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知道這5點,寶寶護理不再難

寶寶的出生,給全家帶來了歡聲笑語,也給新手爸爸媽媽帶來了迷茫,因為管理好一個只有幾斤重的寶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新手爸媽焦急的問:“大夫,我家寶寶皮膚髮黃怎麼辦?我家寶寶剛出生怎麼就陰道流血了?”......

那這些到底正常不正常,出現了該怎麼辦?今天紅姑姑就和大家聊一聊新生寶寶的幾個看似不正常生理現象,如果新手爸媽處理不當,反而會給寶寶造成傷害。

新手爸媽知道這5點,寶寶護理不再難

一、墨綠色胎糞

胎兒在母親子宮生長髮育時,懸浮在子宮的一種保護性液體,即羊水裡。羊水中有各種物質:胎毛、皮膚脫落細胞等。胎兒在子宮中會吞嚥羊水,吞嚥的羊水將被過濾吸收並從尿中排出到子宮的羊水裡,胎毛、脫落細胞等物質則留在腸道里。

懷孕20周以上,胎兒腸道中開始形成胎便,它的組成包括了吞入的羊水、粘液、胎毛、皮膚脫落的細胞,膽汁以及消化道脫落下來的細胞。正常情況下,胎糞儲存在胎兒的腸道里,出生後才會排出體外,胎糞的黏度很高,呈黑綠色,就好像瀝青一般,而且無嗅。

胎糞的處理

如果嬰兒在出生後排出墨綠色大便,則屬於正常現象——只需要清理一下即可。

新生兒吃奶後,糞便的顏色開始出現黃色,直至體內所有胎糞都被排出,大便顏色全部變成黃色。從胎糞過渡到黃色的大便大約需4到5天。

正常情況,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會有第一次胎糞排出,如果寶寶在出生後48小時內沒有排出胎便或者只排少量胎便,同時伴有腹脹嘔吐的現象,那爸爸媽媽就要注意,需要檢查寶寶有無先天性巨結腸和肛門閉塞等異常情況。

新手爸媽知道這5點,寶寶護理不再難

二、白色胎脂

剛生下來的新生兒皮膚上有一層白色油膩的東西。這是從媽媽肚子裡帶出來的脂肪,醫學上稱為"胎脂"。

胎脂的形成

胎脂是胎兒在成長過程中,皮膚會分泌出的皮脂,這些分泌的皮脂和脫落的表皮細胞結合後,形成一層乳白色油狀物質,附在胎兒皮膚上。

胎脂一般在孕17 ~ 20 周開始形成, 36 ~ 38周胎脂最厚,最開始胎脂只是存在於皮膚表面,在孕40周以後皮膚皺褶處逐漸增多。如果孕期,孕媽營養攝入充足、吸收較好,寶寶通過臍帶吸收營養也會增加,皮脂的分泌就會更多。

胎脂的作用

1、保護作用:在胎兒出生之前,長期浸泡在羊水當中,羊水中的糞便等排洩物都會刺激皮膚,而胎脂可以保護胎兒的皮膚不被羊水汙染或者泡壞。

2、潤滑作用:胎脂中油脂的含量很高,胎兒在羊水中活動時,可以起到潤滑的作用;孕媽生產過程中胎脂也有助於胎兒順利娩出。

3、保溫作用:寶寶出生後環境的溫度較低,這一層胎脂有利於減少寶寶身體熱量的散發,幫助維持體溫的恆定,尤其是對於早產兒來說胎脂的作用就更重要。

4、防禦屏障:研究表明,胎脂主要是由水(80.5%),脂類(10.3%)和蛋白質(9.1%)組成。胎脂中含有各種脂質和抗微生物肽,以及胱抑素A、鈣粒蛋白A、泛素、乳鐵蛋白等先天免疫蛋白,這些物質可以防止致病微生物在皮膚上的生長。所以胎脂也是新生兒第一道先天的防禦屏障。

新手爸媽知道這5點,寶寶護理不再難

胎脂的清洗

新生兒出生後,大多胎脂在寶寶出生後2-3天內自行吸收乾淨,父母不必刻意去擦掉它。但如果時間過長,胎脂還沒有完全被吸收掉,就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了,避免胎脂分泌物對皮膚的刺激。

胎脂清理方法

1、皮膚褶皺處的胎脂:比如耳後、頸部、腋下、肘部、大腿根部等。用消毒的脫脂棉,蘸消毒石蠟油塗抹於皮膚表面,停留一段時間,待胎脂軟化後,再輕輕用溫水和溫毛巾擦洗。注意胎兒皮膚嬌嫩,不要用力,否則容易擦傷皮膚。

2、皮膚表面的胎脂垢:先用煮熟放涼的橄欖油或香油,塗抹在寶寶皮膚上,待胎脂軟化後,用溫水浸溼,再用溫熱溼毛巾輕輕擦。如果胎脂垢很厚或硬化了,一次沒有清洗乾淨,第二天重複做,直至乾淨為止。

3、頭皮的胎脂垢:把嬰兒專用的潤膚油輕輕塗於寶寶的胎脂垢上,軟化一段時間後,溫水浸溼寶寶的頭部,用嬰兒洗髮水輕輕揉洗,最後用溫水把頭髮衝乾淨。

新手爸媽知道這5點,寶寶護理不再難

三、假月經及白帶

有些女嬰剛出生後陰道中會有少量血液流出,我們稱為“假月經”。有時陰道口還有白色分泌物流出,很像白帶。

假月經的形成

這是因為母親雌激素在孕期進入胎兒體內,而這種激素刺激胎兒生殖道粘膜增殖、充血,使胎兒的陰道上皮增生、子宮內膜增生、陰道分泌物增多。當胎兒出生後,雌激素突然中斷,這個時候子宮內膜就會脫落,陰道會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

一般發生在寶寶出生後3~7天,持續3天左右會自己停止。無論是假月經還是白帶,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必驚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療。如果出血量大,同時有新生兒出血症,則需要治療。

處理方法:在陰道流血期間保持局部清潔,可用消毒紗布或棉籤輕輕擦去陰道流出的少量血液和分泌物,每天用溫熱的清水清洗外陰兩次,但不能局部貼敷料或敷藥,這樣反而會引起刺激和感染。每次解大便之後,最好是向後擦拭,然後做肛門周圍的清洗,避免病原菌感染。

新手爸媽知道這5點,寶寶護理不再難

四、新生兒“馬牙”或“板牙”

有些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顎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會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它並不是真正的牙,也沒有咀嚼功能,醫學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積留而成的。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乳頭,甚至拒食,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在出生後的數月內,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頭摩擦,經過一段時間後“馬牙”便會自行脫落。“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破,否則容易引起口腔細菌感染。

新手爸媽知道這5點,寶寶護理不再難

五、乳腺腫大

新生兒出生後3-5天時,不論男女,有時都可能出現乳房腫大,如同蠶豆或杏核大小,有時還可看到流出少量乳汁樣的淡黃色液體。

這是由於母親的孕酮和催乳素經過胎盤至胎兒,刺激胎兒乳房增大充盈及泌乳。出生後新生兒體內的激素水平逐漸降低,最後全部代謝排出體外,乳房腫大的現象2-3周後也就自動消失了,極少數延續1個月以上。

新生兒乳房腫大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生理現象,父母不必進行任何處理,尤其是千萬不要熱敷、按摩、將乳汁擠壓出來,這樣很容易引起乳腺組織感染髮炎。

新手爸爸媽媽們,對寶寶的這些不正常的生理現象,你們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