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留守兒童問題?

用戶1450961839855933


留守兒童問題是城市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國家,不僅是政府,各種社會組織,普通老百姓都給予了高度關注。一般現在的情況是被曝光的能得到暫時或長期的幫助,而很多兒童沒那麼幸運,沒有被曝光,依然過著缺愛的童年。所以對待留守兒童這種長期的社會問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不是一味推給政府或者社會。

  一、多和他們交流溝通,要有耐心

  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情況都不一樣,不能一刀切,要有針對性,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細緻的調查。留守兒童缺乏父母之愛,性格孤僻,不合群,比較自卑。作為教師應該多關心愛護他們,多和他們交流溝通,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交流時,教師要耐心,千萬不能著急,因為留守兒童開始很可能不願意交流,甚至一言不發,越是如此,教師越要有耐心,不能著急,要引導他們,還可以找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打開他們的心扉。但交流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儘量不要觸到其痛處,引起他們的反感和牴觸,達不到目的。行之有效的交流溝通可以讓他們體會到老師的關心愛護,這樣會讓他們敞開心扉,更容易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也能有針對性的做工作。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教師還可以家訪。通過家訪可以瞭解留守兒童在家裡的情況,還可以讓其爺爺奶奶知道他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並且告訴老人不要溺愛放縱孩子,要配合學校對其嚴格要求。

  二、多和其父母溝通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打工,由於工作繁忙,很少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偶爾通一次電話也是匆匆結束,這樣就導致孩子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有的父母為了彌補,在金錢上滿足孩子,認為只要孩子有錢花就可以了,在學校有老師管著,不用擔心,這樣就容易養成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孩子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父母的愛。我曾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位教師到邊遠地區支教,在她的班級裡有個瘦小的男孩。這個男孩學習成績差,性格孤僻,很少參加集體活動,還經常和別人打架。有時候他被別人打了也不哭,把眼淚忍住。於是這位教師開始注意男孩,經常和他談話。通過談話瞭解到男孩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很少和他聯繫。於是這位教師聯繫男孩的父母,告訴他們多和男孩通電話。後來,男孩變得開朗了,也不再和別人打架了。有一天,男孩沒有來上課,這位教師就到男孩的家裡看看什麼情況,原來男孩的父母回來了,她看到男孩呆呆的望著自己的父母,淚水慢慢的流了下來。她知道那是喜悅的淚水。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一滴淚流下來要多久》。可見,留守兒童最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父母的關心。

  三、多開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的交往能力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的缺失,性格孤僻、自卑,往往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和別人交往,這樣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學習。作為教師,我認為應該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並且要求全班學生參加。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留守兒童的言行,多關心他們,並讓他們發言,給其表現的機會,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積極性,也能讓其他學生認可接納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教師還可以把組織活動的任務交給班裡的一個留守兒童,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其他留守兒童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是重視他們的,老師並不歧視他們。這樣他們可以積極地參加活動,儘快地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

  四、積極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由於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大多是老年人,他們平時要幹農活和家務,沒有太多的精力教育監管孩子,並且對孩子溺愛放縱,約束不夠,導致留守兒童出現逃課、深夜不歸、上網成癮、早戀等現象,甚至有的和社會閒散人員混在一起,幹些不好的事。作為教師應積極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告訴他們上網成癮的危害,並告誡他們遠離社會閒散人員,放學後早早回家,晚上不出去,在家複習功課。對於一些出現早戀的孩子,教師不要避諱,不要當成洪水猛獸,要告訴他們不要錯把對異性的好感當成所謂的“愛”,過早地涉及感情只能耽誤學習,耽誤自己和他人,最後結出的不是甘甜地果實,而是苦澀的果實。

  五、讓留守兒童明白知識的重要性

  現在農村的有些人認為孩子上學沒有用,即使考上大學,國家又不分配工作,大學畢業就是失業,還不如早早不上學,出去打工,早早賺錢,因此一些孩子認為上學確實沒有用。教師對此應該告訴孩子知識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鑰匙,只有好好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將來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改變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不上學,早早賺錢只是眼前得到利益,將來是沒有好出路的,不要被眼前的利益矇蔽了心智。教師可以多給學生介紹一些知識改變命運的案例,讓他們切身體會知識的重要性,還可以組織一場有關知識是否重要的辯論,讓孩子參與,從而達到讓孩子喜歡學習的目的。有條件的,還可以邀請一些通過知識獲得成功的人士舉行講座。

  六、呼籲社會重視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問題已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因此只依靠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和幫助。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呼籲社會各界行動起來,給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安心的生活、學習。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留守兒童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的生活、學習。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盛則國盛。留守兒童也是少年的一部分,他們同樣是中國未來的主人。作為教育者,把他們教育好,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


最美的初見y


在中國,留守兒童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父母要出去打工賺錢,孩子一般都留給爺爺奶奶帶,現在每個家庭還在都不多,也就一到兩個,爺爺奶奶都寵得不行。

往往就導致孩子脾氣大、嬌慣、任性、自私、自律性差、動手能力差!

我同學的小孩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我同學夫妻倆每年正月初八前後就出門了,臘月二十五左右才到家,每年在家也就十幾天的時間。由於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心懷愧疚,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平常在家爺爺奶奶也是寵得不行。為了方便平常聯繫,孩子上小學後就給小孩買了一部智能手機。自從我同學小孩有了手機之後就迷上了玩遊戲,發展到最後學也不去上了,他爺爺奶奶氣得沒收了他的手機,小朋友在家是又哭又鬧還絕食,老人最後沒有辦法就又把手機還給了他。現在老師建議小孩再留級一年,說如果繼續上,怕小孩學習跟不上。

所以小孩儘量自己帶,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習慣,性格,動手能力都會好很多



米粒媽的Vlog


無奈之舉。

我家裡現在還有兩個留守的侄子侄女,原來大哥家兩個也留守,現在大哥回家發展了。二哥二嫂還在外地工作。家裡的工資太低,一個人掙的錢可能剛夠兩個孩子上私立學校的花銷,生活費,學費。這才是初中,以後高中,大學花的更多。二個他們肯定要多掙錢為以後準備。

所以,留守,就是無奈之舉。


年輕媽媽愛上課


留守兒童是指那些父母不在身邊,長期因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屬家而極少能夠享受父母親情關愛的兒童。在不少報告和資料,都有把留守兒童與‘貧困’、‘自閉’、‘孤僻’等詞語掛上關係。但是經過深入接觸後我們發現,其實他們並不是那樣,相反他們樂觀、堅強、自立,只不過他們對親情更加渴望,也希望父母能多陪在自己身邊。所以社會對留守孩子的關愛,應該多注意對家庭親情和安全健康成長的正面引導,也不要給孩子們貼上自閉、脆弱、孤獨、自卑等等的標籤。

我們很希望公眾能真正瞭解他們,而不是帶著我們的想象和高高在上的同情心去看他們。我想,我們公司所組織的手拉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的意義,除了為孩子帶來更多歡樂,也在於讓更多人通過參與志願者活動走近這些孩子的生活。


小王推劇


童年時我就是一留守兒童,6歲開始跟5歲的弟弟相依為命,被人欺負他哭我也跟著哭,家裡沒有電話,爸爸媽媽一週一個電話打到鄰居那裡。每一次分別都哭得不像人,追著爸媽出去。現在長大了,到爸媽身邊了,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了。我想我以後肯定不會讓自己跟孩子分開了,太可憐了,以前爸媽是因為生活所迫,現在自己努力點,以後孩子少受點苦,多點幸福感安全感。


董小寶呀


其實他們也是很孤獨的,他們渴望


一顆滷滷蛋蛋


這是一個比較沉重而傷感的話題。

我個人而言當然認為應該子女隨父母遷移,父母在哪裡工作子女跟到哪裡學,父母離不開子女,子女離不開父母,骨肉分離都是一個家庭的傷痛,愛,善良,憐惜,慈善,歡心,愉悅,分享喜,怒,哀,樂,成功,恐懼這些人身心內的感受。

沒人分享,沒人陪伴,骨肉分離,這種沒安全感的心靈感受帶來一輩子的傷痛,陪隨一生,時不時浮上心頭攪殺你一番。

建議,改革開放40年了,政策改變勢在必行。

該出產系列政策解決這個難題。

讓社會,政府更好服務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卓瑪80744


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自卑心理障礙

  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孤獨無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裡感到空落感到孤獨,近而產生心裡騷動和抑鬱等問題。

  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裡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說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阿牛哥影視52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會造成不良影響。 首先,中小學生更需要父母的關愛、指導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這個時期,父母一方甚至雙方“缺席”,就會使孩子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孩子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長此以往,將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心理上的隔閡,使兒童喪失基本的心理歸屬和心理依戀。因此,親子關係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和孩子的發展水平。 其次,一部分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任性妄為,在家中不聽從爺爺奶奶、親戚的話,在學校經常不遵守校紀班規,甚至與社會上的一些人員混跡在一起,不但學習成績差,還存在比較嚴重的性格缺陷與行為偏差。 最後,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況下,學校就成為留守兒童社會化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場所,學校應千方百計加強對留守兒童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通過加強日常管理、對留守兒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途徑,同時建立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繫,調動父母參與對他們的教育。 總之,留守的經歷對正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影響重大,作為老師,我們應當看到這些影響,並且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上癮的小倪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

總之,留守的經歷對正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影響重大,作為老師,我們應當看到這些影響,並且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