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需要尊重患者的感受

根据具体情况由患者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治疗或者安静的等待。

这是一位患者家属的自述:母亲2012年2月检查确诊乳腺癌,通过多方咨询,有医生建议手术,但更多的是不建议手术,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加之癌细胞已明显呈扩散的态势,且母亲身体条件很不好,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说白了就是他们担心即便母亲上得去手术台恐怕并不能平安的承受得了这台手术,所以他们主张不要让老人在临终之前在医院里一直受罪。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依咨询得来的医生意见,我和弟弟商量后一起跟母亲谈的病情,母亲很平静的听我讲述医生的各种意见,最后母亲轻轻说了一句:我不要手术,也不要住院。

因为之前有过妹妹去世的经验,我比较认同罗点点他们搞的那个「尊严死」所倡导的理念,也因此我决定尊重母亲的意愿。

接下来就是通知母亲在国内外的家人,母亲的兄弟姐妹接到电话后就安排好时间,陆续到家里来陪母亲住几天。

在母亲与陆续到家里来看望她的家人相处的日子,母亲每天都是愉悦而轻松的。

每天在照顾母亲接待家里来来往往的亲戚的时候,主要是观察母亲的身体状态,怕母亲开始疼痛,一开始母亲说不痛不痒,到了后期当然疼痛并不能避免,所以到了后期,母亲每天服用的是由医院推荐的李嘉诚癌症基金会免费发放的止痛药。

母亲没有经历太多癌症带来的痛苦,扩散至肺部开始感觉呼吸困难直到去世差不多就是不到10天。

我自然不相信母亲说不疼,母亲实在是个太坚韧的女性,一辈子没有向任何人任何事低过头,最后临走之前也没有被癌症击垮,她从容不迫地跟自己的家人一一道别,她选择不手术不住院,争取到了更多属于她自己的时间。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母亲去世的时候并没有像别的癌症患者那样缠绵病榻,她对服侍她多年的佣人阿四说:你信不信我不会流眼泪,我会笑着走⋯⋯

母亲坦然而平静地面对死亡这件人生最残酷的事的态度是意料之中的,而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减轻病魔带来的痛苦,尽可能的陪伴母亲走完最后的这段路。

母亲走的那天是上午11:16分,早晨起来就坐在平时她坐的廊上的椅子,阿四服侍母亲吸氧,然后把熬好的参汤喂母亲,母亲喝完那小碗参汤,阿四刚转身把碗收拾送回厨房,我跟头天晚上司机刚去接来的三叔三婶坐在母亲面前的廊下,我看见母亲嘴角开始溢出参汤来,我感觉不对,顺手抓了一条毛巾垫在母亲下巴,上前一步抱住母亲,一只手拿出电话叫弟弟赶快回来,弟弟踏进院门前,母亲已在我左手手掌心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母亲真的没有流泪,她是坐在家里她平时常常坐的位置上去的。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为了自己求心安而强迫母亲去手术去住院,可以让她有几个月时间从容地跟自己的亲人告别,由她自己亲手写下自己这一生的句号,母亲的最后时刻是坐在平日里她看云的廊上,而不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这是我为母亲生前所能做到的最后一点事了。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能够守护母亲直到终老,是我此生最感欣慰之事。

我说过,将来我自己最后时刻来临的时候也不要住院,也不要过度治疗,因为不确定家人会听从我的意愿,所以我会写一份声明:不要抢救,请让我可以体面而有尊严的离开。

我不想全身插满管子在一群陌生人的注视下离开。

所以我想癌症晚期患者所需要的应该是尊重

根据我的观察:当被检查出“癌症晚期”时,患者和家属的心态是十分矛盾的,有人说,“继续治疗吧,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有人说,“反正治不好,拿这个钱干点啥不好”,放弃于心不忍,坚持治疗又可能人财两空。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得了癌症还要不要治疗?到底应该怎么办?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下:癌症分期

常说的癌症早期、中期、晚期,是一种通俗的分期方法,也是病人和家属最容易听懂的说法。

对肿瘤发展分期,能帮助医生决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

国际上已经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分期标准---TNM分期。“T”代表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程度,“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脏器转移,包括骨转移。根据T、N、M的不同情况,将肿瘤按严重程度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I期癌:原发部位的癌小,只有2~3厘米直径,无转移癌

Ⅱ期癌:原发部位癌有局部浸润,或有较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Ⅲ期癌:原发部位癌有浸润,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Ⅳ期癌:原发部位有广泛浸润,或有远地器官的转移性癌

早期的癌症患者治疗后,不仅存活率提高里了,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会跟着提高。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也就下降了,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众所周知,早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比晚期癌症患者节省了非常大的人力、金钱和精力时间。因此,我们提倡癌症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在癌症的中期,如果癌症导致患者不遭受太多痛苦,就应该积极配合积极配合治疗,因为中期发现得早于晚期,而且情况还没有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

如果家庭条件很允许的话,患者就应该积极的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听从医生的指示和嘱托。也不能给病人心理和身体上的很大的压力。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晚期癌症是指癌症发现得太晚,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此时,有许多问题都需要考虑了,例如手术是否良好,癌细胞是否会扩散,存活时间和概率是多少。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患者可以选择在患者不太痛苦的情况下继续治疗,不管患者能否治愈延续继续他的生命。

如果家庭状况不好的话,病人的寿命也不长,你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带亲人去旅行和玩耍,在心理上尽量减少患者的心里压力。

如果是肿瘤的话,让医生看看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当然,肿瘤是可以切除的。良性肿瘤切除后,不会复发或转移,还可以继续他的生活。然而是恶性肿瘤就有癌细胞转移的危险。一旦癌症再次复发的话,就会有非常大的风险。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治?不治?

“癌症,做手术、放疗、化疗会遭受巨大的痛苦,不如放弃治疗,省钱,享受余下的时间就好了。”

许多癌症患者在放弃治疗时会想到类似的情况,但这是正确的吗?

首先,说几例“特例”,睾丸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对于癌症患者,即使转移、扩散了,也有很大的机会得到“根治”,五年和十年不会复发。

此外,最先进的癌症治疗的目的是抑制癌症进展,减少症状,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医学水平有所提高,新药不断涌现,许多类型的癌症已经能够很长时间控制病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许多患者的生存时间将大大延长。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很难保持理性,面对死亡大家都有恐惧,如果只是一道选择题,治或是不治很好选择,但是摆在这道选择题前面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一个家庭的一份子,一个家族的纽带,这样的题目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选择太过困难。

不管怎么选择,其实都是想告诉大家,亲情都是无价的,虽然因为金钱的关系有的家庭能治,有的家庭不能治,但是能不能治大家都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大家面对问题时自己能做的最佳选择,别人没有站到你的角度他就不能因此批评你的选择错误。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得了癌症到底怎么办?

很多人都认为,消灭肿瘤当然是第一位的,人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从最初的根治性切除,到放疗、化疗、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然而种种“消灭”肿瘤的方法,并没有彻底打败癌症。

战胜癌症能不能速战速决?现代控癌战近200年,人类仍未战胜癌症,控癌是持久战。那些抱有“一刀下去”就能解决问题的心态未必正确。

消灭肿瘤的方法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手术还是放疗、化疗都有利有弊,即使是现在热门的分子靶向治疗也不例外,它可使肿瘤明显缩小,但“皮球打得越高、反跳越高”,消灭癌症之时,也要警惕残癌“狗急跳墙”。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80%,约有20%以上的癌症患者直接死亡原因是因为营养不良。在诊断时约有一半的癌症患者已有体重下降,其中以食管癌、肺癌、胃癌及胰腺癌等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体重下降的化疗患者与体重没有下降的化疗病人相比,前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升高。由于营养不良造成消瘦、体弱等原因,不但导致抗癌治疗耐受性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发生率增加,也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治疗里有“五驾马车”之说,癌症综合治疗也有“六驾马车”,即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和营养治疗,千万不要忘记营养治疗这驾马车。

癌症营养不良的患者,应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临床肿瘤治疗中,虽然手术、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肿瘤治疗总的效果仍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很多肿瘤患者是在饥饿及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反复多次地进行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也有相当多的癌症患者,很重视吃药,每天中药大碗大碗地喝,保健品大把大把地吃,却忽视了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2001年5月,在黎介寿院士倡导下,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病区,诊治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数千例,营养不良的改善及治愈率达到70%,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由著名临床肿瘤学家孙燕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制定,说明肿瘤专家对膳食营养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系统管理中的重视,将有助于推进肿瘤患者的膳食营养治疗工作,意义非凡。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早期筛查是关键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第一步,就是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目前,可用于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评估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病人体重的动态测定,简便易行。

一般认为,如果在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平常的5%,6个月内下降超过10%,就被认为有营养不良存在。较为精确地营养评估及营养不良诊断,还可以通过测定血清蛋白质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及人体组成测定等方法。

临床针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筛选有多种量表,有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总体主观量表(SGA)、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等。应用这些量表,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发现营养不良高风险的肿瘤患者,其中PG-SGA专门为肿瘤患者所设计。

在评估患者情况、体力状态、活动能力、进食情况和不良症状等,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其中体重下降是发生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症状和表现,一定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不能置之不理或视为理所当然。因为肌肉或脂肪的消耗均是以器官功能的下降为代价。应积极地寻找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积极地开展肠内营养治疗(EN)或肠外营养治疗(PN)。等到像乔布斯那样明显的“癌性恶病质”出现时,营养治疗也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对于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的分级和分期,遵循个性化的原则。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否,是所有癌症治疗中均应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临床上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癌症适应证患者主要包括:

1. 手术后发生消化道瘘、胃肠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患者;

2. 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引起严重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肠炎的患者;

3. 头颈部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导致吞咽障碍及肠梗阻等患者;

4。需手术、化疗、放疗而伴有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等。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当胃肠功能良好并且可以安全使用时,首选鼓励患者吃(也就是自然摄食),自然摄食不足的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及其他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可通过鼻饲、胃造口及空肠造口等)。

因为肠内营养符合生理、价格便宜、操作简便,并且比较适合于家庭内营养支持的开展。当癌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不能使用肠内营养时,可以选择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最无奈的选择

我们希望癌症营养治疗带给患者的是切实的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肿瘤相关疑问如能相帮可以私信到我,希望文章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