉劝诫皇帝别沉迷于美色之事,是如何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