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需要尊重患者的感受

根據具體情況由患者自主決定是否接受治療或者安靜的等待。

這是一位患者家屬的自述:母親2012年2月檢查確診乳腺癌,通過多方諮詢,有醫生建議手術,但更多的是不建議手術,因為母親年事已高,加之癌細胞已明顯呈擴散的態勢,且母親身體條件很不好,不具備做手術的條件,說白了就是他們擔心即便母親上得去手術檯恐怕並不能平安的承受得了這臺手術,所以他們主張不要讓老人在臨終之前在醫院裡一直受罪。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依諮詢得來的醫生意見,我和弟弟商量後一起跟母親談的病情,母親很平靜的聽我講述醫生的各種意見,最後母親輕輕說了一句:我不要手術,也不要住院。

因為之前有過妹妹去世的經驗,我比較認同羅點點他們搞的那個「尊嚴死」所倡導的理念,也因此我決定尊重母親的意願。

接下來就是通知母親在國內外的家人,母親的兄弟姐妹接到電話後就安排好時間,陸續到家裡來陪母親住幾天。

在母親與陸續到家裡來看望她的家人相處的日子,母親每天都是愉悅而輕鬆的。

每天在照顧母親接待家裡來來往往的親戚的時候,主要是觀察母親的身體狀態,怕母親開始疼痛,一開始母親說不痛不癢,到了後期當然疼痛並不能避免,所以到了後期,母親每天服用的是由醫院推薦的李嘉誠癌症基金會免費發放的止痛藥。

母親沒有經歷太多癌症帶來的痛苦,擴散至肺部開始感覺呼吸困難直到去世差不多就是不到10天。

我自然不相信母親說不疼,母親實在是個太堅韌的女性,一輩子沒有向任何人任何事低過頭,最後臨走之前也沒有被癌症擊垮,她從容不迫地跟自己的家人一一道別,她選擇不手術不住院,爭取到了更多屬於她自己的時間。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母親去世的時候並沒有像別的癌症患者那樣纏綿病榻,她對服侍她多年的傭人阿四說:你信不信我不會流眼淚,我會笑著走⋯⋯

母親坦然而平靜地面對死亡這件人生最殘酷的事的態度是意料之中的,而我所能做的僅僅是儘量減輕病魔帶來的痛苦,儘可能的陪伴母親走完最後的這段路。

母親走的那天是上午11:16分,早晨起來就坐在平時她坐的廊上的椅子,阿四服侍母親吸氧,然後把熬好的參湯喂母親,母親喝完那小碗參湯,阿四剛轉身把碗收拾送回廚房,我跟頭天晚上司機剛去接來的三叔三嬸坐在母親面前的廊下,我看見母親嘴角開始溢出參湯來,我感覺不對,順手抓了一條毛巾墊在母親下巴,上前一步抱住母親,一隻手拿出電話叫弟弟趕快回來,弟弟踏進院門前,母親已在我左手手掌心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母親真的沒有流淚,她是坐在家裡她平時常常坐的位置上去的。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為了自己求心安而強迫母親去手術去住院,可以讓她有幾個月時間從容地跟自己的親人告別,由她自己親手寫下自己這一生的句號,母親的最後時刻是坐在平日裡她看雲的廊上,而不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這是我為母親生前所能做到的最後一點事了。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能夠守護母親直到終老,是我此生最感欣慰之事。

我說過,將來我自己最後時刻來臨的時候也不要住院,也不要過度治療,因為不確定家人會聽從我的意願,所以我會寫一份聲明:不要搶救,請讓我可以體面而有尊嚴的離開。

我不想全身插滿管子在一群陌生人的注視下離開。

所以我想癌症晚期患者所需要的應該是尊重

根據我的觀察:當被檢查出“癌症晚期”時,患者和家屬的心態是十分矛盾的,有人說,“繼續治療吧,好死不如賴活著”,也有人說,“反正治不好,拿這個錢乾點啥不好”,放棄於心不忍,堅持治療又可能人財兩空。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得了癌症還要不要治療?到底應該怎麼辦?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下:癌症分期

常說的癌症早期、中期、晚期,是一種通俗的分期方法,也是病人和家屬最容易聽懂的說法。

對腫瘤發展分期,能幫助醫生決定治療方案判斷預後。

國際上已經制定了一套統一的分期標準---TNM分期。“T”代表腫瘤大小和腫瘤浸潤程度,“N”代表淋巴結轉移情況,“M”代表遠處臟器轉移,包括骨轉移。根據T、N、M的不同情況,將腫瘤按嚴重程度分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I期癌:原發部位的癌小,只有2~3釐米直徑,無轉移癌

Ⅱ期癌:原發部位癌有局部浸潤,或有較少的區域淋巴結轉移

Ⅲ期癌:原發部位癌有浸潤,已有區域淋巴結轉移

Ⅳ期癌:原發部位有廣泛浸潤,或有遠地器官的轉移性癌

早期的癌症患者治療後,不僅存活率提高裡了,而且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就會跟著提高。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也就下降了,不會影響生活質量。眾所周知,早期癌症患者的治療比晚期癌症患者節省了非常大的人力、金錢和精力時間。因此,我們提倡癌症患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在癌症的中期,如果癌症導致患者不遭受太多痛苦,就應該積極配合積極配合治療,因為中期發現得早於晚期,而且情況還沒有發展到最嚴重的程度。

如果家庭條件很允許的話,患者就應該積極的接受醫生的治療方案,並聽從醫生的指示和囑託。也不能給病人心理和身體上的很大的壓力。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晚期癌症是指癌症發現得太晚,發展到最嚴重的階段。此時,有許多問題都需要考慮了,例如手術是否良好,癌細胞是否會擴散,存活時間和概率是多少。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患者可以選擇在患者不太痛苦的情況下繼續治療,不管患者能否治癒延續繼續他的生命。

如果家庭狀況不好的話,病人的壽命也不長,你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帶親人去旅行和玩耍,在心理上儘量減少患者的心裡壓力。

如果是腫瘤的話,讓醫生看看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當然,腫瘤是可以切除的。良性腫瘤切除後,不會復發或轉移,還可以繼續他的生活。然而是惡性腫瘤就有癌細胞轉移的危險。一旦癌症再次復發的話,就會有非常大的風險。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治?不治?

“癌症,做手術、放療、化療會遭受巨大的痛苦,不如放棄治療,省錢,享受餘下的時間就好了。”

許多癌症患者在放棄治療時會想到類似的情況,但這是正確的嗎?

首先,說幾例“特例”,睪丸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對於癌症患者,即使轉移、擴散了,也有很大的機會得到“根治”,五年和十年不會復發。

此外,最先進的癌症治療的目的是抑制癌症進展,減少症狀,延長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目前,醫學水平有所提高,新藥不斷湧現,許多類型的癌症已經能夠很長時間控制病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許多患者的生存時間將大大延長。

對於患者和家屬來說,很難保持理性,面對死亡大家都有恐懼,如果只是一道選擇題,治或是不治很好選擇,但是擺在這道選擇題前面的是一個人的生命,一個家庭的一份子,一個家族的紐帶,這樣的題目對於這個家庭來說選擇太過困難。

不管怎麼選擇,其實都是想告訴大家,親情都是無價的,雖然因為金錢的關係有的家庭能治,有的家庭不能治,但是能不能治大家都不要因此而覺得自己對不起家人,怎麼樣的選擇都是大家面對問題時自己能做的最佳選擇,別人沒有站到你的角度他就不能因此批評你的選擇錯誤。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得了癌症到底怎麼辦?

很多人都認為,消滅腫瘤當然是第一位的,人們用盡了各種辦法:從最初的根治性切除,到放療、化療、器官移植、微創手術。然而種種“消滅”腫瘤的方法,並沒有徹底打敗癌症。

戰勝癌症能不能速戰速決?現代控癌戰近200年,人類仍未戰勝癌症,控癌是持久戰。那些抱有“一刀下去”就能解決問題的心態未必正確。

消滅腫瘤的方法是一把雙刃劍,不論是手術還是放療、化療都有利有弊,即使是現在熱門的分子靶向治療也不例外,它可使腫瘤明顯縮小,但“皮球打得越高、反跳越高”,消滅癌症之時,也要警惕殘癌“狗急跳牆”。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40%~80%,約有20%以上的癌症患者直接死亡原因是因為營養不良。在診斷時約有一半的癌症患者已有體重下降,其中以食管癌、肺癌、胃癌及胰腺癌等患者的營養不良發生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體重下降的化療患者與體重沒有下降的化療病人相比,前者的併發症及病死率均有顯著升高。由於營養不良造成消瘦、體弱等原因,不但導致抗癌治療耐受性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髮生率增加,也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治療裡有“五駕馬車”之說,癌症綜合治療也有“六駕馬車”,即手術治療、化療、放療、生物治療、中醫藥治療和營養治療,千萬不要忘記營養治療這駕馬車。

癌症營養不良的患者,應重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臨床腫瘤治療中,雖然手術、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已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腫瘤治療總的效果仍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很多腫瘤患者是在飢餓及營養不良的情況下,反覆多次地進行化療、放療或手術治療。也有相當多的癌症患者,很重視吃藥,每天中藥大碗大碗地喝,保健品大把大把地吃,卻忽視了營養支持的重要性。

2001年5月,在黎介壽院士倡導下,南京軍區總醫院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惡性腫瘤患者臨床營養支持病區,診治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患者數千例,營養不良的改善及治癒率達到70%,取得比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由著名臨床腫瘤學家孫燕院士領銜的專家委員會制定,說明腫瘤專家對膳食營養在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系統管理中的重視,將有助於推進腫瘤患者的膳食營養治療工作,意義非凡。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早期篩查是關鍵

腫瘤患者營養支持的第一步,就是營養風險篩查與營養狀況評估。目前,可用於腫瘤患者營養狀態評估的方法有多種,最常用的方法是病人體重的動態測定,簡便易行。

一般認為,如果在3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平常的5%,6個月內下降超過10%,就被認為有營養不良存在。較為精確地營養評估及營養不良診斷,還可以通過測定血清蛋白質濃度、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氮平衡及人體組成測定等方法。

臨床針對腫瘤患者進行營養不良篩選有多種量表,有患者主觀整體評估量表(PG-SGA)、總體主觀量表(SGA)、營養風險篩查量表-2002(NS-2002)、營養不良通用篩查工具(MUST)等。應用這些量表,可以幫助臨床醫師早期發現營養不良高風險的腫瘤患者,其中PG-SGA專門為腫瘤患者所設計。

在評估患者情況、體力狀態、活動能力、進食情況和不良症狀等,有助於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營養不良。

其中體重下降是發生營養不良的一個重要症狀和表現,一定要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不能置之不理或視為理所當然。因為肌肉或脂肪的消耗均是以器官功能的下降為代價。應積極地尋找原因、針對不同的情況,積極地開展腸內營養治療(EN)或腸外營養治療(PN)。等到像喬布斯那樣明顯的“癌性惡病質”出現時,營養治療也往往很難達到理想的療效。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對於腫瘤患者的營養支持應根據腫瘤的不同病理類型及不同的分級和分期,遵循個性化的原則。生活質量的改善與否,是所有癌症治療中均應進行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

臨床上需要進行營養支持的癌症適應證患者主要包括:

1. 手術後發生消化道瘻、胃腸排空障礙等併發症的患者;

2. 化療、放療等抗腫瘤治療引起嚴重胃腸道反應、放射性腸炎的患者;

3. 頭頸部惡性腫瘤、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導致吞嚥障礙及腸梗阻等患者;

4。需手術、化療、放療而伴有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等。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當胃腸功能良好並且可以安全使用時,首選鼓勵患者吃(也就是自然攝食),自然攝食不足的選擇口服營養補充及其他腸內營養支持途徑(可通過鼻飼、胃造口及空腸造口等)。

因為腸內營養符合生理、價格便宜、操作簡便,並且比較適合於家庭內營養支持的開展。當癌症患者胃腸功能障礙不能使用腸內營養時,可以選擇通過靜脈途徑進行腸外營養支持。

癌症患者最需要什麼?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最無奈的選擇

我們希望癌症營養治療帶給患者的是切實的生存期延長、生活質量改善,腫瘤相關疑問如能相幫可以私信到我,希望文章能讓更多患者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