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大招”頻出,美股跌勢暫緩, 治標or治本?

導讀:自2月美股全面崩盤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動,已經一月有餘,苦撐待變的股民們在上週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

美聯儲瘋狂撒錢

上週一,美聯儲將利率降至零,如果再降就進入負利率時代了,而就在兩週前該央行才緊急降息50個基點。同時,美聯儲不僅迅速調整利率至零,同時重新開啟了70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

更瘋狂的是,他們不惜拋棄美聯儲的規則,跳過商業銀行直接購買商票。而曾經將美聯儲視為“眼中釘”的特朗普,這一次也拼盡全力配合。

先是計劃向每個美國人派發1000美元,再是準備了3000億資助中小企業,避免企業大規模裁員。甚至白宮還籌劃更大規模的刺激方案,美國國家經濟顧問庫德羅甚至建議政府建立股票倉位。

所有這些操作,都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兩個字:“撒錢”。

美聯儲“大招”頻出,美股跌勢暫緩, 治標or治本?

近期市場情況

那麼,在經歷了一系列瘋狂操作之後,市場出現了怎樣的反應呢?通過上週後半段股市和黃金市場走向來看,美聯儲和特朗普的“大招”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的,道指一度重回20000點大關上方,納指在週四一天就反彈超2%,黃金價格也曾攀升至1500美元/盎司之上。似乎一切都預示著:只要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市場將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而“撒錢”不正是為了解決流動性恐慌的嗎?所以一部分投資者開始歡呼了,他們堅定的認為:市場已經徹底見底,甚至極度樂觀主義認為牛市即將到來。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太殘酷。

美聯儲和政府目前採取的寬鬆政策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流動性恐慌的問題擺在那,而當政策實施之後,市場信心增強、股價反彈都合乎情理。但是請投資者們注意:信心增強只是暫時的、股價反彈只是短期階段性的!因為刺激政策的實施是解決流動性恐慌的必要手段,但這個必要手段不見得就能徹底解決問題。舉個例子,為一個高燒40度的病人打退燒針是醫生不得不採取的措施,但打了退燒針就一定能從40度恢復到37度嗎?

流動性陷阱

這裡筆者給大家解釋一個概念——流動性陷阱當央行將利率水平降到極低水平了,但人們還是寧願選擇儲蓄,也不願意把這些財富拿去投資、消費,造成市場“缺錢”的現象。近20年的日本就處於這個流動性陷阱當中,日本央行常年實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別人用QE(量化寬鬆),他們用的就是QQE(質化量化寬鬆),但國內消費情緒依然低迷、通脹水平極低,原因就是國民沒有把央行發出來的錢用在國內市場的消費和投資。

那麼美國這次可能走向流動性陷阱嗎?答:有可能的,至少短期內是有可能的,而且是被動進入。這麼說的原因還是基於美國目前獨特的經濟分佈以及疫情對主要產業的影響。美國GDP總額已經超過20萬億美元,但文化與娛樂產業貢獻了近6萬億,佔比超30%,高居各行業第一。開玩笑地說,美國的經濟就是玩出來的。因為所謂的文娛產業就是包括體育賽事、影像娛樂、文化產品設計製作等等。


美聯儲“大招”頻出,美股跌勢暫緩, 治標or治本?

受疫情影響,NBA橄欖球等體育賽事先後停擺、賭場停業、影院關門、迪斯尼封園…甚至超過50人以上的群體活動都被明令禁止。

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和央行就面臨著極為尷尬的局面:注入再多的現金也基本無濟於事,因為個人根本沒有渠道去花這些錢。更嚴重的是,文娛產業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一旦這個產業遭到破壞,相當於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經濟受到衝擊。

甚至,由於文娛產業直接遭到疫情破壞,消極影響必然傳導至更多行業乃至整個經濟體系。

為什麼說美聯儲和政府在過去一週所採取的所有措施都基本治標不治本呢?、

當派發出去的現金不能正常發揮其支付價值的時候,這些錢也就不能被稱為流動性了。因此,刺激措施猶如一記強心針,短期令市場多頭歡呼,然而回歸本質,疫情影響下的消費渠道缺失令資金失去應有的價值,也就不能被稱作“流動性”了,那麼對於市場還有什麼價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