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大家好,我是@愛車的子洋,過去半年裡我在充電小王子這個賬號上一共發了 1519 條微博,其中有超過 150 條是關於小鵬 P7 這款車。考慮到這段時間出現的新車總體數量,10% 已經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比例,同事們也開始戲稱我為“小鵬 P7 非著名 KOL”。回看時間軸,我發現從 2019 年 4 月上海車展小鵬 P7 的首次亮相、下半年去到廣州小鵬總部的探訪、再到 11 月份的廣州車展小鵬 P7 正式預售,它確實一直是我過去半年裡最感興趣的一款純電動轎車。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隨著 2020 年小鵬 P7 正式上市日期的逼近,沒曾想到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首先是北京車展的延期,之後日內瓦車展也改為線上發佈會。正當大家擔心小鵬 P7 的上市也會受到影響的時候,我們終於接到了“提車”的電話。距離這臺車正式上市預計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接下來就由我們給大家帶來全網第一篇關於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本的體驗文章。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第一部分:小鵬 P7 動態體驗

本次試駕我們拿到的測試車版本為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本,也就是剛剛上過《2020 年第 3 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續航 706km 的車型。分別由新出行主編吳老師(@吳穎碎碎念)和大家熟悉的嶽松同學(@小松洗衣郎)給大家帶來最新鮮的試駕感受。

新出行主編吳穎:NVH 表現明顯勝過 Model 3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運動與舒適之間,小鵬 P7 選擇了更偏向於舒適的風格,畢竟在這個價位裡面,可以說沒有一臺劍走偏鋒的運動調教車型會賣得好。就連寶馬 3 系、奧迪 A4L 都折服在了偏向舒適的這個層面。小鵬選擇了這個調教,可以理解,不過……缺乏了一些與造型所帶給人的激情。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這臺車開起來談不上很鮮明的風格,也沒有值得去痛批的點,上車就感覺它並不是一輛可以讓你週末下賽道的調教。雙叉臂的前懸在我們拿到的這款工程車上,感覺還有提升的空間,因為側傾來得快了些。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後懸在城市的表現不錯,沒有很多餘的二次餘震。不過在高速狀態下可能因為前後配比的原因,這款 706km 續航的版本少了前電機之後,重量都壓在了後橋上,顯得不那麼的靈活。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對於城市工況的表現我挺滿意的。雖然從 Model 3 切換到 P7 會覺得它初段有點軟,但是慢慢去品味會發現,小鵬 P7 706km 版本的舒適性真的就擺在這裡。相比駕駛樂趣,我更關心的是它的 NVH 表現。40、60、80km/h,乃至上到 120km/h 之後,靜謐性的表現讓我很是覺得,它比 Model 3 好了不止一個級別。這也得益於在前艙、側門版、腳坑位置加入了降噪包。在 120km/h,放開加速踏板試試,它的動能回收系統工作狀態絲毫不會讓你察覺有高頻噪音,而且減速器也沒有發生嘯叫。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P7 這個 706km 應該是賣得最好的配置,196kW 功率、390N·m 的後橋電機夠用了。80km/h 以內,動力隨傳隨到。100-120km/h 加速,相比 Model 3 長續航版本的再加速能力稍稍弱一點,不過這也與 1.9 噸的車重有明顯關係。

工程車的狀態,我相信還不是一個最終狀態。我針對兩個方面給出了一些建議:

1、車身姿態的控制,需要更細膩的調教,不管是保時捷工程師來做,還是誰來做,最直觀的在不同配重的車型上,應該有不同的調教。不能把四驅版的調教,直接放在了兩驅版本上;

2、轎跑造型,中型商用車的舒適,這個搭配感覺在運動模式比較怪異。既然在硬件結構上選用了更偏向於運動風格的設計,那麼就應該給予“運動模式”下釋放潛能的機會。

對於以上的觀點,僅針對“工程車”評價,不代表量產車型也是這樣的體驗感受。

嶽松:不同路況下懸架表現差異明顯

每每測試自主品牌車型,我都能明顯感覺得到它們的進步,小鵬也不例外。我對 P7 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臺車像在地毯上行駛,當路麵條件理想的情況下(柏油鋪裝路面),輪胎的滾動噪音、底盤對路噪的隔絕能力、電機的噪音、風噪以及震動與聲震的粗糙度都被抑制的很好,如果你問我有多好,我的回答是它對得起 30 萬左右的定價。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首先是電機噪音,小鵬 P7 對電機進行了多項降噪處理,後驅車型採用後置電機,即便踩盡加速踏板,電機噪音都可以做到難以被駕駛者察覺的水平。自己組裝過電腦的朋友肯定能知道水冷對於發熱部件性能提升的重要性,小鵬 P7 的電機也採用水冷設計,在水路的包圍之下電機噪音被重重包圍,當然水冷設計的福利除了保障電機穩定性、提升高負載耐受力之外,小鵬還大膽創新物盡其用,電機的熱量一方面可以在寒冷的冬天作為提升車內溫度的來源。另外官方還表示,在量產車型上會在前風擋玻璃處增加除霧傳感器,利用電機的廢熱為前擋風進行除霧,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少部分續航,更能在前風擋起霧時仍然保持車內有適宜的溫度。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小鵬 P7 的驅動電機有兩個供應商,大部分將採用精進電機,另外還有方正電機,根據我個人瞭解,二者對比,方正電機在效率方面表現優於精進電機,但耐久度上精進電機更有優勢,後續消費者購買時能否主動選擇,還要看小鵬的相關銷售政策。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除了電機噪音小之外,底盤表現功不可沒。長續航後驅版採用的是 18 寸的輪轂,胎壁對細碎震動抑制的非常不錯,縱使採用的是運動型輪胎,P7 給人的主觀體驗都是舒適的,如果換裝四條米其林靜音胎其靜音性還能再上一個臺階。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很多人把 NVH 就粗淺的理解為噪音,這裡我們做一個小科普,所謂 NVH 代表的是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這是衡量汽車製造質量的一個綜合性問題,它給汽車用戶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想做好NVH意味著對成本的追加,小鵬P7在減震連接處增加了更多的橡膠襯套,當通過井蓋、減速帶等坑窪、凸起路面時,傳遞到乘客耳朵內的聲音都是厚實、細膩且容易接受的。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說到這裡,你千萬別覺得 P7 有一個忽忽悠悠的柔軟懸掛,P7 的懸掛性格是“極為分裂”的,良好鋪裝道路上你會覺得舒適性甚至不輸給5系,但在水泥鋪裝路面下,底盤卻露出了馬腳,高頻率低起伏的反覆震動時,懸掛給駕駛者的感覺並不友好,所有震動被一五一十的傳遞到車廂,舒適性有明顯的下降。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後驅版 P7 百公里加速時間官方宣稱 6.7s,四驅版更是低至 4.3s,相信很多同學好奇它的操控性如何。很顯然,三米左右的軸距之下,操控還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激烈變線明顯感覺到後輪的拖沓感,前輪的指向性也完全是以舒適為取向提不上精準,性格分裂的懸掛此時又有一次分裂,本該在激烈操作時用更強的阻尼去抑制車身側傾時卻讓駕駛者感覺信心不足,好像踩在棉花上。有這樣的表現其實在情理之中,我相信走量的車型必定不是性能版車型,以這樣的表現,足夠普通消費者使用了。

動態部分小結:這次的首次體驗,全部是基於“工程車”評價,不代表量產車型的具體表現。考慮到我們之前對於理想 ONE 總共有過四次試駕,畢竟一臺全新車型需要經過 PP(預生產/初期量產)和 SOP(Start Of Production,小批量生產階段)等多次工程車版本的迭代,每一次版本的不同,工程師對於車輛動態的表現都會有很多重新的調試,目前的工程車試駕只能算“前菜”,一切還得等到試駕具體交付的版本的時候,再一次為大家帶來更加詳細的體驗。

第二部分:靜態回顧

外觀部分

關於小鵬 P7 的外形設計,我們在之前的廣州車展上已經帶來過詳細的解讀。相比去年的情況,目前小鵬 P7 已經上過申報目錄,各車型的車身尺寸以及續航信息都已經全部曝光,這次靜態回顧也正是基於這些新出現的已知信息進行補充介紹。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1、車身尺寸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根據申報目錄,在小鵬 P7 的車身尺寸數據完全透明之後,車友們對於這臺車的定位也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雖然軸距確實不小,但這款車型並不是以空間為主要賣點。小鵬 P7 、漢 EV 以及特斯拉 Model 3 三臺車相比,尺寸方面還是比亞迪最大。

2、已知參數與漢 EV 以及特斯拉 Model 3的對比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和漢 EV 以及特斯拉 Model 3 的數據分析是網友呼聲最高的一個項目,由於本次拿到的是工程樣車,車輛動態表現不代表最終的量產版本。所以我們並沒有對性能加速去做對比測試,但是通過官方的數據可以看出,小鵬 P7 的加速性能是在目前的這個價位車型裡面非常有競爭力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小鵬 P7 的這個加速成績是基於兩個永磁同步電機取得的,沒有使用感應異步電機,這也是基於能耗方面的考量。

3、車型顏色以及輪轂的版本

除了上面這些數據之外,從上次廣州車展到目前的這段時間,各種渠道都流傳出很多試裝車狀態的小鵬 P7 圖片。我根據已知的信息為大家做了一個詳細的整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款車的首批交付車輛會有銀色、銀灰、黑色、白色、紅色的車漆供選擇。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而且細心的朋友可能從小鵬 P7 的 APP 上已經發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在後驅超長續航這個版本上,車型還是分了不同的續航數據,分別是 656km 和 706km。在和廠家工程師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後驅超長續航版本兩個不同的續航數據其實與電池容量無關(超長續航版本的電池容量是80.87kWh),主要的因素是輪轂的不同。熟悉特斯拉的朋友知道,特斯拉是推出過節能輪轂蓋供選擇的。小鵬 P7 同樣提供帶空氣動力學輪轂蓋選裝,這個輪轂可以帶來進一步的續航提升。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我們拿到的這臺車帶有空氣動力學輪轂蓋

在具體的輪胎型號上,我們這臺車型使用的是瑪吉斯 Victra Sport 5系列輪胎,採用爪狀仿生胎面花紋、有利於快速排水的雙倍胎肩橫溝、能迅速破除水膜防止打滑的切角處理。而四驅高性能版本則是使用的來自米其林的 PS4 輪胎。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工程車尾標使用小鵬中文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申報圖尾標使用海馬汽車

正當我編輯這篇文章的時候,小鵬 P7 生產資質的最終解決方案也塵埃落定,小鵬汽車為獲取生產資質,已經收購了廣東福迪汽車有限公司。大家都知道這款車型會在小鵬汽車自建的肇慶工廠生產,自建工廠但沒有資質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收購資質,例如拜騰汽車是以 1 元的價格並承擔 8.5 億元債務的方式收購的一汽華利,理想汽車也是以 6.5 億元收購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來獲取的資質。本以為小鵬 P7 生產資質是使用海馬,這次收購就讓我們很期待,最後的量產版本在尾標上究竟會使用什麼標識。

內飾部分

對於我們拿到的這臺工程車,在內飾部分的體驗其實不是最大的重點。根據工程師的介紹,在正式交付的版本,車機系統還會有比較大的改進,包括 UI 設計和響應速度以及功能上的改變。所以我們在這個部分主要還是把已知的小鵬 P7 量產版本與之前大家在展廳體驗到的工程展示車輛的一些差異提前講一下。具體可能會有的改進如下文,但一切還需要以下個月的上市情況為準。

1、內飾用料差異

對於小鵬 P7 量產版本我最期待的是內飾的改進,在廣州車展上的那次體驗,我對小鵬 P7 的內飾並不是那麼的滿意。根據這段時間的爆料,我發現大家其實非常關心內飾配色和做工。關於內飾配色的情況,小鵬 P7 量產版本可能也會提供不一樣的配色選擇,目前出現的紅色和白色配色,算是給了一些小驚喜,希望在上市發佈會上,還能提供更多的選擇。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黑色內飾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黑紅色內飾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米色/黑色內飾

2、UI設計以及初步體驗

UI 設計很大程度上能夠展示一家車企在智能化方面的“軟實力”,我們拿到的這臺車型的車機系統其實不是正式的版本,但是也可以提前看到一些設計上的風格趨向。首先是圖標和配色,這些細節其實是沒有辦法去把個人的審美強加於每個人。從配色來說,我比較喜歡沒有那麼“花裡胡哨”的風格,P7 的這種設計我覺得比起 G3 有了一些進步,所以我比較期待能夠早日親自試試正式量產車型的車機系統。對於我們拿到的這臺工程車我們只對於現有的這個版本的車機系統做一個簡單的展示,等到正式上市發佈會的時候,到時候就能看到量產版本的車機系統界面設計。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目前版本車機系統的主界面佈局和之前車展上看到的那臺車型比較接近,在功能區域的劃分以及狀態欄目的顯示方面,大家可以提前看個新鮮。工程車版本的操作流暢度以及系統設計,感覺比小鵬 G3 已經進步不少,也讓我對量產版本的車機更有興趣了。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儀表盤部分,我們這臺車還是老的版本。這裡先給大家放一張新版本會有的夜間模式進行預告,到時候等拿到量產版本的試駕車之後,我們再對於車機系統進行詳細的體驗評測。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儀表帶有夜間模式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目前版本車機系統的娛樂界面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空調調節方式和特斯拉 Model 3 一樣,在空調操作界面,還可以看到有不同的極速降溫以及智能除味的模式。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空調模式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不同類型的行人提示音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轉向力度的調節也是通過屏幕實現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車機屏幕可以看到這臺車是配有“哨兵模式”的

另外,在這臺車給出的預告信息中,小鵬有提到 P7 的 XUI 不再是冰冷的機械交互,而是有情感的主動交流,並且支持免喚醒的操作,只需一個眼神或在當前功能下,就可以下達指令。這些交互目前的版本還沒能體驗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保持關注,在正式上市後我們可能會去做具體的詳細的體驗視頻帶給大家。

3、音樂座艙的介紹

在內飾部分另一個讓預定車主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是小鵬 P7 的音樂座艙。小鵬在宣傳上使用的三個詞語:至美聲場、沉浸氛圍、情感空間。看上去在音響部分,小鵬 P7 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而且根據工程師的介紹,小鵬 P7 在做音樂座艙之前,首先是在靜謐性方面進行了很多設計考慮。分別是止振、隔音和吸音,在車輛上共有 32 處的空腔隔絕,而且在 36 處使用了原生材料吸音棉,使得車身壁板和車內聲腔解耦,有效的規避共振。所以可以實現 120km/h 行駛時車內噪聲依然可以控制在 64.5dB(A)。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此外,設計師和工程師還在眾多細微之處下足功夫:發動機蓋前端曲率優化,確保風噪聲源穩定;半隱藏式雨刮器,減少氣流波動;A柱造型優化,改善氣流分離狀況;外後視鏡位置及造型優化,削弱風壓級,降低側窗風噪。所以全車 18 個揚聲器的丹拿音響帶來的 7.1.2 十聲道的高品質音響效果才不至於浪費。

600W 的功放,對於非專業用戶來說,可能是這個級別非常有吸引力的一個配置。而對於我來說,我最關心的一個設計細節是主駕駛座的頭枕音響。根據工程師的介紹,這個設計可以在手機藍牙連接的時候,播放微信語音,具體是否好用,大家可以等量產車型到店之後親自去體驗。我們這臺車的音響效果挺打動大家,既然沒法用語言傳遞,這裡也附帶一個視頻,讓大家簡單的“聽”一下小鵬 P7 的的音樂座艙。後面我們還會拿專業的收音設備對音響效果進行更好的展示。

4、量產版本在空間部分會有哪些改進

前面提到的這幾個地方的改進算是錦上添花,對於目前已經交定金的車友們,他們最多問到我的問題還是空間。從目前的信息來說,對比試裝車版本,量產車會在部分配置增加後排座椅中間位置的頭枕,而且會通過採用前排座椅不同的供應商,實現靠背變薄的改進,從而改善後排的空間。另外,據說在小鵬 P7 的量產版本的車型上,後備箱開口也會變化,同時在後驅的車型上會增加一個前備箱,來實現更好的空間利用。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兩驅車型的前備箱(圖片來自新出行車友群,不得轉載)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後排頭枕已經裝車(圖片來自新出行車友群,不得轉載)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最新版本試裝車的後備箱開口明顯優化(圖片來自新出行車友群,不得轉載)

目前工程車的後排座椅中間位置沒有頭枕,但是在正式版本的量產小鵬 P7 上會進行改進。等到這些細節完全定下來之後,我們還會對這臺車的後排空間進行再一次的體驗,到時候放出對比圖給大家來直觀的評判。另外,後備箱開口也是一個量產版本會改進的地方。

第三部分:P7 的輔助駕駛系統

很遺憾的是,由於拿到試駕的工程車版本的原因,我們沒有辦法進行詳細的輔助駕駛系統的實際體驗。但是對於這臺車的輔助駕駛系統 XPILOT3.0 依然值得和大家進行細緻的解讀。

1、輔助駕駛硬件怎麼辨別

首先要講的是輔助駕駛硬件怎麼辨別,對於選擇 XPILOT3.0 的朋友來說,提車之後的第一件事,其實會是繞車數一圈攝像頭(別問我為什麼知道)。這裡先告訴大家正確的答案,小鵬 P7 的車外共有13 個攝像頭,具體的位置包括前置 4 個攝像頭(1 個三目攝像頭模塊和 1 個前置安全輔助攝像頭);5 個增強感知攝像頭,左右兩側各 2 個,後置 1 個;以及 4 個環視攝像頭,共計 13 個。加上車內的一個攝像頭,選擇 XPILOT3.0 配置的朋友,車上一共會有 13 個攝像頭。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小鵬 P7 的車外共有 13 個攝像頭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輔助駕駛系統的功能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支持自動泊車功能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量產版本部分配置支持智能召喚功能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另外,選擇 XPILOT3.0 的小鵬 P7 車型會使用英偉達 Xavier 自動駕駛芯片,這是除了特斯拉自研的 FSD 芯片之外目前市場上最強的芯片,2018 年 CES 上,核彈教父黃仁勳說這塊芯片讓英偉達比競爭對手領先兩年。芯片算力達到 30 Tops,但功耗只有 30 W,能效比 PX2 提升了整整 15 倍。而且工程師表示他們已經考慮到了未來整車 OTA 需要的場景,英偉達 Xavier 自動駕駛芯片性能完全可以滿足實際需求。

2、輔助駕駛這麼多硬件能夠實現什麼能力

在知曉了輔助駕駛硬件之後,我們接著聊聊 XPILOT3.0 的能力。在最近的一個月的時間裡,小鵬 P7 的工程師一共發佈了三個不同關於 XPILOT3.0 的預告視頻。從這些視頻裡,我們也可以發現,這臺車的感知能力確實是值得表揚,很多方面不僅是同價位車型的首創,甚至比更高價格的車型的表現還要更強。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識別紅綠燈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識別右側雪糕筒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識別十字路口對向來車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識別行人

小鵬 P7 的工程師表示,為了考慮中國路況,在小鵬 P7 上前向三個攝像頭聯合起來在距離和角度層面分別涵蓋 200 米距離到 120 度廣角,前向側角兩個攝像頭專門針對中國式加塞和十字路口對向來車設計,後向側角實現盲區監測,後向攝像頭針對後方來車可以檢測到將近 100 米距離,保證全方位感知要求。從視頻的視角,我們目前只能看到前方視角的感知實力,車外 13 個攝像頭火力全開的感知效果,可能需要等到正式上市發佈會上才會對外公佈。

除了感知能力,在預告視頻裡面我們也看到了小鵬 P7 自動駛出高速匝道口的能力。在之前的小鵬汽車智能技術分享日上,小鵬汽車副總裁吳新宙就提到過,在 P7 啟動交付半年內,小鵬 P7 可以實現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即自動駛入駛出高速匝道口,根據路況自動變道超車)的量產。也就是說明年小鵬也會有類似特斯拉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 的功能,小鵬給它的命名是 NGP ——Navigation Guided Pilot(導航引導式輔助駕駛)。

3、我對 P7 的輔助駕駛系統的看法

小鵬汽車董事長兼 CEO 何小鵬不久前透露小鵬汽車剛剛拿到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頒發的“以科研為目的”車輛進口許可(此類許可將允許非美國本土生產的車輛在美國進行上路測試)。加上預告給出的這些視頻,對比目前的純電動車,P7的輔助駕駛系統給人的預期很高。以目前信息進行推測,這臺車 XPILOT3.0 的能力會比蔚來 ES6、理想 ONE 等車型更強,量產車型上預計只有特斯拉 FSD 可以與之一戰。在之後我們也會實地的拿選裝 XPILOT3.0 的小鵬 P7 進行測試,看看這臺車在目前已經能夠做到什麼樣的輔助駕駛表現。

第四部分:P7 上市時間以及版本介紹

前不久我也對小鵬 P7 這臺車的解讀進行過專題的直播,在直播裡,正好給大家解讀了關於小鵬 P7 上市時間以及車型各版本的差異配置。在這篇文章裡面,我們也為錯過了直播的朋友們來一個回顧。

1、各版本的差異配置

關於各版本的差異配置目前還沒有正式的官宣,通過在小鵬 APP 的預售界面的仔細查找,我發現高配車型主要有三個地方有著最大的差異化,分別是:XPILOT3.0 輔助駕駛系統、CDC 主動連續減震控制系統以及音響配置,而具體到小的細節配置差異需要等後續上市小鵬汽車官網的配置表信息為準。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根據現有的信息,我們做了一個配置差異的表格,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目前表格中的價格只是預售價,各個配置的差異並不是最終版本。

2、續航以及電機供應商等等的介紹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在大家關注的續航以及電機供應商等等的不同配置的細節差異,我們也做了一個詳細的表格,分別有對應的電池版本。

3、P7 的定位以及上市後會和哪幾臺車競爭

可以說,目前小鵬 P7 這款車最大的彩蛋就是價格了。根據 P7 的定位以及預售價,它的競爭車型將會是國產 Model 3 和比亞迪漢 EV。目前的國產 Model 3 是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已經進行了交付。而小鵬 P7 或於 4 月份中旬正式上市,預計將在今年的 6 月份後開啟第一批車型的正式交付,比亞迪漢則會更晚一些。這個月公佈的第三十批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上也出現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生產的特斯拉 Model 3 長續航版的身影,2020 年,這三臺車型將會是最值得期待的純電動轎車。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國產特斯拉 Model 3 長續航版純電動續航里程為 668 km

第五部分:小鵬 P7 預定車主採訪

正常來說,一篇普通的試駕體驗稿到了這個地方就已經結束。但是我們希望可以在內容上進行一些新的嘗試,對於小鵬 P7 這款還未正式上市的車型,有一群人的觀點我覺得不容錯過。他們就是我們新出行車友群裡已經交付定金的小鵬 P7 預定車主。我們在進行這篇文章的編輯過程中也找到了三位預定車主,邀請他們聊一聊,他們心中的小鵬 P7 。

第一位採訪對象:阿亮,北京互聯網工作。目前自己有房且有一臺油車凱迪拉克 XT5,新能源號牌今年下來了,所以就想添購一臺電車。因為一直開 SUV,所以這次只考慮轎車。目前有兩個配置在考慮,第一個超長續航+XP3+音樂座艙,第二個配置直接高性能頂配。但具體還是要看價格,如果高性能頂配綜合優惠裸車 32 萬以下,會考慮。

1、選擇小鵬 P7 的心路歷程,對比考慮過哪些車型。

選擇小鵬 P7 的原因其實挺戲劇性,本來只考慮特斯拉 Model 3,但有個同事的老公原來在小鵬,就知道了這個牌子,所以就搜了下,恰巧看到小鵬 P7 ,當時就被吸引了,顏值不輸特斯拉。競品方面因為只考慮了轎車,所以就對比了特斯拉,比亞迪等傳統車型確實沒啥感覺。與特斯拉 Model 3 比較的話顏值各有千秋,內飾用料小鵬勝,價格小鵬肯定會低性價比好點,自動駕駛算法,電力管理以及品牌還是特斯拉更厲害,尤其品牌溢價,個人覺得至少值 10 萬。

2、目前已知的信息裡面,小鵬 P7 的什麼特點最打動你。

我覺得小鵬 P7 首先顏值不錯,其次是互聯網造車,可以多少擺脫傳統車企的一些問題吧。然後和特斯拉比,我覺得就是性價比吧,因為自動駕駛這塊可能在裡面內的發展也不會那麼迅猛,那麼這塊的功能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品牌這塊我覺得我不太會花錢買,我不需要車來襯托面子啥的。

3、對於即將上市的小鵬 P7,對於量產版本最關心的是?

現在擔心兩塊,第一就是價格,雖然我覺得特斯拉品牌溢價對於我沒啥誘惑,但是不得不說,價格上要考慮國產化考慮特斯拉的品牌,那麼小鵬的價格就應該低不少。如果價格重疊比較多,那麼心理上可能就會動搖。第二個擔心的就是成本導致的簡配,第三個擔心的就是新車會不會存在太多的毛病,電池是不是耐用衰減少等等。

第二位採訪對象:ZZZ,目前定居在上海,從事金融行業,訂的是四驅頂配。

1、選擇小鵬 P7 的心路歷程,對比考慮過哪些車型。

我個人比較喜歡科技感強的東西吧,現在是 G3 車主,總體對小鵬還是挺滿意的,特別是科技感,大屏,OTA,輔助駕駛,所以 P7 一出我馬上就定了。首先智能化方面對小鵬還是挺滿意的,很期待 P7 的 L3;第二是 P7 的造型確實很吸引人;第三是因為 p7 作為小鵬的第二款車,也是小鵬打品牌的一款車,感覺在各方面都比 G3 應該要成熟很多。競品的話可能也就是特斯拉 Model 3 吧,不過特斯拉 Model 3 太貴了。而且個人比較注重智能化,不能實現整車 OTA 的車肯定是不會考慮的,所以其實能選的車不多。

2、目前已知的信息裡面,小鵬 P7 的什麼特點最打動你。

造型,智能化,L3。這裡的智能化指的是大屏以及 OTA。我一直覺得智能化不僅僅是自動駕駛,人機交互也很重要,這個應該是互聯網造車最大的優勢,這個方面傳統汽車很難做好。

3、對於即將上市的小鵬P7,對於量產版本最關心的是?

資質解決後,感覺沒啥太多要擔心的了,可能就是 L3 什麼時候能 OTA 吧,剛上市的時候肯定是實現不了的。

第三位採訪對象:崔先生,設計師一枚 訂的配置是長續航配置 3。

1、選擇小鵬 P7 的心路歷程,對比考慮過哪些車型。

先看的小鵬 g3 後來才知道還有個新款。對比過特斯拉 Model 3 和蔚來 ES6。和蔚來 ES6 雖然沒可比性,但是挺喜歡這個品牌,覺得這個企業的錢都用在研發上了。

2、目前已知的信息裡面,小鵬 P7 的什麼特點最打動你。

XP3.0、外形、無框玻璃轎跑、溜背以及續航,其中最欣賞的是 XP3.0,未來 OTA 後,車子的駕駛功能性有無限可能。

3、對於即將上市的小鵬 P7,對於量產版本最關心的是?

內飾完成度比如是否有塑料質感,後排空間,後備箱開口大小等。另外,崔先生也講到了自己對於 P7 的心理價位方面,覺得超長 3 定價 26W,預定活動再優惠 2 萬,最終 24 萬的價格拿下,是比較符合心理預期的。

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後,我也在我們編輯工作群裡採集了大家對於小鵬 P7 的看法,作為一家專注於新能源車的網站,看看接觸過很多新能源車的各位同事是怎麼看待小鵬 P7 的。

新出行 CC:小鵬 P7 最終的續航能突破 700km 是之前沒有意料到的,81kWh 的電池組是如何實現這麼高續航的我覺得大家不需要太過於關注,無論這數據實際能達到多少最終都是在 NEDC 的工況下實現的,實際的續航還敬請關注後續新出行的實測。

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突破了中國續航最長的純電動 SUV,小鵬 P7 突破了中國續航最長的純電動轎車,對於國內的新能源車行業來說,兩者都起到了非常正面的推動作用。拋開續航不談,小鵬 P7 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亮點,比如自動輔助駕駛。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小鵬汽車是目前國內為主不多堅持自動駕駛自研的車企,此前的 G3 已經向我們證明了自研的優勢,P7 則將進一步展示小鵬 P7 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實力。P7 搭載的堪稱目前量產車中的最強硬件陣容,目標也是往 L3 級自動輔助駕駛,接下來新出行也將詳細的給大家帶來這套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體驗。

小鵬 P7 的定位是運動轎跑,但從實際的體驗來看,還是相對來說偏綜合的,並沒有一味的追求運動風格,這個路線我個人覺得是正確的。在中國很少強調運動定位的車型能賣得好,就連新一代寶馬 3 系也變得越來越 5 繫了。就拿我們上次對比過的 Model 3 和寶馬 3 系來做對比,小鵬 P7 的運動風格沒有 Model 3 那麼強,但相比之前比寶馬 3 系要更甚一些,剛好介乎兩者之間。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小鵬 P7 是目前國內唯二(另一輛是比亞迪漢)能有實力可以跟 Model 3 去搶市場的車型之一,在相同的價格之下續航能比 Model 3 更長,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自動駕駛實力、相比 Model 3 空間更大,同樣也支持整車 OTA,我個人是強烈推薦大家好好關注小鵬 P7 這款車型的。

鐵皮:CC 和大家聊了一下這臺車的一些定位和上市後的預期,我就不再贅述。作為對汽車音響略有研究的人,我來談談我對音樂座艙的看法。小鵬 P7 的丹拿音響系統擁有 16 + 2 共 18 個喇叭,號稱是 7.1.2+ 聲道的高品質音效。作為官方宣傳資料上看標榜的硬件能力非常可觀。而回歸到現實審視,目前的工程車尚未安裝這個整套的系統,暫時未能實際體會它的威力,但我們可以初步解讀一下這個系統。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首先這是一套典型的多喇叭車載音響系統,這類系統在近 10 年來各種中高級車型產品中都被廣泛採用。該類系統較高端的例如奔馳 S 級的柏林之聲和寶馬哈曼 ,乃至雷克薩斯馬克萊文森等多喇叭系統,而較大眾化的例如凱美瑞低配車型搭載的四聲道六喇叭系統,都是常見的多喇叭系統。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多喇叭系統就是多聲道影院環繞聲,因為資料裡面不是說 7.1.2+ 聲道嗎?一下子想到家庭影院那邊去了!但忽略了在車內應用裡,其實多喇叭系統主要是用於聽兩聲道音樂歌曲的,最好的音響系統也確實是用於聽音樂而不是看電影的。從你能獲取的音源上看,從最高品質的 SACD 導出的 DSD 數碼文件到最低品質的類似酷狗和 QQ 音樂免費在線音源,乃至手機藍牙音源,那都只是兩聲道的。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但為什麼車載音響聽兩聲道音樂需要這麼多個喇叭?那是因為這是一臺汽車,有多個座位,每個座位和不同喇叭的距離都不一樣,要確保每個座位都能聽到最佳的音響效果,要克服聲場差異,喇叭聲音延時,內飾駐波等等不良影響。形象一點說,小鵬 P7 和很多同類車型一樣,連天花板都全部用玻璃來做,有家庭音響搭建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打造自己聽音樂的房間時,玻璃是最不合適的材料,但很無奈,這類車就相當於一個放滿雜物的玻璃屋。所以要依賴多喇叭系統去每個區域進行補償修正。

很多個喇叭在車內,其實是各施其職,分別擔任不同的任務來照顧不同座位的需求,基本做到每個座位都是“皇帝位”。類似的這種佈局,你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觀察一下大廳內,其實兩邊牆壁內隱藏著無數個喇叭,分別負責某幾排的聲效,所以你隨便在廳內坐到哪一排都基本可以獲得類似的聽感。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小鵬 P7 的這套丹拿系統,共有 18 個揚聲器,它的大體佈局我們也從官方的資料圖裡面看到,它們都會是怎樣的一個佈局方案呢?我們用慣常的應用佈局思維來推測一下這些喇叭各自的崗位。在方位圖上看,車內主要有 9 個大方位,照顧前後排兩個聲場以及專門特殊照顧駕駛位。儘管多喇叭系統儘可能讓每個座位都是“皇帝位”,但 P7 的系統裡面,駕駛員位置頭枕有專屬的兩側揚聲器構造了獨立的聲場設定,所以是皇帝中的皇帝,無可取代。頭枕的兩個正是 16 + 2 喇叭裡面的那個 2 。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而前排是由儀表臺兩個升起的高音喇叭和中置喇叭構成,前車門則是每扇門兩個中低音喇叭共四個喇叭承擔中低頻。這 7 個喇叭三分頻設計承擔了前聲場任務,因為有中置喇叭的填補所以主副駕可同時獲得最佳聆聽聲場定位。後排則由後車門共兩個中低喇叭和後吊板的兩個中低喇叭組成,最後在尾箱左側佈設一個超低頻喇叭承擔超低任務,俗稱低音炮。一般歌曲的低頻則很少動用它,遇到超低頻的橋段才需要它來供應。B 柱有兩個類似高音的喇叭,估計是供應後排聲場的高音或者推測是用於補償後排聲場結像之用。

上市前的一次嚐鮮 試駕小鵬 P7 後驅超長續航版

細心網友從上述描述可能會發現,這樣算起來只有 14 + 2 個喇叭,那還有兩個在哪裡呢?從目前車廂內明顯的內飾蓋板來找,似乎還沒能發現這兩個喇叭。這個問題我猜測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也是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屬於配置裡描述的頂棚聲道所使用的喇叭,可能佈設在車廂偏上方的位置有揚聲器蓋板被我忽略了。頂棚聲道主要作用其實是彌補前後聲場的銜接差異,好比一個接力賽的運動員,也類似前聲場裡面的中置喇叭的作用。當然還有第二個可能性是某個看似單個喇叭的位置裡面安裝了兩個喇叭,因為只需要使用同軸喇叭即可達到這樣的需求。而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得日後有安裝好全套完整丹拿音響的實體車出現在我們面前,通過檢測即可知道。屆時我們將通過實際體驗來告訴大家這套系統的功力。

進入 2020 年後,傳統車企對於新能源車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觀,從寶馬、奔馳、奧迪、保時捷、大眾等車企去年的年度財報總結以及未來的新車計劃裡面都可以看到,今後的 5 年是全面電動化的 5 年。而國內的這些新勢力造車品牌,其實已經走在了前面。如果說第一款車型大家的包容心會強一些,那麼來到了品牌的第二階段,這個時候將是競爭最激烈的。方向對,時機準,接下來就看實力夠不夠強。至於能否在競爭裡脫穎而出,就有待時間來給我們最終的答案。在週一(3 月 23 日)的晚上,我還會在微博(@愛車的子洋)和吳老師一起給大家做一場直播,看看大家看過我們第一次試駕之後有什麼問題比較感興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保持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