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農商銀行黨委書記何繼軍:硬核擔當助復工 內外兼修謀轉型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作為地方性銀行,萊蕪農商銀行如何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緩解企業資金難題?近日,《農村金融時報》連線萊蕪農商銀行黨委書記何繼軍,圍繞熱點問題進行訪談。


萊蕪農商銀行黨委書記何繼軍:硬核擔當助復工 內外兼修謀轉型


《農村金融時報》:請問貴行如何理解“精準施策”,有何部署?


何繼軍:“精準施策”的重點在於,銀行能否合理高效的分配金融資源,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好事快辦”原則為抗疫和復工復產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快速為企業“輸血”,精準為民生“輸氧”,將金融活水有效輸入到實體經濟中。


萊蕪農商銀行為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緩解其資金難題,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優先支持轄內重點復工復產企業。對照省聯社下發的規模以上重點工業企業名單、濟南市政府推薦的重點企業名單,逐戶明確對接時限和專屬客戶經理,全面掌握企業復工復產融資需求,“一戶一企”制定信貸服務方案,符合信貸條件的應貸盡貸、能貸快貸。截至目前,對58家企業發放貸款超過2億元。


二是快速落地央行專項再貸款政策。積極利用央行專項再貸款政策,開展貸款支持有序復工復產活動,做到資金快速投放、精準投放,截至目前,共發放符合支小再貸款專用額度要求的貸款176戶、3.15億元。


三是抓實抓細現有名單客戶信貸投放工作。對前期整村授信和網格化營銷授信未用信客戶、還後未貸客戶、AB級納稅企業等現已經掌握的11類客戶群體,運用“暖冬陽春”系列客戶授信方案,強化對接溝通,加大對有序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禽畜養殖、外貿行業等,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娛樂、住宿餐飲、交通運輸行業的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發放貸款523戶、金額2.5億元,最大限度確保疫情期間信貸資金需求及時得到滿足。


《農村金融時報》:貴行在抗擊疫情的工作中,面臨的最大壓力是什麼? 疫情對貴行經營影響程度如何?


何繼軍:疫情來襲,進一步凸顯了我行的科技支撐短板。長期以來,以線下金融為主的金融服務模式導致線上業務能力相對較弱,疫情期間貸款營銷難度非常大。


萊蕪農商銀行服務轄內企業客戶中已復工復產的佔比93%左右,仍有數十家未復工復產,個別小微企業面臨現金流斷裂風險;已復工復產企業中,部分企業因上下游復工時間差造成部分供應鏈斷裂,加之受交通運輸成本增加、線下客源較少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正常經營客戶的生產規模、營業收入呈下降趨勢。


從2月份結息情況來看,企業貸款償還能力有所下降,公司正常貸款自動扣息率較1月份下降6.86個百分點,85戶、144筆貸款出現欠息情形。其中,1月正常付息但2月出現欠息的企業共17戶、27筆,這部分客戶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相對較低,對銀行信貸融資依賴性較高,需通過續貸、展期、實行利率優惠等渡過難關。


隨著疫情持續,部分處於停工停產狀態的客戶貸款形成不良的風險將大幅提升,此外也存在部分客戶以疫情為藉口,故意拖欠到期貸款,道德風險增加,信貸風險防控壓力較大。考慮不良貸款因素,預計年底將減少利息收入1600萬元。


《農村金融時報》:抗疫特殊時期,貴行希望得到哪些政策支持?


何繼軍:疫情期間,銀行對部分貸款進行容缺辦理,存在一定風險。建議如下:


一是適當開放部分大數據資源。


建議政府部門對銀行開放部分大數據資源,允許銀行在做好客戶信息保護的前提下,能夠快速、高效的查詢到客戶養老、醫保、公積金等信息用於客戶細分、風險管理等。


二是在監管政策方面給予中小銀行一定彈性空間。


建議監管部門適當調整部分監管指標要求,增強中小銀行支持疫情影響受困企業的監管適應性,如在貸款質量遷徙方面適當延長調整期限,對借新還舊欠息客戶暫時不下遷為不良形態;增強對中小銀行支持受困企業風險適當走高的容忍度,如准許中小銀行適度採取對受困企業緩交利息、對受困嚴重的企業通過掛息轉本、無還本續貸、借新還舊等形式延續信貸業務等。


三是進一步明確容缺政策和免責條款。


建議出臺具體政策,進一步明確中小銀行辦理容缺業務的風險底線,並在日後監管檢查中將疫情影響的相關容缺業務予以責任豁免,提高中小銀行容缺辦理業務的積極性。


《農村金融時報》:為了更好地支持復工復產,貴行的工作有何調整?


何繼軍:截至目前,萊蕪農商銀行系統內未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我們對工作方式方法、目標實現途徑等進行了相應調整。以信貸投放工作為例,在原有工作基礎上,根據疫情防控實際,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積極做好經營困難小微企業紓難解困工作。


對受疫情影響的存量優質客戶積極減費讓利,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符合條件的貸款本金給予臨時性延期償還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並免收罰息,靈活運用展期、無還本續貸、借新還舊等政策,及時延續客戶信用。


二是加快“創業擔保貸”“魯擔惠農貸”推廣力度。


針對客戶擔保難、融資貴等問題,積極對接省農擔及當地人社部門、市場監管部門、鄉鎮政府等,獲取2萬多條創業擔保貸款還後未貸客戶、沿街商鋪及專業市場、新增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名單,以及種糧大戶、蒜黃、山楂、花椒、景觀松、畜牧養殖等產業集群客戶清單,用好用足“創業擔保貸”個人類貸款財政全額貼息、小微類貸款財政貼息50%的政策,及省農擔疫情期間減半收取擔保費用的政策,抓住當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沿街商鋪陸續復工復產時機,及時開展“名單式”營銷。今年以來,已發放“創業擔保貸”123戶、2428萬元,發放“魯擔惠農貸”19戶、1409萬元。


三是實行“貸款不見面”模式。


創新推出了戰疫強心貸、戰疫安心貸、戰疫舒心貸、戰疫愛心貸、戰疫暖心貸等戰疫閃電貸“心”系列產品,實行“不見面辦貸”應急模式,做到續貸需求不見面對接、信貸額度不見面授信、徵信查詢不見面授權、內部流程不見面審批、簽約放款一次辦好模式,確保信貸業務不間斷。


《農村金融時報》:接下去貴行的工作重點是什麼,計劃在什麼方向上發力?


何繼軍:一是降低存款成本。按照“增加總量、優化結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總體要求,在穩增長的前提下統籌考慮存款成本效益,在爭搶市場份額的同時講究成本、核算和效益,特別是加大對公存款、結算資金等低成本存款的拓展力度,全方位壓降負債成本。


二是努力實現貸款增戶擴面。積極尋找疫情期間貸款新的增長點,根據轄內實際,重點加大對餐飲類客戶群體營銷力度,對小微企業、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貸款因戶施策,在合規前提下最大限度滿足客戶融資需求。


三是高度關注疫情期間貸款收息情況。列出因道德風險造成的欠息客戶清單,壓實客戶經理責任,提前催收,確保利息應收盡收。


四是積極向不良資產要收益。積極尋找與外部力量合作的切入點,暢通處置通道,持續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力度,加快不良貸款和抵債資產處置步伐,實現處置效益最大化。


五是提升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增加代收代付業務種類,拓寬收入渠道;加大銀行卡、公務卡、社保卡、智e通等推廣力度,積極搭建場景應用,在“一卡通用智慧社區”、銀醫通等方面逐步發力,深挖客戶價值。


六是加快網點轉型步伐。優化全行網點佈局,開展差異化營銷活動,打造主題銀行,提升全行網點整體效能。


《農村金融時報》:您提到科技支撐短板問題,請問貴行對此有何應對?


何繼軍:疫情發生,改革了銀行的服務模式,“非接觸式服務”、線上金融服務或將常態化。


點多面廣、人熟地親的傳統優勢“失靈”,給農商銀行的業務發展來了一次“壓力測試”,並倒逼農商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萊蕪農商銀行在數字化、線上化、零距離線上服務等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疫情後農商銀行將更加重視數字化轉型,強調線上金融服務的推陳出新,突出對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新模式的適應能力。在細分消費場景切入、豐富線上金融服務內容等方面不斷髮力,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便捷性與可得性上不斷加強。


相信農商銀行只要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進一步推動業務線上化,加強線上場景化服務佈局,強化科技支撐在提高審批效率、簡化業務流程等方面的應用,做到線上與線下、金融與非金融互動融合,持續提升客戶體驗,數字化轉型之路將會越走越寬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