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国古代租房史, 原来古代名人也是租房子住的

从古到今,吃穿住行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四大项,看来着从古到今都是一个现实问题,而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哀叹。我们不禁感到奇怪,在古代地广人稀的封建社会,难道还会缺房子住吗,房价也跟我们一样的高?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下,日常生活四大项,古代人的租房问题。

趣谈中国古代租房史, 原来古代名人也是租房子住的

出租房的兴起与发展。

据《周礼》记载,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里有候馆,候馆如积"。由此可见周朝的出租业的盛况如何。

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租房史也有五千年,足见买房和租房是一对孪生兄弟。对于房子的出现,可以上推到上古时期的有巢氏。据《韩非子·五蠹》记载: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趣谈中国古代租房史, 原来古代名人也是租房子住的

历史上都有那些名人是租房子住的。

其中最有名的租客要属诗仙李白了,事实上,李白的一生只有"诗和远方",他出生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著名的诗篇"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实就是在旅馆里写的。因此,李白的一生,就是租房的一生,即使到最后他都没能为自己购置一套房子。

第二个有名的租客应该是诗圣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的安史之乱的年代,比李白还要穷,根本就买不起房子,他的杰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说明他根本没有钱买房子。杜甫自己没有房子还非常同情如他一样的寒士,因此才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呐喊。

第三个有名的租客就是诗人白居易,他虽然是一名进士,做了朝廷官员,但是他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在他的当官的生涯中,居然租房子一租就是18年,直到50多岁才买了一幢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还是在京城的郊区。

趣谈中国古代租房史, 原来古代名人也是租房子住的

第四个有名的租客是宋朝时期的三苏(苏洵、苏东坡和苏辙)。虽然苏洵在京城当官十多年,依然是买不起房,也只能是租房住;而苏东坡和苏辙来到京城后,照样还是买不起房子。

根据这些历史事件,让我想到一个人,为儿子三次搬家的孟母,及史料记载孟母也不是买房,也是为了儿子租房子住,但他的和前几位的需求不同,为了给孩子找到更好学习生活环境而三次搬家,可以说很是用心了。想想现在的我们,也是一样在异乡租房,不同的是,我们只是无名小卒,跟大文豪相比还差得太远,希望能激励在远方租房的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