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区别



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区别,东厂西厂锦衣卫分别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权利职能呢,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都属于厂卫,是明朝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设立的,西厂内行厂建立的时间不长

很多来揭秘吧秘友对东厂西厂锦衣卫三者之间的职能不甚了解,来揭秘吧通过本文对三者之间的权利斗争做个介绍。

明朝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设立了厂卫,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锦衣卫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军,负责警戒和仪仗等事务, 后来增加了密缉和监视官民的职能,起初只有1500余人,后来竟然发展到五六万之众。

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区别


除了锦衣卫之外,明朝还有另外两个特务机构,那就是东厂和西厂。东厂的建立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一直担心帝位不稳,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他并不十分支持。

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区别


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还不够用,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出过很大的力,如着名的郑和、道衍等人,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因此被命名为东厂。

东厂建立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是专门刺探和镇压有损朝廷行为的特务组织,它与锦衣卫有相似之处, 同时又不同於锦衣卫,首先东厂是由宦官控制,其次还具有监视锦衣卫的职能,厂员一般由锦衣卫中的凶残分子和一些亡命之徒充任,他们可以到包括国家机构在内的任何地方搜集情报,是朝廷心腹,东厂自建立后,一直与锦衣卫并存,直至明朝灭亡。

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区别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

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区别


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与东厂相对的是西厂,西厂在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和他的党徒最终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明宪宗由此深感侦刺力量的不足。

于是他身边的小太监汪直被选中,派往宫外打探消息。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宪宗。宪宗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对汪直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要他继续做下去。几个月后,宪宗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首领便是汪直。

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西厂的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地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

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在这种情况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学士商辂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

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区别


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的心思后,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举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后,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在此后的5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

后来,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引起皇帝的警觉,汪直最终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这时西厂和东厂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

内行厂又称内办事厂,由明武宗时的大宦官刘瑾於正德初年建立,其目的是加强对锦衣卫和东厂的控制,凡进内行厂的犯人都先受杖责,然后发配到边远地区,刘瑾被杀后,内行厂也随之解散,前后不足5年。

直到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只保留锦衣卫和东厂,明朝皇帝设厂卫的根本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不料,厂卫的倒行逆施,反而加速了各种矛盾激化,促使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延续300多年的明王朝终於被推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