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总是喜欢咬东西?

有些宝宝每当感到不高兴、不满或不安时都会咬人,令不少宝妈不知所措。这是宝宝常见的行为,除了牙齿生长的因素之外,宝宝未能成熟表达情绪都是原因之一,所以宝妈要加以体谅,平日不妨多引导宝宝表达内心感受,更要让他们明白咬人是不当行为,并透过日常生活的例子,教导宝宝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从而改善咬人的行为。

宝宝为什么总是喜欢咬东西?

生理或语言发展因素

有些一至两岁的宝宝,当感到不开心或不满时,便会咬人。分析原因,可分为心理、生理和情绪因素。根据佛洛依德的性心理发展期,刚出生至一岁半的宝宝正处于口腔期,宝宝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动作,获得满足和快乐,所以吸吮玩具或咬人是宝宝其中一种探索性的行为。从生理角度,这段时期的宝宝,他们的牙齿正在生长,会出现发痒或牙龈疼痛,需要透过咬东西来纾缓痛痒。宝宝年纪尚小,语言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他们难以用言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当他们遇到不安或不如意的情况,例如:睡眠不足引致情绪焦燥、被其他宝宝抢去食物或玩具感到愤怒等,便会用非语言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

宝宝为什么总是喜欢咬东西?

4大正面处理方法

宝宝年纪小,咬人的意外经验曾令他们舒缓了,便常常”重施故技”,宝妈只要对症下药,让宝宝学习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便可以改善情况。

一岁左右口腔期的心理需要可透过提供清洁的、不易吞咽的玩物作吸吮,生理因素方面,宝妈可以为宝宝选购合适的磨牙器(主要是牙胶)、磨牙饼干、磨牙棒等,以满足宝宝牙齿生长的需要,但要禁止咬人行为。

宝妈要明白和接纳宝宝未懂得如何正确地抒发情绪。当宝宝感到不开心或生气时,难免会做出咬人的不当行为作反抗或发泄。宝妈可以在当刻做一个较明显的痛苦表情,让宝宝知道宝妈不喜欢这行为,明白咬人是不当行为;当一岁半以上的宝宝闹情绪时,宝妈不妨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眼神、动作和语气等,然后协助宝宝表达其内心感受,例如:「你的眼睛瞪得很大,拳头握实,妈妈知道小朋友抢去你的玩具,你现在很愤怒。」透过宝妈说出宝宝的感受,有助纾缓其情绪,以及让他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宝妈可以开始教导两岁以上宝宝一些正确舒缓情绪的方法,例如:打枕头或大声地哭出来,用语言表达感受等;宝妈在孩子一岁左右进行亲子伴读的过程中,可开始借助图书的内容和图画,让宝宝慢慢理解适当的行为表现。

宝妈要让他们承担咬人的后果,例如:一岁前的宝宝咬人后,照顾者可以沉默数秒,以示不满作回应,一岁多以上的宝宝咬人后,宝妈可令他们明白后果是取消喜欢的亲子活动或游玩时间,令宝宝自行承担不当行为的后果;但宝妈要谨记,不要以打骂作回应,反而当宝宝做出良好行为时,要给予具体的赞赏,以增加宝宝做良好行为的动机。

宝宝为什么总是喜欢咬东西?

宝妈运用以上方法来改善宝宝咬人的情况,只要持之而恒,相信一定可以改善宝宝这个不当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