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通山縣石門村,這個美麗的村落存在於一個遠古記憶裡,它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它似溪邊歸來的浣衣女,淳樸而秀麗;又似戰場上衝鋒的壯士,勇猛而悲壯;它始建於1420年,至清道光年間為鼎盛時期,晚清時期走向衰敗。它曾經是商業要道和茶馬古道,各地商人的南下北上,帶動了長夏畈商業的繁榮發展。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石門村吧!

石門村,

因境內古道峽谷關口巨石自然矗立,

形成天然石門故名石門關,

後建制村因此得名石門村。

村口聳立著一座三面皆是“門”字的雕塑,

正應了那句“靈秀石門”。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行走在鄉間,三步一景、五步一畫。

村灣裡,一條小河緩緩流過,

河水清澈透明,岸旁草木綠意盎然,讓人神清氣爽。

百年古宅青磚黛瓦,屋簷高挑,靜謐厚重。

難以想象它曾是一處藏在深山裡的古村落,鮮為人知。

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深入推進,

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石門村舊貌換新顏,

並打造了“石門十景”長夏畈古居等景點。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只要人們走進村子,就會經過楚王山。

這這片山山相抱,滿目蒼翠的土地,

承載了石門村老人們太多的記憶,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成為中原霸主,

此地被闢為楚莊王南營獵場。

清同治《通山縣誌》載:“相傳楚王曾獵於此。”

於是此處得名為楚王山。

路邊修建了一座“楚王遊獵”的雕塑,

展現楚王遊獵隨行的氣派場景,

雕塑高達壯觀,栩栩如生,宛若親臨遊獵現場。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楚王山還曾經是紅色革命根據地,

大革命時期,

這裡隸屬湘鄂贛蘇區鄂東南革命根據地,

曾留下紅軍醫院、紅軍營房、牛崖戰場、烈士陵園、

紅軍洞、掛馬山和黑窩碉堡等多處紅色遺址,

大批共產黨人和紅軍指揮戰員也在這裡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

為了紀念這些革命烈士,

特地修建了楚王山革命烈士紀念園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石門村留下的古蹟眾多,其中還包括貞節牌坊

貞節牌坊又名貞女坊,位於楚王山下,

是清道光帝為表彰蔡姑的貞節孝義事蹟而敕建。

原坊共三層,有石獅兩隻、石象兩隻,

分兩邊相向而立,甚為雄傑壯麗。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石門天湖又稱石門水庫,位於石門村西北,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具供水、發電等

綜合利用效益的中型水庫。

承雨面積15平方公里,總庫容2250萬立方米。

電站裝機容量為560千瓦,灌溉面積2萬畝,惠及18.5萬人。

歷經50餘載,石門天湖在承載其歷史使命之時,

猶如一塊無暇碧玉,鑲嵌於群峰之間,

形成山水相依、山環水繞的天湖美景。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百鳥朝鳳是一個以孔雀養殖為主的百鳥園,

園區位於南林橋鎮石門村火山壠。

現有藍孔雀、白鷳、錦雞、鴯鶓等珍稀鳥類10多個品種。

園內蜿蜒的石子路橫在青青草地中間,

百鳥雕塑錯落在兩旁,

如果不是一動不動的,

怕是下意識覺得它們會拍翅而飛。

遊客可以在園內給鳥類餵食互動,

觀賞美景,還可以戶外露營,

在遊覽休閒中增加知識,陶冶性情,

體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觀光垂釣園又稱“蓑翁釣韻”景點,

位於南林橋鎮石門河上游,

荷花基地和垂釣中心隔河相望,

互為毗鄰,互相映襯,連為一體。

園區內觀賞線路縱橫交錯,

建有賞花棧道、休憩涼亭、遊客長廊、

釣魚臺、農家樂等基礎設施。

每逢盛夏,荷葉田田,

撐傘走在石門村蓮花基地的木棧道中,

彷彿化身為荷花仙子。

正應了那句“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信手拈魚景點是遊客徒手摸魚、

戲水玩樂的休閒體驗區,

位於觀光垂釣園旁邊。

面積1畝,平均水深60釐米,

養殖草魚、鯉魚、雄魚、武昌魚等品種,

可供遊客徒手捕捉。

今夏帶著家裡的皮猴子徒手摸魚,

和家人重溫兒時溫馨記憶。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石門古驛位於南林橋鎮石門村長夏畈,

初名石門街,始建於明仁宗年間,

是古代湘鄂贛邊貿中心集市。

明崇禎年間,

為夏氏家族集居地,始更名為長夏畈。

古街道的外牆面上嵌著各式各樣精美的栓馬樁,

由此可見當年這裡的繁華。

至今村內仍有保存完好的長夏畈古民居。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祠堂大門前左右各放了三塊外形不同的旗杆石。

旗杆石一般有三尺見方,

中間鑿一個碗口粗的深深的洞,用來固定旗杆,

四面還要雕上精美的龍、鳳、祥雲等圖案,

還要在上面刻上某某人某朝某年某科考取什麼功名,

位列第幾等文字,以求萬世留芳。

在古代,有人中了進士或者舉人後,

村裡人才會在各族宗祠前的廣場上立一對旗杆石,

放置旗杆,懸掛旗幟。

這在古代可算是門楣耀祖的事情啊。

要是哪個村子立的旗杆石越多,

就證明這個地方文脈旺盛,人才輩出,人傑地靈。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夏氏祠堂門樓上書寫著“鼎徽永耀”四個大字,

左右兩旁還掛著“兵部差務府”和“天朝誥命”兩塊牌匾。

如今,這裡成了村組裡的文化活動場所。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十龍府第又稱十龍第。

位於南林橋鎮石門村鼓樓下黃崇寶灣。

古時,有村民黃三谷,生有九子一女,

由於發奮讀書,九子都在朝廷為官。

當時由於女性不能上學,黃三谷就為小女招進一婿,

女婿不負眾望,首考及第,後為兵部尚書。

皇上知道此事後,特賜“十龍第”匾額以懸掛門楣。

從此凡官員路過,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示敬仰。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神堂古寺又名相公殿、三聖寺,

相傳唐永徽六年(公元665年),

熊氏兄弟三人從江西武寧遷至此地,以伐檀燒炭為生。

不料檀氣沖天,驚動天廷。

玉帝問他們所為何事,兄弟三人同聲答道:

“我們兄弟三人燒炭為生,一不求高官,二不求厚祿,

只求一雙仙眼,能看透未來,

為世人指點迷津,祛病消災。”

玉帝感其誠,遂了三人所願。

兄弟三人得仙眼後,在神堂山上始建相公殿,

醫男救女,大顯神通。

唐皇得知此事後,誥封大相公為智德天真、

二相公為神德天真、三相公為純德天真。

並御賜相公殿為三聖寺,

從此三聖寺聲名遠播,香火經久不息。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長壽冷泉又名禹王泉、長壽泉、石門泉,

位於南林橋鎮石門村長夏畈民宅內。

泉水常年雲霧繚繞,不論寒暑旱澇,

水溫不升不降,水量不增不減,

村民用冷泉水洗漱,壽命均在85歲以上,

百歲老人亦不鮮見,且精神矍鑠,無疾而終。

方圓百里,慕名求水者絡繹不絕。

人因泉而壽,泉因壽而名,故又將其命名為長壽泉。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可別說村子裡沒有好吃的,

七里果香四季採摘園裡,

春夏有大紅櫻桃、桑葚、火龍果等,

秋冬有葡萄、獼猴桃、血橙等,

一年四季都有果蔬可摘,

空氣清新,景色宜人,猶如世外桃源。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在楚王山至新村委會旅遊公路沿線,

就能看見面積200畝的七彩稻田

七彩稻田是以彩色水稻種植為主,

現有紅米、黑米、紫米、常規稻等品種。

金秋時節,

辛勤的村民們就會前往田裡收割彩稻,

彩色稻不僅具有觀光價值,

而且生態環保,高產質優,營養成分高,經濟效益好。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在新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一樓右側房間為村史館。

主要有石門村來歷及簡史,

石門村紅色記憶,產業發展,領導關懷等板塊。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越瞭解這座村落,心裡越發感慨萬千。

整潔乾淨的村路,

人聲鼎沸的景點,

村民們臉上洋溢的笑容,

無一不證明著重點貧困村已成為歷史,

一幅村強民富鄉村美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雲遊咸寧 | 古驛新村,靈秀石門——石門村

景區地址:咸寧市通山縣石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