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取西平堡,滅明軍三千,自損七千,比薩爾滸之戰損失還重

就在明廷在熊廷弼和王化貞二者間的取捨紛爭不已之際,努爾哈赤悍然出兵了。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正月十八日,努爾哈赤率軍西渡遼河,準備一舉拿下遼西地區。

努爾哈赤取西平堡,滅明軍三千,自損七千,比薩爾滸之戰損失還重

當晚,後金八旗軍夜宿東昌堡,準備第二天強渡三岔河。

然而,令努爾哈赤沒有想到的是,三岔河一帶駐防的明軍聽說金兵來了,竟然不戰而潰,士兵一鬨而散。王化貞一直掛在嘴上的“三岔河防線”就這樣不攻而破。

於是,擺在努爾哈赤面前的第二道防線:鎮武堡、西平堡、閭陽驛。

事實上,明軍安置在關外的兵力已達二十萬,兩倍半於金軍,而且火器眾多,如果集中起來與努爾哈赤抗衡還是佔有非常高的優勢的,而且正月河水冰封,遼河平原無險可守,最好的選擇就是將大部兵力拉回廣寧,憑藉廣寧的地理優勢死守,而分散部分機動軍隊在寬闊的遼河平原上騷擾後金,以延緩後金騎兵的推進速度,分散後其注意力,為正面抗戰贏利時間和戰機。

可是王化貞卻以三千人守三岔河,以三千人守西平堡,以兩萬人守鎮武堡,再以一萬人守閭陽驛,熊廷弼所帶的五千人守右屯,自己率大軍守廣寧城,這種安排,明顯是分散自己兵力來等待努爾哈赤消滅,蠢,太蠢了。

或者,在王化貞看來,前面兩道防線的三萬人只要能捨出命和努爾哈赤死拼,拼完,努爾哈赤也就剩一口氣了,自己在這個時候再殺出去豈不大功告成?!

如果他真的這麼想,那就太天真了。

三岔河的明軍之所以潰散,就是因為他們要面對的是由努爾哈赤親率的十萬八旗勁旅,不是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嗎?你這區區三千人,還不夠人家塞牙縫!

三岔河的三千明軍已經聞風潰散了,按照這個形勢發展,那麼接下來西平堡的三千明軍也應該潰散了。

可是,努爾哈赤卻在西平堡遇上了強烈的抵抗。

西平堡的明軍負責人羅一貴是個出了名的狠人,雖面臨強敵,卻毫不慌亂,“憑城固拒,用砲擊傷者無算”(《明季北略》)。

努爾哈赤十萬大軍輪番攻擊,整整一日,毫無進展,反而在城下留下無數具屍體。

努爾哈赤在半夜時分佈下十面雲梯登城,卻全部被推翻。

這麼下去可不是辦法,硬的不來,就來軟的。

努爾哈赤派人向城裡喊話,樹旗招降,並派使者入城,許以高官厚祿。

偏偏羅一貴軟硬不吃,他踞坐城頭,大罵道:“豈不知羅一貴是好漢,肯降爾乎?”(《明季北略》)將來使斬首,並“於城中豎招降旗奴”(《明熹宗實錄》卷十八)

努爾哈赤大怒,揮軍四面環攻,三進三卻,一晝夜下來,傷亡慘重,卻連城牆也沒摸到。

王化貞得知西平未失,大感欣慰,在遊擊孫得功的建議下,盡發廣寧兵,由孫得功和及中軍遊擊率領,前往閭陽驛與祁秉忠部會合前往救援。

熊廷弼也急傳命令給鎮武劉渠,令他拔營赴援。

幾支軍隊在平陽橋遇上了努爾哈赤的八旗伏兵。

總兵劉渠異常剽悍,大喝一聲,一馬當先,操刀殺入後金軍中。

將領如此神勇,做小兵的也不好意思當縮頭烏龜,都跟著吶喊衝鋒。

一時間,明軍氣勢大盛,士氣如虹,連續三次殺退後金軍的圍攻。

但後金軍也的確不負天下第一騎軍的稱號,每次退下,都能很快組織起新的進攻。

後金的第四次圍攻展開,關鍵時刻,明軍有人溜號了。

這人竟是王化貞寄予厚望的孫得功!

他和副將鮑承率軍從左翼撤走,撤走的時候還不忘喊上一嗓子:“兵敗矣!”(《明季北略》)

後面的軍隊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以為己方已兵敗,也跟著潰逃,而正在衝鋒的劉渠部發現自己後面軍隊已逃走一空,登時人心渙散,跟著拔腿逃命。後金軍趁勢大舉進攻,劉渠戰死,數萬明軍喪生。

祁秉忠體被二刀三矢,家眾扶上馬,奪圍而出,無奈傷勢太重,卒於途。

副將劉徵擊殺十餘人,乃死。

祖大壽遠走覺華島。

努爾哈赤的圍點打援獲得了全面的勝利。

西平堡的羅一貴頓時陷入了孤立無助境地。

努爾哈赤指揮得勝之軍將他們層層圍困,小小西平堡,志在必得。

看著城外敵軍的囂張氣焰,羅一貴沉默了。

他知道,援兵已絕,在數十倍於自己的兵力的強敵跟前,再沒有一絲一毫的勝算,甚至,自己連生的希望都不會有,但他仍然決定堅守,因為因為有一種叫國家利益、一種叫民族大義的東西在支撐著他,即便只剩下一兵一卒,也要戰鬥到底。

正是在這種決心的鼓舞下,只有三千軍隊的西平堡多次擊敗了八旗軍隊的進攻,給努爾哈赤以沉重的精神打擊。

後金士兵的死亡人數不斷增加,那個與王化貞有密約的李永芳親自出馬,誘降羅一貴。

從李永芳這個表現看,其並無作明軍內應的跡象。

事實上,他非但沒被王化貞策反,相反,他倒是成功地策反了王化貞最為信任的中軍遊擊孫得功。

所以說,孫得功的主動要求入援西平堡並不是偶然的,他的主動賣陣也不是偶然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按李永芳的計劃進行。

可羅一貴並不是孫得功,他站在城頭將李永芳臭罵了一頓。

努爾哈赤惱羞成怒,“騎益眾,環城力攻”(《明季北略》)。

戰事又進行了一日一夜。

明軍憑藉城堡大量殺傷敵軍,後金兵被“炮傷六七千人,屍與城平。”(《明季北略》)

努爾哈赤被徹底激怒,失去了理智,不停揮軍猛攻,似乎是要用後金士兵的肉體來耗光明軍的炮彈和弓箭。

顯然,努爾哈赤的這個“戰術”是可以成功的,畢竟,西平堡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城堡,守軍不過三千人,而他,擁有著強大的十萬之眾。

在他的瘋狂進攻下,城內的火藥矢石終於宣告耗光。

羅一貴目中流矢,自知不能倖免,他採取了去年袁應泰一樣的方式,向著京城的方向,行叩拜禮,大呼道:“臣力竭矣。”(《明熹宗實錄》卷十八)自刎而死。

都司陳尚仁、王崇信等也跟隨著他紛紛橫刀自盡。

西平堡陷落。

努爾哈赤雖然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損失卻空前慘重。

此戰,西平堡三千守軍全部陣亡,陪葬的,是近七千名後金軍。

這七千名後金軍的死亡量不但高於沈遼大戰,也高於薩爾滸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