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軍也有狙擊手,裝備狙擊步槍,為何鮮有人出類拔萃?

gzye


兔哥回答;日本二戰其間比較普遍使用的狙擊步槍是九七式狙擊步槍和九九式狙擊步槍。這兩款狙擊步槍都不是專門研製生產的,都是後改造,二戰中日本軍人使用的步槍有兩種,一種就是三八大蓋,另一個就是九九式步槍。而日本的狙擊步槍就是由上述兩種步槍改進而來,九七式狙擊步槍改自三八大蓋,而九九式狙擊步槍改自於九九式步槍。






  二戰時期日本狙擊步槍性能;九七式狙擊步槍改進自三八大蓋,主要是加裝了2.5倍光學瞄準鏡,並且加裝了個簡易的支架,後來取消了,主要是方便瞄準,另外日本主要是從三八大蓋中挑選工藝比較好的,並進行打靶測試,如果精度好就進行改裝,除了加裝瞄準鏡和支架,還使用較輕的槍托,槍擊的栓動拉機柄也進行了改進,加長了手柄並且改為彎的,主要是防止和瞄準鏡相互干擾。七九狙擊步槍所使用的子彈和三八步槍沒有區別,6.5X50毫米子彈,口徑依然是6.5毫米,可以使用2.5倍光學瞄準鏡和九九式狙擊步槍所使用的4倍光學瞄準鏡。射擊性能和三八步槍沒區別,主要看日本狙擊手的眼力好壞了,三八式步槍的優點是彈頭飛行穩定,後坐力小,射擊精度比較高,缺點是由於整個槍太長了,口徑小,而且發射藥質量不好,導致彈頭存能衰竭快,威力不足,這點同樣在七九狙擊步槍上存在。


  九九式狙擊步槍是根據九九步槍改進而來,主要是七九狙擊步槍的威力太差勁,於是就看中九九步槍的7.7毫米口徑,採用了7.7×58毫米子彈。九九步槍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根據九九步槍直接改進而來的,槍擊手柄也直的,瞄準鏡偏向左側,裝彈方式和九九步槍一樣,用橋夾一次壓彈5發裝入彈倉。栓動擊發,另外一個的瞄準鏡處於槍擊正上方,因此槍擊手柄設計成彎曲的,而且無法使用橋夾供彈,只能是手動裝彈,一次一發。瞄準鏡和七九狙擊步槍一樣,2.5倍的九七式光學瞄準鏡或者是4倍的九九式光學瞄準鏡。

二戰日本的狙擊步槍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效果並不好。日本狙擊手從作風上來說要比美軍優秀,他們不怕死,但是由於這兩款狙擊步槍數量有限,七九約2.2萬支,九九約1.2萬支,數量並不多。而且性能一般,對於400米以外的目標的射擊效果並不好,只能是抵進狙殺,而美軍的裝備火力已經覆蓋到了這個距離,美軍的槍支都是半自動或是全自動,對狙擊手的抵進狙殺造成的危險很大。火炮的射擊也是狙擊手無法發揮的一個原因。美軍進攻前都會進行炮火準備,等一輪火炮過後,日本剩不下幾個狙擊手。


狙擊步槍在野外作戰中的效果普遍不好,二戰中狙擊手的成績都是依賴城市作戰和長時間的陣地對峙作戰創造的。日本和美軍的戰鬥基本都是野外島嶼爭奪,沒有大規模的城市對峙作戰,而野外條件下狙擊步槍很難有好成績,美軍和日本的對峙時間都很短,而且美軍的反制措施也很有效,美軍也有狙擊手,並且有炮火掩護。日本和美軍的對峙都是島嶼,風大,狙擊手要想命中目標只能是抵進狙殺,並且這些島嶼上要麼雜草叢生,雖然方便隱蔽,但也阻擋了瞄準線,要麼就裸露在外,給狙擊帶來了很多不方便。而美軍的進攻速度都很快,留給日本的狙殺時間通常很短,二戰日本的狙擊手的死亡率非常高,基本上出去就很難回來,主要是美軍火力太強大了。







日軍在亞洲戰場上的狙擊成績也不理想。這個主要是狙擊步槍太少。日本的狙擊步槍大多數都在太平洋戰場上。侵華日軍的狙擊手並不多,另外,對付陣地戰還可以,而對抗游擊戰的效果就差太多了,多數的戰鬥都屬於伏擊戰,這種情況下狙擊槍和普通步槍沒區別,甚至不如普通步槍好使。在這樣的環境下狙擊手想瞄準都不容易,而游擊戰咬一口就撤,也讓狙擊步槍難於發揮作用。總之,二戰日軍雖然有狙擊步槍也有狙擊手但發揮的作用並不好。另外。狙擊槍本身對戰爭格局,戰鬥局勢就沒有大的影響,也有被忽略的一面。其實狙擊步槍一直做為輔助手段,多射殺一些目標對戰局影響不大,現在也是如此,只不過現在更加困難,只能用在一些反恐和特種作戰領域,實戰效果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好。(↓七九狙擊步槍)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指正!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二戰時的日本,戰場上仍然以士兵衝鋒為主,所以白刃戰和步槍射擊是步兵訓練的重中之重,再加上三八步槍精度高射程遠,日軍基本上都是神槍手。這也是日本資源匱乏的結果,只能靠單兵素質彌補武器上的不足。即使到了戰爭後期兵源素質下降,軍中仍然有大批槍法精準的軍人。這樣的情況下,日軍也沒必要開設專門的狙擊手學校,也沒有這樣的理念,反正都是神槍手,還開啥學校。

反觀蘇聯和德國,都是機械化部隊作戰,步兵打掃戰場就OK了。所以對步兵的射擊訓練不是很重視。直到戰場上才發現,一個專業的狙擊手,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尤其是擊殺對方的指揮官,甚至可以打亂對方的戰略部署。於是歐洲國家開始大力培養狙擊手,開辦學校。從軍中嚴格選拔射擊人才,配備高精度專用步槍和光學瞄準。教授如何選擇地形,如何撤退,如何掩護等等專業技能。有了這些條件,蘇德戰場上的狙擊手才能大量擊殺對手後全身而退,最後取得輝煌戰績。

而沒有經過狙擊手專業訓練的日軍,幾乎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把自己綁在樹上的狙擊手,除了說他忠勇,你還指望他能取得多大的戰績。


史海悠悠


這個問題是一個大“梗”,日本為什麼沒有知名於世界的狙擊手是因為戰略和戰術性失誤所致,通俗來講,可以說是被“笨”死的!

狙擊手的價值

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常常要執行的命令包括但不限於:定向狙殺、巡邏狩獵、非硬性裝備破壞、重要軍事設施破壞、隨隊觀察警戒及火力支援等。

日本二戰狙擊槍

在二戰期間,日本有較大部分槍支都是仿製升級,但也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原創式集聚前,比較知名的有:38式狙擊步槍,配備6.5mm口徑子彈;97式狙擊步槍,配備7.7mm口徑子彈(部分型號配備);還有一款是99式狙擊步槍,配備7.7mm口徑子彈殺傷力較強。

99式狙擊步槍,槍長1058mm,管長657mm,槍重3.75公斤,初速為730米/秒,進度提升到約1000m,最大射程3000m以上。弊端是7.7mm口徑子彈由於火藥裝填較多,槍口火焰較明顯,大大增加了日本狙擊手的暴露幾率。

日本變態的軍國主義思想

由於日本崇尚變態的軍國主義思想,在培養狙擊手之初就給狙擊手直接灌輸了上戰場就是為了報效天皇和報效國家的愚蠢思想,這導致很多狙擊手上戰場之後都報有必死的信心,這也是縱然日本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狙擊手,也一直未能產生像歐美國家那麼知名狙擊手的根本原因,因為狙擊手上了戰場都沒想著能活著回來!

戰略與戰術性失誤(“笨”)

日本人個頭較小,狙擊手們從不效仿歐美國家的狙擊手那樣在最佳狙擊點來偽裝自己,日本的狙擊手在戰時一般都會上樹來狙擊,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發現這個特點之後,進入戰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掃射地面之上的隱蔽目標,這使得很多日本優秀的狙擊手因此喪命。此後,日本又培養狙擊手“挖洞”,然後又被燃燒彈活活燒死一大批......

通俗來講,日本的狙擊手被日本軍方當做一次性食品或用具來進行“消費”......


墨墨觀察


說起二戰狙擊手,人們多半會首要想起蘇軍和德軍的王牌狙擊手。蘇德戰場上,狙擊手作為一種高效的戰鬥機器,發揮了極端反常的效果。 歐戰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一個人一杆槍打死了200多德軍;據說有另一個蘇聯狙擊手更兇猛,他一個人隱藏在敵後的廢舊坦克後,阻擊了一支前進中的德軍裝甲師:一切放哨的崗兵,全被爆頭。 同時蘇軍還踴躍出娜塔莎那樣優秀女性阻擊手。然而對於日軍狙擊手,沒有蘇德狙擊手殺那麼多人的記載,但是論張狂程度,遠遠的甩其他國家幾倍有於。 日軍狙擊手的戰術通俗概括就是:單程票。日本戰士對生命的觀點,永遠那麼與一般人不一樣。把高高的樹冠作為狙擊陣地,是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狙擊手的最大張狂特色。

二戰時期的日本狙擊手都是採用自殺式打法,瞭解歷史的人的應該都知道,狙擊手除了良好的射擊技術之外還要有靈活的頭腦,要不停地更換作戰位置,讓敵人摸不清狙擊手的位置,真正厲害的狙擊手會讓敵人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日本的狙擊手,首先他們的射擊技術是無可挑剔的,因為日本很重視步兵訓練,普通士兵的射擊能力在國際上都是很出名的。但是,日本在二戰中後期一直屬於不斷潰敗的狀態,自身兵力嚴重不足,同時都在打防守戰,為了殺傷更多的中國,美國士兵,日本狙擊手採取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就是爬到視野開闊的樹上,把自己跟樹捆在一起,即使被子彈打中也不會從樹上掉下來,可以繼續作戰,這種打法雖然給中美部隊都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但是也讓狙擊手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基本上沒打出幾槍就暴露目標被打死了,據說在太平洋戰爭的時候,美國部隊聽到槍響,用機槍掃射周邊樹木就能打死幾個日本狙擊手。






漢時光


因為日軍的狙擊手都被掛在樹上打死了,哪還有優秀的狙擊手出現啊。雖然歷史上確實出現過,但是這一個回答只是開玩笑的。


首先來說說二戰時期沒有專業的狙擊步槍。當時狙擊手們所配備的狙擊步槍,都是在同一批次裡面挑選出射擊精度比較好,射程比較遠的步槍加以改造,加裝瞄準鏡或者是加厚槍管。這樣的槍械發到槍法比較好的士兵們手中,就成為了人們所說的狙擊手,其實準確來說他們只能算是精確射手吧。不過二戰時期的生產工藝比較好的步槍放到現在確實可以和現在一般的狙擊槍相提並論。所以槍這個問題就不必糾結了。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積極的擴充軍備,也積極的在訓練士兵,那個時候日本士兵們的訓練由於嚴格,而且日本士兵們裝配的是小口徑的三八式步槍,這種槍的後座力比較小,適合於遠距離精確射擊,所以那個時候日本軍隊裡面的優秀射手不少。而日本的狙擊手裝備的九二式狙擊步槍就是用三八式步槍改造來的。這是日本戰爭初期的情況,不過到了後期,日本深陷戰爭的泥潭,導致軍隊士兵們的質量不怎麼地,都是從全國拉來的壯丁,槍法更是水的一匹。而且僅有的老兵們在越南戰爭熱帶雨林裡被消耗的一大批,至於說日本狙擊手為何會把自己掛在樹上面?因為在越南雨林中地面上面草木太帽上隱藏在那裡,也看不到遠方的目標,而且雨林中蟲子和毒蛇比較多,在地面上隱蔽很困難,只能爬到樹上去,越南更多的是橡膠樹,沒有辦法為了固定自己只能把自己綁在樹上。一開槍就把自己暴露了,想跑也跑不了。只能被人當成活靶子揍下來。日本人不傻也是猴精猴精的,不可能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地方,但是把自己掛到樹上這件事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過我們國家拍的抗日影視劇中也拿這個也拿這一件事來涮日本人。


量子聊軍武


這誤區有點大日本不是沒有出類拔萃的狙擊手,而是出類拔萃的狙擊手非常多,只不過沒人注意到他們,他們的意義其實也不是很大。

一個狙擊手怎樣才能做到舉世聞名呢?宣傳。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蘇聯人對於瓦西里·扎伊採夫進行了瘋狂的宣傳,用來提升蘇軍士氣。如果沒有蘇聯的宣傳,瓦西里不過就是個默默無聞的狙擊手,當個戰鬥英雄什麼的。不宣傳,誰都不知道,這就是新聞媒體的效果。而日本,恰恰不怎麼報道這一方面,一方面是狙擊手比較少,另一方面是壓根沒啥意義,還有一方面是適用於狙擊戰的場合並不是很多。

我們看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下狙擊手用在哪裡。首先呢,大規模使用狙擊手的戰鬥都是巷戰,例如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雙方都是派出大量狙擊手的,這種在廢墟里的戰鬥,隱蔽在角落裡的狙擊手效果非常好,蘇德雙方進行了大規模的狙擊作戰。

另一種就是治安戰,比如當代,美軍在阿富汗這些地方,都部署大量狙擊手打擊和自己敵對的勢力,用來掩護本方士兵,甚至駐紮在阿富汗的美軍,每個班配發兩把M14EBR步槍,步槍精準射殺能力。

我們看第一種情況,巷戰。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巷戰其實也就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淞滬會戰打了三個月,日本派出過很多狙擊手,對國軍的機槍手和炮兵陣地進行打擊,缺乏狙擊戰經驗的士兵,往往會被一個狙擊手幹掉一個班,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淞滬會戰時期的日軍狙擊手,戰績其實都不錯。

而這種大規模的巷戰,太少,直接就導致狙擊手的任務比較少。而治安戰當中,日軍直接炮樓什麼封鎖了,敵後的抵抗力量也不多,狙擊手的意義也就不大了。沒有適合狙擊作戰的環境,沒有足夠的宣傳力度,也就看不見日軍狙擊手的太多的新聞了。

而日軍更多的狙擊戰是在太平洋戰場上,各個島嶼上,日本人玩了個掛樹,不過效果不好,蘇德的狙擊手往往擊斃幾十個,日軍狙擊手只能擊斃兩三個,然後就被密集火力消滅掉了。或者就是幾輪密集炮火之下,狙擊手直接被幹掉了。太平洋上的生存率太低,機會就那麼一次兩次。

其實這種大規模戰役,人多的戰場,更多的是需要類似於現在的精確射手一類的,當時的狙擊手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概念的比較多。而日本兵的槍法普遍準,三八大蓋和九九步槍的精度也很高,對於專門的精確射手需求也不是特別高,而且,適用於正兒八經的狙擊戰的環境也太少,宣傳力度不夠,都是我們看不見日軍狙擊手的原因。


軍武文齋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狙擊手,一名狙擊手的培訓不亞於特種兵或者說在一些方面他比特種兵要難,因為狙擊手的任務往往都是一些難度係數特別大又特別危險,他們所處的環境更多的是對方可控的範圍之內。所以對狙擊手心態的要求特別高要有常人難有的定力,甚至於他們處在的狙擊位置有可能髒亂差的環境甚至是蛇蟲聚集之地。有的狙擊手為了完成任務一潛伏有可能就是幾天甚至10幾天……他就是對對方有重要價值的目標進行精準狙殺。他們出現的地方要麼是對方核心區要麼就是大兵團處於膠著狀態的時候。在大兵團處於運動作戰的時候或者說在處於兩大兵團猛烈攻防戰的時候,狙擊手出現的可能性很小甚至於沒有必要了。對抗過於猛烈,攻防轉眼之間就換了。這個時候狙擊手很難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在動輒幾萬幾十萬的抗日戰爭期間,狙擊手的殺傷力可以說杯水車薪的。我們也知道國軍和日軍幾乎沒有膠著戰,當然這一點不僅是國軍火力和對方有很大差距造成的還有其他因素。基於強大的火力支持和巨大的優越感日軍的狙擊手幾乎沒有發揮的餘地。和共軍作戰更多的是夜晚,那個時候沒有夜視儀全要靠肉眼觀察,所以狙擊手很難在夜晚的混戰中有用武之地。共軍進攻於撤退都特別快飄忽不定,可以說神龍見首不見尾。日軍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大火力部署,力求火力壓制。還是那個問題當兩方在動輒數千數萬人的攻防戰的時候狙擊手已經沒有多大神威了!真正的地面戰大兵團的攻防戰來說狙擊手沒有用武之地。雙方追求的更多的是火力壓制,猛烈的火力才是大兵團作戰的致勝可靠保證。狙擊手多半用於戰爭前期作為斬首行動,幹掉對方有價值的人物,或是戰爭處於膠著狀態的時候消耗和打擊對方士氣,又或者是戰爭後期暗殺敵方首腦人物。戰爭進行時很少出現他們的身影。抗日戰爭日本無條件投降了所以不存在最後一個假設,至於抗戰前期我們可以把蘑菇屯事件當做狙擊行動。他一舉拿下了張作霖這對日軍來說可以說是斬首成功。這一行動使得幾十萬東北軍臨陣換將,要是張作霖沒有被殺害或許日軍也不會這麼快採取行動吧!






家國天下事V事事開講


首先二戰的時間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但是真正開始認識到狙擊戰的重要性的,是蘇聯人,最早也是由蘇聯組建了專門的聚集特訓,甚至出現了狙擊排,聚集部隊。這個時間相對二戰也已經非常靠後,是到了1943年狙擊手的重要性才真正被提上日程。

至於日本的狙擊手為啥沒能鮮為人知,首先:日本作為東亞地區的法西斯國家,當然也是有著想法訓練自己的狙擊手,但是主要作戰方也為大規模陸軍。並且沒有自己獨立的作戰指揮,是編排到部對裡邊的,即便是在戰爭中有所建樹,功勳也是歸於所在的部隊。其次:日本給士兵灌輸的思想就是一定要效忠天皇,不死不休。所以,日本狙擊手在擊殺目標之後要做的就是繼續擊殺下一個目標,而不像別的國家,只有一個目標,擊殺後就要換位置之類的。所以一般擊殺目標後,日本狙擊手的位置暴露,也就不能倖免存活。這是小編覺得比較靠譜的兩點,希望採納。


千秋史


1943年5月11日,1.1萬名美國士兵分成三路,在阿圖島的東北部和東南部登陸。阿圖島是美國阿拉斯加半島以西上千公里外阿留申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島上荒蕪貧瘠,唯有火山爆發形成、常年積雪覆蓋的高山禿嶺和凍土荒原。1942年春,日軍攻佔了這座小島後,開始在這彈丸之地修築眾多永久性工事,並集結了2630人的重兵據守。登陸之初,美軍尚未遇到激烈抵抗,到次日清晨,日軍發現敵情後,北部登陸的美軍部隊便被日軍的狙擊手、機槍和迫擊炮組成的火力網死死釘在了原地整整一天不能動彈,此地也被美軍稱為“血腥角”。

阿圖島天氣惡劣,常年雨霧繚繞,鮮有晴天。登陸之日大霧瀰漫,美軍飛行員和海軍炮手皆無法準確定位日軍碉堡的位置,無法提供火力支援,而島上的美軍更是不知方向,敵堡與岩石洞中猝不及防的槍響如死神降臨,美國士兵一個接一個在迷霧中被狙殺。行動計劃受阻,美軍南部登陸部隊的指揮官愛德華·厄爾中校決定親自進入前線調查。一到戰場,只見山谷雲翻霧罩,根本無法辨明方向,忽然一聲槍響,厄爾血漿迸濺,倒地身亡。指揮官陣亡,美軍被困在了馬薩克山谷整整6天,士兵們因凍傷和戰壕足病造成的傷亡卻與日俱增。負責指揮登陸師的艾伯特·布朗少將也因此被解除了指揮職務。儘管阿圖島戰役最終以美軍的勝利告終,也成了日本陸軍首次“玉碎”戰,但它給參戰美軍留下了兩個至深印象:其一是日軍亡命的自殺式“萬歲衝鋒”,戰至最後只有27人倖存,且大多為自殺未遂者;其二則是行蹤飄忽、出沒無常的日軍狙擊手,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槍聲響起的瞬間總讓人猝不及防,即便是指揮官厄爾也命喪於他們的槍口之下。在後來的太平洋熱帶雨林,他們更如之中的死亡布穀鳥,給對手留下無盡的陰影與噩夢。

二戰中出現過許多王牌狙擊手,最著名的如蘇聯紅軍瓦西里·扎伊採夫,他以一人之力擊斃了超過400名法西斯官兵而聞名。儘管在以瓦西里為主角的電影《兵臨城下》中,他的對手黨衛軍上校科寧格只是個虛構人物,但在二戰德軍戰史上,也有被稱為“狙擊之王”的馬豪斯·海茨瑙亞,這名青年德國士兵至少狙殺了345名盟軍將士。即使在芬蘭,也出過“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據說其在蘇芬戰爭期間,使用一支芬蘭版莫辛納甘步槍至少射殺了542名蘇軍。但作為軸心國第二號BOSS的日本,卻從來沒出過王牌狙擊手。為何成為亞太戰場上盟軍將士噩夢的日軍狙擊手,不僅沒有出現過像瓦西里那樣的王牌,甚至連留下出色狙擊戰果的士兵都很難找到記錄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並沒有專業的狙擊手訓練,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步槍上也沒有裝備專門的望遠瞄準鏡,擔任狙擊任務的都只是普通的日本士兵,他們之所以能夠給對手留下深刻印象,主要還是取決日本的教育和軍隊訓練兩方面。明治維新後,日本於1872年公佈《學制令》,開始進行全國性教育改革。到1907年,日本的小學就學率達到97.83%。在兵源普遍受過基礎教育的基礎之上,進入軍隊後訓練自然更為高效與統一,當時教育普及度遠低於日本的中國軍隊在對日作戰時普遍戰鬥力不及日軍,傷亡慘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此外,日軍的訓練也相當嚴格,尤其是單兵作戰訓練尤其嚴酷,包括進攻、防禦、追擊、退卻以及夜間作戰等項目。

在日本,新兵進入軍隊後,要先經過5個月的新兵集訓,訓練課目包括隊列、刺殺、射擊及拉練。在這期間最少要有一次在嚴冬條件下的5天野營拉練,訓練士兵嚴寒耐力及夜間應戰能力,對射擊則要求絕對精準。經過新兵集訓後,會轉入小隊、中隊級協同戰術訓練,這個階段,新兵常會遭到老兵們魔鬼式的“磨鍊”。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槍長瞄;夜間百米外射擊香火頭;避彈奔跑及針對避彈奔跑的射擊方法;狙擊與反狙擊術等。這些魔鬼式訓練的確很大程度提高了日本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尤其在太平洋戰場熱帶雨林的惡劣環境中,他們能夠保持超常的作戰意志,給盟軍造成不少傷亡。

可日軍為何出不了王牌狙擊手呢?這很大程度上也與他們這套魔鬼訓練法有關。在日本陸軍中,儘管也制定了所謂“五項基本戰鬥倫理”——忠誠、謙恭、勇氣、誠實、節儉,但日本陸軍軍士對待部屬的方式與美軍完全不同。在日本軍隊中,士兵一旦有任何錯誤、疏忽、怠慢、粗心,就會立即遭到嚴厲的懲罰、體罰士兵是家常便飯,不僅新兵訓練如此,在作戰部隊中也是如此。日本士兵對於犯錯招罰的恐懼和麵對官長的權威時戰戰兢兢的心態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他們的主動性。正因如此,日本陸軍經常無法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甚至不敢接手已陣亡戰友的武器,唯恐越軌行為的後果。擔任狙擊任務的士兵儘管槍法精準,毅力非常,但往往死守一處進行射擊,至死方休,不少士兵甚至將自己捆綁於樹冠之上,通常在狙殺數人後暴露目標,被盟軍一通火力問候,命喪黃泉。人死了,自然也就沒有機會繼續刷新戰績,成為王牌狙擊手。

儘管沒有專門的狙擊手訓練,但太平洋戰爭中,日軍還是大量的使用“狙擊手”,他們往往會先刺探美軍的防禦措施,而後吸引其開火,再用狙殺的方式威懾對方,延滯其推進速度。如果說像瓦西里那樣的王牌狙擊手是死神的話,那麼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狙擊手就是一群綠色地獄中的惡鬼。他們不會像死神降臨那樣令人聞風喪膽和無可奈何,卻如鬼影般無處不在,隨時隨地都在吞噬著對手的性命。





鷹隼之利


眾所周知,二戰之前的日軍很重視士兵的射擊訓練,再加上他們使用的三八式步槍精度高、打得遠、便於新兵使用等優勢,所以在抗戰前期日軍幾乎個個都是精準的射手,從那麼多射手之中選幾個狙擊手出來還是挺簡單的,當時日軍的狙擊步槍主要是九七式狙擊步槍,此槍就是從三八式步槍加了個倍鏡改進而成。正是因為日軍習慣用精準的槍法擊敗對手,士兵的槍法都挺不錯,日軍的狙擊手在某些方面也就失去了作用。

其實日軍的狙擊手很少有人出類拔萃,還和他們的狙擊戰術有關。狙擊手在戰場上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損失然敵人付出巨大的代價,最有效的狙擊作戰式樣就是以兩人為狙擊小組,一人負責觀察,一人負責射擊,他們隱蔽在暗處,尋找時機給敵人致命一擊,當然,一旦暴露,就要趕緊按計劃撤退,這就需要狙擊手比狙擊對象的機動能力更強,但日軍狙擊手卻做不到這點,他們受軍國主義的影響,覺得自己的生死無所謂,他們甚至覺得以死還能拉幾個對手墊背就是勝利。

除此之外,相對穩定的戰線才能為狙擊手提供穩定的狙擊環境,從而出現優秀的狙擊手。抗戰中我軍裝備和兵員素質和日軍不是一個等級,所以日軍在與我軍作戰中根本犯不著用狙擊手,日軍的狙擊步槍多數都用在太平洋戰場上,而美軍的火力如此強大,日軍出於被碾壓狀態,少數狙擊手憑藉著幾支狙擊步槍是難以取得戰役勝負的。

到了二戰後期,日軍的兵員素質急劇下降,出類拔萃的狙擊手當然也就越來越少了,在太平洋戰場上,有些日軍狙擊手居然直接將自己綁在樹上,他們一旦開槍,暴露位置,根本沒有退路,所以此時日軍狙擊手陣亡率也高,再優秀的狙擊手也只是曇花一現,沒人會記住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