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以前的就餐方式确实有弊端,疫情过后,就餐方式能有所改变吗?

中鹏说法


中国人的就餐方式跟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疫情过后中国人的就餐方式在有些场合可能会比以前注意一些,但是家庭间吃饭恐怕短时间内是很难彻底改变的,一是因为几千年的传统和观念很难改变,二是中餐跟西餐不同,有些菜实行分餐或者每次都用公筷公勺去取实在不方便。

中国人历来注重亲情、友情,喜欢“欢聚一堂”。不论一家人吃饭还是亲朋好友聚会,中国人喜欢整上一桌子菜,大家围坐在一起觥筹交错、热热闹闹地吃。吃饭在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交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的社交离不开吃饭。

有时候形容两个人的友情,我们会说“两个人从小在一个锅里吃饭”或者说“两个人吃一碗饭长大的”,这说明了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一家人就得在一口锅里吃饭,亲亲热热的温暖又有爱。

走上社会后社交更是离不开聚餐吃饭。职场上,比较正式的饭局,或者不是特别相熟的人之间聚餐,给别人夹菜时一般会用公筷。但是一般来说并不是说每道才或者每个人都配一双公筷,随着饭局的进行,各人去夹菜时就不会用公筷了。如果相熟的朋友间聚餐吃饭,去盘里夹菜时一般是没人用公筷的,一是来回换确实不方便,二则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和就餐方式摆在那里,用公筷显得太见外。

确实,传统的就餐方式在健康卫生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我想,疫情过后大家会更多地注意到饮食卫生问题。所谓就餐方式的改变,无非是两个方法,一是使用公筷公勺,二是实行分餐。但是第二种方式无疑是基本行不通的。我们很难想象一家人或者朋友在一起吃饭,大家每人面前摆着一个大盘子,大家都对着自己面前的盘子各吃各的,这种方式吃中餐是没有灵魂的。

第一种方式我觉得是可行的,但是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想这次疫情之后大家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做。对年轻人来说其实还比较容易接受。我们可以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在外面跟朋友聚餐时,大家夹菜时都自觉地使用公筷,会减少很多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对大家都好。在家里吃饭,如果家里有小孩子,建议也是使用公筷,或者给孩子单独盛出来,不要用大人的筷子去给孩子夹菜,更不要用大人的筷子去喂孩子吃东西。这个其实很容易做到,我家一直是这么做的。

改变是件很难的事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人的就餐方式,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产物,有弊端,却也有温度。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去改变它,但是相信这次疫情过后大家会有所思考和尝试改变。也许不久的将来,有了方便好用的公筷等东西发明出来,人们自然也会乐意采用更健康卫生的就餐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