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為何百萬大軍也打不贏高麗,而北邊更強大的突厥卻被隋收拾得服服帖帖?

武漢校園足球


隋煬帝在位時總共三次征伐高麗,先後動用上百萬軍隊,最終也只是落得高麗王表面臣服。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隋煬帝為何征伐高麗

隨著隋朝國力日益增強,但是在隋王朝的東北角有著一個實力愈強的國家,他就是高麗。高麗新國王上位以來,連連挑釁進犯大隋的燕遼之地,由於高麗的步步緊逼,表現出吞併中原的野心,所以隋煬帝決定討伐高麗。當時的隋朝動員能力還是很強的,隋煬帝一聲令下,全國都為之動了起來,一百三十多萬大軍從全國各地出發,征伐高麗。

二、為什麼不能徹底征服高麗

1.隋煬帝好大喜功。隋煬帝為了展示隋軍的軍威,下令將所有士兵的衣甲上寫上自己的名字、部隊編號甚至部隊的主將都寫出來了,使得隋軍毫無秘密而言,焉能不敗。

2.號令不統一。在發兵的十二路人馬中,都各為其主,沒有一個統一的統帥。致使戰場上號令不統一,犯了兵家大忌,隋軍的一百三十萬精銳部隊全軍覆沒。高麗人將隋軍士兵的屍體堆成小山,向隋煬帝示威。

3.隋朝國內矛盾尖銳。在第二次征伐高麗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禮部尚書楊玄感造反,隋煬帝倉皇撤兵。大業十年,第三次進攻高麗,當時國內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隋煬帝內外交困,不敢久戰,高麗也疲於戰爭而遣使請降,楊廣則就此撤軍。

這幾次對高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的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導致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從而爆發了隋末農民起義。



對突厥的戰爭為什麼容易

1.突厥遊牧民族特點。突厥汗國是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政權,比較分散,各部首領都有相當強的的獨立性,難以組織強有力的進攻。

2.突厥國內權力爭鬥不休。爭奪大可汗的位置在突厥國內一直存在著,它激化了突厥汗國統治階級上層矛盾,內部大小可汗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突厥大可汗對小可汗的控制能力也隨著大小可汗之間的矛盾大大降低了。

3.隋初國力的強大。加速了東西突厥的分裂,使得突厥無法像以前從北周、北齊獲取中原大量物資供應,只能通過戰爭索取,但當時的隋朝有足夠的能力反擊和分化突厥,經過隋朝的一系列戰爭,突厥汗國就此分裂。



由此可知,隋朝征伐高麗儘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不能完全勝利,而突厥則比較輕易征服。


古今博學


翻開隋朝的歷史,我們發現在對外戰爭史上,前後有著迥異的表現。前期,面對強悍的突厥狼騎兵,專治各種不服的隋軍將突厥人按在地上摩擦,奠定了後來唐朝一舉將突厥殲滅的良好基礎。後期,大隋百萬大軍三徵高句麗卻敗的落花流水。

為何會出現這種令人大跌眼鏡的表現呢?

相較於前期,隋軍無論在規模、技術還是國力上都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反觀對戰的另一方,突厥人號稱荒原狼,實力和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人不相上下。而高句麗雖然實力尚可,但是和突厥人卻完全沒有可比性。

其實,二者的差異並非在於草莽,而是廟堂之上。

隋初,北方的突厥逐漸崛起,日益威脅剛剛建立起來的隋楊政權。此時,隋軍當中有一員名將——史萬歲,被楊堅委以重任,成為進擊突厥的首功之臣。

史萬歲能力有多強呢?相傳在和突厥人對陣的時候,史萬歲上前叫陣,對方實行車輪戰術,派出數十個悍勇之士竟然不能動他分毫,最終被殺的丟盔卸甲,常常被史萬歲帶領的隋軍追擊數百公里。這種戰績,也就比霍去病追擊匈奴上千裡差了一點。

而後,開皇二年,突厥因為矛盾重重,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突厥率先對隋朝發難,然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史萬歲率領精兵將來襲的東突厥人打得滿地找牙。一看沒有好處,東突厥人自己先蔫了,趕忙把自己的公主還有各種禮品送了上來,向大隋稱臣。

接下來,便剩下西突厥。西突厥完全沒有吸收東突厥的教訓,開皇十九年,西突厥人發兵攻佔隋朝代郡。

隋文帝派晉王楊廣及楊素出靈武道(即靈州道,今寧夏靈武西南一帶),漢王諒與史萬歲出馬邑道(即朔州道,今山西朔縣一帶)迎擊突厥。史萬歲率軍出塞,行至大斤山,與突厥兵相遇。達頭可汗派使者前來詢問:“隋大將是誰?”隋軍回答:“史萬歲!”突厥使者又問:“可是敦煌戍卒史萬歲嗎?”隋軍回答:“正是史大將軍。”達頭聽到隋大將是史萬歲,大吃一驚,不再說什麼,立即調轉馬頭,撤兵北去。

這一下弄得隋軍直接懞了,回過神來的隋軍趕緊追趕,追了百餘里才將他們追上。接下來就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的屠殺。此戰後,西突厥再不敢騷擾大隋。

然而,數十年後,當楊廣扛起大隋的旗幟,發兵高句麗,卻成了另外一幅樣子。

經過楊堅多年的經營,隋朝富庶到何種程度呢?據稱,其存在糧倉的糧食,足足吃到了大唐貞觀年間。可想而知,當年的隋朝國力多麼強大。

楊廣就這樣,帶領著百萬大軍出發了。好大喜功的他,本來以為此次出擊,效果會和當年他父親打擊突厥一樣,如狂風掃落葉,沒曾想,卻讓他成了歷史的笑柄。

第一次東征

大業八年三月,隋軍抵達遼河,並且開始東征。隋煬帝下令兵分三路,任何一路有軍事行動都要通報,不允許為了搶功而孤軍深入。而且此次行為是弔民伐罪,一旦高句麗投降就不準大肆殺戮。

之後隋軍包圍了遼東城,守城士兵聲稱投降,隋軍不敢擅自定奪所以請隋煬帝定奪。這一來一去耗費了大量時間,而這種情況不止一次出現,導致隋軍一個多月都沒有攻下遼東城。來護兒率領水軍進攻的時候並沒有等到其他水師會合就孤軍深入,導致水軍大敗。

第二次東征

大業九年隋煬帝開始第二次東征,這一次死磕遼東城二十多天,傷亡慘重但是並沒有進展。而與此同時國內爆發了楊玄感叛亂,隋煬帝分析利弊之後決定放棄東征回國平叛。高句麗趁勢追殺,導致隋軍殿後部隊損失慘重。

第三次東征

大業十年隋煬帝開始第三次東征,高句麗國王感覺人困馬乏,所以就選擇投降了。來護兒雖然主張繼續進攻,但是隋煬帝決定退兵。之後高句麗再次反叛,楊廣又開始謀劃在此東征,只不過沒有成功就已經死了。

三次東征可謂是讓人哭笑不得,本來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方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勢而變,因地制宜,充分運用適當的戰略戰術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而楊廣為了彰顯自己的英明神武,愣是牢牢把握住兵權,在當年信息傳遞不速的情況下,這種指揮方式和找死並無二致。最終導致功敗垂成,也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