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難度堪比航母? 被四個國家壟斷, 美國都不行, 中國第一艘開工

郵輪難度堪比航母? 被四個國家壟斷, 美國都不行, 中國第一艘開工

2019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我們迎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就在大家還在關注075型兩棲攻擊艦下水,國產航母第七次試航歸來,055型驅逐艦“南昌號”正式入列,也是中國海軍首艘萬噸驅逐艦加入戰鬥序列,包括中船重工下水的一艘20噸的國產“神盾”無人艇,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以及垂直髮射系統(VLS)一應俱全,但大家有一則消息卻被忽略了,從某種程度上說,它的重要性堪比航母。


郵輪難度堪比航母? 被四個國家壟斷, 美國都不行, 中國第一艘開工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透露,我國第一艘大型豪華郵輪已於去年10月18日開工建造。在我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著我國船舶工業正式跨入大型郵輪建造新時代。那麼中國為什麼要建造大型豪華郵輪?大型郵輪是船舶工業設計製造難度最高的船型之一,被譽為現代工業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綜合化和集約化的巨系統工程,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水平和製造實力,而且是中國目前唯一沒有設計製造業績的高技術船舶產品。


郵輪難度堪比航母? 被四個國家壟斷, 美國都不行, 中國第一艘開工

造船業有“皇冠上的三顆明珠”,分別是航母、液化天然氣船和豪華郵輪。一些說法稱豪華郵輪的設計建造難度高於航母,其實並不能如此類比,更準確的說法是建造豪華郵輪與航母各有千秋。那麼大型郵輪建造難在哪,為何它被認為是“造船行業皇冠上最後一顆明珠”?據瞭解,從意大利芬坎蒂尼引進的設計圖紙及建造管理文件就達15萬頁、近2.1噸,整船由2500萬零件組成。


要將這2500萬個零件從設計、採購、生產建造、調試到交付的全時段追蹤,再實現生產建造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據介紹,這艘大型郵輪總噸位約13.55萬,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計劃於2023年下半年交付運營。我們堅持要造國產大型郵輪不僅僅是為了攻克造船業最後一個難題,實際上更多是出於經濟發展考慮,2006年,我國開啟郵輪旅遊時代。十年間,郵輪乘客從不足1萬人猛增至2016年的212萬人,年均增速超過40%。相關機構預測,到2035年中國郵輪遊客總量將達1400萬人次,我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郵輪旅遊市場之一。

郵輪難度堪比航母? 被四個國家壟斷, 美國都不行, 中國第一艘開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產大型郵輪和國產大飛機有著一樣的使命,而且還有一點就是目前全球大型郵輪建造產能略顯不足,歐洲7萬總噸以上郵輪年產能僅為8艘左右,且2025年前交付的郵輪建造船位基本已滿。也就是說即便採用最省事的辦法,從海外直接進口也無法滿足我國快速增長的需求。未來20年,我國需要約100艘郵輪開展相關服務。由於全球郵輪市場正處於供求失衡的尷尬局面,依託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大力發展本土郵輪製造正當其時。


郵輪難度堪比航母? 被四個國家壟斷, 美國都不行, 中國第一艘開工

至於豪華郵輪,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其建造難度極大,無論日本、美國還是中國,都還缺乏獨立建造豪華郵輪的實力。豪華郵輪建造基本被意大利、德國、法國和荷蘭四個歐洲國家壟斷。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廠、德國邁爾造船廠、法國大西洋造船廠和荷蘭阿克爾造船廠,拿下了全球90%以上的訂單。建造豪華郵輪,從某種角度上看,技術難度上甚至比造航母還大。


郵輪難度堪比航母? 被四個國家壟斷, 美國都不行, 中國第一艘開工

航母就不用多說了,目前全球擁有航母的國家有8個,能造液化天然氣船目前也只有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和歐洲少數幾個國家的13家船廠能夠建造。這也足以證明建造大型郵輪是有多難。造大船對於今天我國的船舶工業來說早已不是問題,以現在中國的工業實力,甚至建造排水量超過100萬噸的船都毫無壓力。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能獨立摘下這“三顆明珠”。而中國,很可能成為第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