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北洋政府,使我們中國在北冰洋有一處免籤的“飛地”

眾所周知,我們的領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其實,我國現在在歐洲北冰洋有一處“飛地”,這個“飛地”顧名思義就是“飛去”的土地,也就是不屬於本國的行政區域管轄,卻是有聯繫的土地。

感謝北洋政府,使我們中國在北冰洋有一處免籤的“飛地”

這一塊飛地,就是挪威北部的北冰洋上,處在斯瓦爾巴群島中,整個面積大約為6.1萬平方公里。在2004年,我國還在這裡建立了科學考察站。

為什麼這一塊土地會變為我國的“飛地”呢?這一切都還是非常感謝民國時候的北洋政府。

感謝北洋政府,使我們中國在北冰洋有一處免籤的“飛地”

現在,先從斯瓦爾巴群島發現說起。這一處島嶼是由東北地島、巴倫支島、西斯匹次卑爾根島、埃季島這些島嶼組成。古代,由於氣候的嚴寒,很少有人在這裡居住,登陸島上都是捕魚的漁民。即使登陸這個島嶼,逗留時間也很短暫,沒有人對這個偏僻的島嶼感興趣。

感謝北洋政府,使我們中國在北冰洋有一處免籤的“飛地”

可是,在1596年,著名航海家巴倫支發現了這一處島嶼,並且把它命名為斯瓦爾巴群島,意思就是“寒冷的海岸”。之後,在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航海技術的提高,登陸這個島嶼的人也就隨之增多,卻是很少人定軍。在十七世紀時候,歐洲很多捕鯨船經常駛過這裡,就被當作一個重要的捕鯨站。

在十九時候人們登陸斯瓦爾群島做勘察時候,發現這裡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礦產資源發現吸引很多人來這裡開墾,在農民、工人、商人登陸這個島嶼時候,這個小島也逐漸繁華與興盛起來。

感謝北洋政府,使我們中國在北冰洋有一處免籤的“飛地”

這個島嶼原來是無主之島,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領土範圍之內。當這個島嶼豐富的礦產資源被發現之後,周邊國家就很想把它納入自己國家管轄範圍之內。所以,周邊的英國、挪威,甚至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都想霸佔這個島嶼的領土,納入自己國家主權範圍之內。眾多國家的爭奪,也給這個島嶼帶來了很多麻煩。

所以,在1920年世界各個國家在巴黎舉辦了國際會議,專門對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展開了研究。當時,中國處在民國時期,代表中國的北洋政府也派人參加這一次會議。

感謝北洋政府,使我們中國在北冰洋有一處免籤的“飛地”

在會議上協商決定,把島上的礦產資源平均分給每一個條約的簽約國家。作為簽約的國家,能夠享受在這個島嶼的自由通行權。中國是簽字國之一,理應該享受這些權利。所以,當時中國也在這裡建立了北極科考站。由於這個條約的影響,我國現在公民登陸這個島嶼,也不需要簽證,也是中國人在海外最自由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